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国传统历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移動自Talk:中国农历
[编辑] 内容与命名问题
条目命名为中国农历好,还是农历好?从内容上看,里面还有藏历、傣历的内容,是否可以将这些内容从新整理到中国历法中呀?--Mountain(Talk) 13:05 2004年9月4日 (UTC)
移動完畢
从条目中转出的内容:
[编辑] 中国圣历
中国圣历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统称,现在也称农历或夏历。圣历的至圣孔子纪年产生于清朝末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圣纪年以“至圣”为年号,以孔子真正生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为“至圣零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为“至圣元年”,“鲁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为 “圣前一年”,以此类推。“至圣”汉语拼音简称为“ZS”或“S”,“圣前”汉语拼音简称为“SQ”。
“至圣纪年”采用了世界流行的连续数字纪年法,公历、伊斯兰教历、犹太历等历法的纪年即是连续数字纪年。“至圣纪年”弥补了“干支纪年”使用不便的缺憾,完善了农历纪年的不足。例如,某人说自己出生在“1920年阴历正月初四”。“1920年阴历正月初四”为一种不规范的说法,但是如果其人说自己出生在“庚申年正月初四”又让人不知道是哪一年,况且1980年也是“庚申年”。而将“1920年阴历正月初四”改叫“至圣二四七一年正月初四”既明白又不会产生误会。
“至圣纪年”还解决了“干支纪年”不便与公历纪年换算的困难。计算机中有些“万年历”在“日期换算”中即是直接用公历的纪年代替农历的纪年,如,“公历2003年1月3日”被换算为“农历2002年十二月初一”,制造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表示方法,恐怕“万年历”的设计者也是无可以奈何,而农历也并没有“农历2002年” 这种纪年方法。这种不规范用法虽能解决一时之便,但农历与公历的月日并不相吻合,我们在表述元旦与春节之间的日期即常发生混乱,这也严重损害了农历的形象。纪年换算,公元后的公历纪年加上551即为至圣纪年,如公元1949年+551≈至圣2500年,公元2004年+551≈至圣2555年;公元前的公历纪年加上552即是至圣纪年(两历“纪元前”都用负数表示),如公元前-553年+552≈圣前-1年,公元前-221年+552≈至圣331年。
公元1949年为“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00年,农历己丑年即为“至圣二五零零年”。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该日为“至圣二五零零年八月初十”。200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祭孔大典仪式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农历甲申年即为“至圣二五五五年”。
结束 * 结束
在google中并没有查到任何相关结果。对这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存疑。参看google:中国圣历--百无一用是书生 (☎) 08:54 2004年11月23日 (UTC)
[编辑] 君主的年號
條目本文說﹕「這種紀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緒元年」」
- 沒有同治14年;最遲自明朝起,一位皇帝去世,新帝即位後,該年的餘下月份仍用先帝年號,但有例外,如明英宗復辟後的天順元年、明光宗的泰昌元年。 Mewaqua 12:28 2006年3月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