一式陸上戰鬥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式陸戰是日本陸軍第一式戰鬥機的簡稱,正式編號Ki-43,暱稱隼。
目录 |
[编辑] 歷史
一式戰鬥機是中島飛機公司在日本陸軍的指示下開發的單發單座戰鬥機,用於取代97陸上戰鬥機(中島Ki-27)。軍方要求該機的最大速度達到500公里/時,并能夠在5分鐘内爬升至5000公尺高度,續航距離必須在800公里以上,武器則為兩挺7.7毫米機槍。除此以外,新飛機必須擁有等同於九七式戰鬥機的優異機動性。第一架原型機於1938年12月12日進行首次試飛。這是日本陸軍第一架配備可收縮起落架,可是這項設計也遭致許多飛行員的批評。
設計初期,由於陸軍要求不合理以致於中島在開發此機型過度將機體輕量化以達到陸軍之要求性能水準,導致在原型機試飛時發生了空中解體的慘劇,由於在解體前有零戰原型機在空中解體的前例,聯帶的讓陸軍對隼的不信任,將其配發時間延後要求其對機體結構加強。
但因為此次意外之後日本陸軍對隼的性能要求回歸合理面,不再一昧追求機體性能指標,而回歸要求機體的穩定性為主(此種性能指標之要求為當時日本各軍種之通病)
此機也是日本戰機中第一種裝備防彈裝甲及自封油箱之幾種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一式陸戰是日本陸軍最重要的戰鬥機,足跡遍及所有日本陸軍涉及的戰區,也是盟軍經常碰上的對手。由於在外型上與三菱的零式戰機相近,很多盟軍飛行員的作戰紀錄其實是遭遇一式陸戰,而非零式戰鬥機。大戰末期一式陸戰除了擔任第二線的任務之外,也參與神風特攻隊的自殺任務。
到大戰結束時,總產量約為5919架。
[编辑] 各式型號
[编辑] 一式戰鬥機一型(Ki-43-I)
Ha-25型引擎裝備的早期生產型。武裝再試作型以及初期生產型上為2挺7.7mm機槍、之後換裝為7.7mm機槍1門+12.7mm機槍醫門。在生產時自封油箱設計為可以耐7.7mm機槍的攻擊。
一型的生產型依照時間而有甲、乙、丙三批小幅度改進之機種。主要為火力上的強化
機體數據
正式名稱 | 一式戰鬥機一型丙 |
試作名稱 | キ43-I丙(Ki-43-I丙) |
全寬 | 11.43m |
全長 | 8.85m |
全高 | 3.27m |
空重 | 1,590kg |
一般全備重量 | 2,580kg |
發動機 | 中島九九式(Ha-25)氣冷式複列星型14汽缸(離陸出力970匹馬力) |
最快速度 | 492km/h(高度4,000m) |
爬升率 | |
續航距離 | 1,000km~2,200km |
固定武裝 | 機身內12.7mm機槍2門 |
外掛炸彈 | 60kg炸彈x2 |
[编辑] 一式戰鬥機二型(Ki-43-II)
一式戰鬥機生產最多的型號。主要與一型的差別為機身結構強化、換裝Ha-115式引擎、將主翼切短30公分、螺旋槳由二葉換裝為三葉螺旋槳。武裝換裝為12.7mm機槍兩門、自封油箱加強為可抗12.7mm機砲攻擊、並在駕駛艙後方加裝防12.7mm機槍子彈攻擊之裝甲板。由於生產時間的不同因此機首的造型以及冷卻器排氣口的位置都有些微差異。
正式名稱 | 一式戰鬥機二型 |
試作名稱 | キ四三-二(Ki-43-II) |
全寬 | 10.837m |
全長 | 8.92m |
全高 | 3.085m |
空重 | 1,975kg |
一般全備重量 | 2,590kg |
發動機 | Ha-115(離陸出力1,150匹馬力) |
最快速度 | 536km/h(高度6,000m) |
爬升率 | 5,000公尺4分48秒 |
續航距離 | 3,000km(加掛副油箱狀態)/1,620km(機內燃油) |
固定武裝 | 機身內12.7mm機槍2門(攜帶彈藥各270發) |
外掛炸彈 | 30kg~250kg炸彈x2 |
[编辑] 一式戰鬥機三型(Ki-43-III)
換裝為加裝甲醇水注入裝置之Ha-112-2發動機之一式戰鬥機最後量產型。武裝與防彈裝備與二型相同。中島飛機公司進行試製,實際量產為立川飛行機工廠。在此型的小改版上有武裝強化為20mm機砲2挺的試作型(Ki-43-III乙)。不過從一式戰鬥機二型後期開始不斷增加的裝備使得機身空重直線上升,到最後隼已經脫離了一開始設計時的「輕型戰鬥機」設定(歐美機型沒有輕型戰鬥機此種分類)
[编辑] 一式戰鬥機四型(Ki-43-IV)
換裝為加裝甲醇水注入裝置之Ha-112-2發動機(與海軍使用之金星六二式類似),並將機體部份改變成木製結構;不過此種機型還在設計圖階段計畫便終止。
[编辑] 參見
页面分类: 日本战斗机 | 大日本帝國陸軍航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