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作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毛(Echo,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是台灣70至80年代的著名作家,其讀者遍佈全世界華人社群。
[编辑] 生平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幼时学不会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後干脆改名为陳平,弟弟们的“懋”字也都跟着去掉。
三毛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Echo,三毛是笔名,也因她喜歡漫畫《三毛流浪记》及其作者張樂平先生之故。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曾问三毛:“取名字还卜卦吗?”,三毛说:“不是,是先取了以后才又看易经意外发现的,自己也吓了一跳。”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出生於重慶,幼年跟著父母遷到台灣。曾就讀於北一女中,卻因為憂鬱症而休學。1964年,获张其昀特许,入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休學,文化大學肄業。1967年,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後就讀於德国哥德书院,並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1981年回国,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鎮(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的阿尤恩)與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結婚;婚后定居於西属撒哈拉的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及見聞为背景,创作出许多充滿異國特色的作品,如《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駱駝》。1979年,荷西在拉芭瑪島的海中潛水時遇意外喪生。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台北榮總病房內用絲襪上吊自殺死亡,得年48歲。但外界一直流傳她其實是被謀殺的言論,作家張景然更在他的著作《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中對此一說進行了一連串論證。但由於張景然的謀殺論和普遍認同的自殺論都有着一定的漏洞,三毛的真正死因從此成謎。也有謠傳指稱,荷西未死。
[编辑] 主要作品
以下日期為大陆出版《三毛全集》的初版日期
- 《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5月初版
- 《梦里花落知多少》1981年8月初版
- 《哭泣的駱駝》1977年8月初版
- 《万水千山走遍》1982年5月初版
- 《闹学记》1988年7月初版
- 《稻草人手记》1977年6月初版
- 《雨季不再来》1976年7月初版
- 《我的寶貝》1987年7月初版
- 《送你一匹马》1983年7月初版
- 《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
- 《蘭嶼之歌》
- 《清泉故事》
- 《流星雨》
- 《隨想》1985年3月初版
- 《倾城》1985年3月初版
- 《温柔的夜》1979年2月初版
- 《背影》1981年8月初版
- 《谈心》1985年3月初版
-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译作)
-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译作)
- 《滚滚红尘》1990年12月初版(其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她的第一部电影剧本。)
- 《亲爱的三毛》1991年5月初版
- 《高原的百合花》1993年6月初版
-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2001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