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新石器时代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前7000年 |
广西桂林甑皮岩原始人使用短柱形石作加工谷物。 |
前5935年 |
黄河流域使用石镰收割,石磨盘、石磨棒加工。 |
前5400年 |
黄河流域使用石斧、石铲、石锛、石刀、石凿等进行生产。 |
前5000年 |
长江下游使用骨耜翻土和木杵加工。 |
前3310年-前2378年 |
长江下游使用石制犁形器、双翼形的石耜冠和碓臼。 |
前2480年 |
广东曲江石峡地区使用石镢。 |
【大田作物】 |
前5400年 |
黄河流域已经种粟。 |
前5000年 |
长江流域已经种稻,经鉴定有油稻和粳稻。 |
前4010年 |
黍在甘肃秦安大池湾已经种植。 |
前4000年 |
葛在长江流域已利用为纺织原料。 |
前2750年 |
苎麻、花生、蚕豆、芝麻出现于长江流域。 |
前2000年 |
大豆、大麻巴人工栽培。新疆孔雀河下游已经种植小麦。 |
【耕作栽培】 |
前5400年 |
由刀耕发展到耜耕(锄耕)。 |
【园艺】 |
前5400年 |
胡桃、榛子已在黄河流域利用。 |
前5000年 |
酸枣、菱、葫芦、意苡等已在长江流域利用。 |
前4010年 |
甘肃秦安大地湾已利用十字花种芸苔属植物。 |
前4000年 |
白菜(芥菜)已在黄河流域利用。 |
前3075年 |
莲藕已在黄河流域利用。 |
前2750年 |
桃、甜瓜已在长江流域利用。 |
【植树造林】 |
前5000年 |
漆树已被利用,并出现原始漆器。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前5400年 |
河北正定南阳庄已有据家蚕蛹仿制的陶蚕蛹。 |
前2750年 |
浙江吴兴钱山漾原始居民利用蚕丝织成绢片和丝带。 |
【畜牧】 |
前7000年 |
猪已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驯化。 |
前5935年 |
黄河流域已经养羊。 |
前5400年 |
狗已经饲养。 |
前5300年-前4300年 |
黄牛已经驯化。鸡已驯化,并进行人工饲养。 |
前5000年 |
水牛可能已在长江流域饲养。猪进一步驯化,前后驱之比已达1:1,介于野猪(7:3)和现代家猫(3:7)之间。使用圈栏饲养家畜。 |
前2000年-前222年 |
牦牛、骆驼已在青海饲养。 |
前2000年 |
马已被驯化。 |
【水产养殖】 |
前5400年 |
使用镞、鱼标、鱼网等工具捕鱼。前4000年使用鱼钩钓鱼。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前5400年 |
黄河流域已使用土窑储藏粮食。 |
时 间 |
事 件 |
【农田水利】 |
前2000年-前1712年 |
夏禹治水、建造农田沟洫。 |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前1711年-前1200年 |
青铜已用于制造农具、种类有镢、舀、铲、斧、锛等。 |
【大田作物】 |
前13世纪 |
禾、粟、黍、来、麦、稌等作物名称见于甲骨文记载,稷和黍是当时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
【耕作栽培】 |
前13世纪 |
使用段历,是中国农业上应用阴阳合历之始。雨、雪、雹、云、雷、虹等天气现象已见于甲骨文记载。大田耕作使用协田集体劳动。出现薅(耨)田,中耕见于文字记载。 |
【园艺】 |
前13世纪 |
甲骨文中有圃、囿等字,园圃栽培开始萌芽。 |
【植树造林】 |
前13世纪 |
甲骨文中有森、林等字,反映当时已有初步的森林概念。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前1711年-前1067年 |
已有纨、縠、刺绣等丝织物。 |
【畜牧】 |
前13世纪 |
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见于文字记载。甲骨文中已有牢、厩、罕、家等字,牛、马、羊、猪等均实行舍饲。 |
【兽医】 |
前13世纪 |
出现阉割术。 |
【水产养殖】 |
前13世纪 |
网捕、钩钓的捕鱼方法见于文字记载。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前13世纪 |
用仓、廪储藏谷物。酒的加工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已有醴(甜酒和鬯(香酒)之分。 |
[编辑] 西周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前1066年-前771年 |
使用专用于中耕除草的青铜农具钱、镈、耒、耜之名见于文献记载。 |
【农田水利】 |
前1066年-前771年 |
使用灌溉技术,泉水也见于利用。 |
【土地利用】 |
前1066年-前771年 |
大量利用高平的「原」和低湿的「湿」。使用菑新畬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由撩荒发展到休闲。 |
【大田作物】 |
前1066年-前771年 |
已有冬麦和春麦,但尚无专名。已有「嘉种」概念,并已有秬、秠、糜、芭、稙、穉、重、移等品种和品种类型名称。 |
【耕作栽培】 |
前1066年-前771年 |
