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运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主办单位 | 国家体委 |
举办地 | 北京 |
代表团总数 (包括行业体协) |
36 |
参赛运动员 | 12497人 |
项目 | 28个比赛项目 10个表演项目 |
金牌数 | 310块 |
开幕式 | 1975年9月12日 |
闭幕式 | 1975年9月28日 |
第三届全运会于1975年9月12日-9月28日在北京举行。共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的12497名运动员参加本屆运动会。
[编辑]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女子垒球、手球、田径、体操、技巧、游泳、跳水、水球、划船(包括赛艇、皮艇、划艇)、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武术、自行车(包括公路自行车和赛车场自行车)、中国式摔跤、棋类(包括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共28项。表演项目有马术、秋千、跳板、民族摔跤、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水上摩托挺、摩托车和幼儿体育。
[编辑] 會徽簡介
第三届全运会会微的背景是圆形体育馆,像征全国人民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上面是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当时会微只在工作人员、嘉宾、教练员和运动员内发送,数量有限,而且当时的人收藏意识低,传世的已很少了。
[编辑] 奖牌榜
名次 | 代表團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 | 广东 | 38 | 26 | 23 |
2 | 北京 | 36 | 30 | 23 |
3 | 解放军* | 19 | 18 | 28 |
4 | 上海 | 19 | 22 | 25 |
5 | 吉林 | 15 | 13 | 18 |
6 | 黑龙江 | 14 | 18 | 16 |
7 | 辽宁 | 13 | 15 | 15 |
8 | 广西 | 13 | 11 | 9 |
9 | 福建 | 11 | 18 | 9 |
10 | 江苏 | 10 | 13 | 8 |
11 | 河北 | 10 | 6 | 7 |
12 | 山西 | 9 | 6 | 11 |
13 | 内蒙古 | 9 | 5 | 3 |
14 | 云南 | 7 | 12 | 8 |
15 | 湖北 | 7 | 9 | 7 |
16 | 山东 | 7 | 6 | 6 |
17 | 哈尔滨 | 7 | 3 | 4 |
18 | 安徽 | 5 | 7 | 9 |
19 | 通化 | 5 | 6 | 1 |
20 | 湖南 | 5 | 4 | 11 |
21 | 天津 | 4 | 7 | 7 |
22 | 四川 | 4 | 5 | 2 |
23 | 陕西 | 4 | 4 | 8 |
24 | 松花江 | 4 | 2 | 3 |
25 | 江西 | 4 | 1 | 2 |
26 | 甘肃 | 4 | 1 | 1 |
27 | 青海 | 2 | 5 | 5 |
28 | 齐齐哈尔 | 2 | 3 | 4 |
29 | 新疆 | 1 | 3 | 0 |
30 | 呼伦贝尔盟 | 1 | 0 | 2 |
31 | 黑河 | 1 | 0 | 0 |
32 | 宁夏 | 1 | 0 | 0 |
33 | 浙江 | 0 | 7 | 6 |
34 | 河南 | 0 | 6 | 7 |
35 | 西藏 | 0 | 1 | 0 |
36 | 贵州 | 0 | 0 | 2 |
37 | 佳木斯 | 0 | 0 | 1 |
37 | 台湾 | 0 | 0 | 1 |
注:
- 带*号的是行业体协
- 台灣代表隊其實是由居住在大陸的台灣籍運動員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
一运会 | 二运会 | 三运会 | 四运会 | 五运会 | 六运会 | 七运会 | 八运会 | 九运会 | 十运会 |十一运会 |
页面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 | 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