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随時代演變,《易經》的内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偏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數學、物理、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在西方流傳。
目录 |
[编辑] 名字的由來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解釋。
- 「周」,一種學說依據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记》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
- 「易」,有幾種解釋:
在《周禮》 「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種不同朝代的易學說法。總括來說是「連山」是為夏朝的易學,「歸藏」是殷商的易學,「周易」說周朝的易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贊》、《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的基本原理是簡單容易的,萬物雖然變幻無常,其基本原理卻不變。
孔子晚年亦為易經作注解是為〈十翼〉。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
[编辑] 歷史
[编辑] 傳統的說法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颇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春秋時期的孔子被認為是《十翼》的創作者。《十翼》是對《易經》的詮釋,有十篇,包括:一、彖上傳,二、彖下傳,三、象上傳(又稱「大象」),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份。
[编辑] 現代的說法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0年代,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藉,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易傳》。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作者,部份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易經》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至於《易傳》,宋代的歐陽修即已懷疑《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但亦有部份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编辑] 流傳與學派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时,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幸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晋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圖、後天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两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莱布尼茨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编辑] 結構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份和下半部份,而每一部份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古人在遇到重要的政治、軍事以及生活中的大事而委決不下時,便常常根據《易經》占卦,決疑解難。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卦。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编辑] 八卦
下面的圖表列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並依據現代的二進制,從最底的爻算起,以 1 代表陽,0 代表陰。
卦名 | 卦像 | 自然 | 性情 | 家族 | 方位 | 二進制 |
---|---|---|---|---|---|---|
乾 | 天 | 健 | 父 | 西北 | 111 | |
兑 | 泽 | 悦 | 少女 | 西 | 110 | |
离 | 火 | 丽 | 中女 | 南 | 101 | |
震 | 雷 | 动 | 长男 | 东 | 100 | |
巽 | 风 | 入 | 长女 | 东南 | 011 | |
坎 | 水 | 陥 | 中男 | 北 | 010 | |
艮 | 山 | 止 | 少男 | 东北 | 001 | |
坤 | 地 | 顺 | 母 | 西南 | 000 |
[编辑] 六十四卦
六爻是從最底向上數的,最底下稱為「初」,接著是「二、三、四、五」,最頂稱為「上」。「初」、「三」、「五」是奇數,所以稱為陽爻。「二」、「四」、「六」稱為陰爻。另外,最頂兩爻代表「天」、中間兩爻代表「人」、最底兩爻代表「地」。
[编辑] 易與哲學
[编辑] 易與二進制
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阴爻-- 就是0,阳爻—就是1
-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
-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 000001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艮;
- 111111 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 000: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万物具备,是为主安息日。1
[编辑] 参考文献
- 《周易概论》刘大钧,齐鲁书社,1988年 ISBN 753330053
- 《易经繫传别讲》南怀瑾,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 ISBN 7505201816
- 《周礼》
- 《史记》
-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朱谦之,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7202025604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四书五经 | |
---|---|
四书: | 大学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五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十三经 |
---|
诗经 | 尚书 | 周禮 | 儀禮 | 礼记 | 周易 | 左传 |
公羊传 | 穀梁傳 | 论语 | 尔雅 | 孝经 |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