物候已大量用来指示农时,并出现了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将星象、物候、历法结合起来作为确定农时的依据。《尚书•洪范》已载有雨、旸、寒、燠、风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萌芽。实行垄作。实行两人协作的耦耕。条播已经出现。中耕除草受到重视,并出现了薅、耘、籽等专名。已将害虫分为螟、螣、蟊、贼四类,并使用火治虫。 |
【园艺】 |
前1066年-前771年 |
实行场圃结合,季节性栽培蔬菜。韭、瓠、瓜、芸等蔬菜已进入园圃栽培或保护。 |
【植树造林】 |
前1066年-前771年 |
「列树以表道」,出现路旁植树。已有较多的林木知识,《诗经》中已记有树木名称三十多种。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前11世纪-前771年 |
出现锦。 |
前11世纪-前476年 |
蚕桑已遍及墉。卫、郑、魏、唐、秦、曹、邶、豳、鲁等地,相当于今日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一带。 |
【畜牧】 |
前1060年-前771年 |
养马业有很大发展。马被大量用于交通、田猎和战争。已有马匹配种的公母比例,采用「执驹」制度。出现「牧地」之名,畜牧生产已有专用牧场。 |
【水产养殖】 |
前11世纪 |
出现池沼养鱼。 |
前11世纪-前771年 |
捕鱼工具有钩、网、九罭、罛、罩、笱等多种。 |
前11世纪-前476年 |
鳖、鲤、鲂已成为人们喜食的鱼类。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前1066年-前771年 |
出现冰镇低温储藏。出现麹糵,已会制造酒曲。出现饴糖。创造于制加工工艺、出现干臻等果干、腊、脯等肉干、鲍鱼、鱐等鱼干。创造菹法加工蔬菜,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腌制品。 |
[编辑] 春秋战国
-
[编辑] 三国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227年-239年 |
马钧改进翻车,用以灌溉。 |
【农田水利】 |
250年 |
修戾陵堰和车箱渠,慨田万余顷,是为历史上开发永定河最早的大型引水工程。 |
【土地利用】 |
241年 |
邓艾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是历史上对淮河流域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发。 |
【茶】 |
3世纪 |
创造饼茶。 |
【水产养殖】 |
3世纪前期 |
稻田养鱼见于记载。 |
【食品加工与贮藏】 |
252年-264年 |
果品用蜜渍储藏。 |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265年-420年 |
北方旱作出现畜拉平田、碎土工具耙、耱被广泛使用。出现利用齿轮传动和以水为动力的连碓机及连转磨。 |
310年 |
广东连县已使用水田耙(耖)。 |
335年-349年 |
创造自动舂车和磨车。 |
【土地利用】 |
265年-420年 |
长江下游出现再熟稻。 |
【大田作物】 |
265年-318年 |
《广志》上已记有南方水稻品种12个。 |
4世纪 |
高粱在中国南方栽培已见记载。 |
【肥料】 |
265年-316年 |
南方出现栽培绿肥若干。 |
【耕作栽培】 |
265年-316年 |
《十三州志》记载上虞县下令不得害雁,是为中国有意识保护益鸟的开端。 |
【园艺】 |
266年-345年 |
茭白、莼菜已成为江南著名水生蔬菜。 |
304年 |
南方桔园利用猄蚁防蠹,是为中国利用生物防治虫害的开端。南方在水面种植菜,是中国无土栽培的又一创造。中国最早的热带和亚热带果品专著《南方草木状》问世。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265年-420年 |
微粒子病和软化病见于记载前者称为黑瘦,后者称为伪蚕。柞蚕见于文献记载。 |
265年-298年 |
紫胶见于记载,时称赤胶。 |
3世纪 |
收聚野生蜂饲养。 |
3世纪后期 |
出现小蚕恒温饲养。 |
317年-420年 |
五倍子见于记载。 |
【畜牧】 |
265年-316年 |
大尾羊见于记载。《广志》中记载鸡的品种已有8种。其中有胡髯(胡须鸡),反翅(翻毛鸡)等名种。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265年-316年 |
密封储藏的泡菜坛已见使用。 |
|
用灰盖麦,预防麦蛾。 |
[编辑] 南北朝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479年-502年 |
发明灌钢,并开始用于制造农具。 |
5世纪 |
创造水碾和水磨。 |
6世纪三十年代 |
出现播种工具窍瓠,覆种工具挞,中耕工具锋、耦。 |
【农田水利】 |
444年 |
修建大型引黄灌溉工程艾山渠。 |
【大田作物】 |
420年-589年 |
新疆地区已种植非洲草棉。 |
6世纪三十年代 |
作物品种有很大发展。《齐民要术》已收有粟品种86个,水稻品种24个。已认识防杂保纯的重要,并创造了单收、单打、单储、单种的留种田。出现大麻子、韭菜子的新陈鉴别法。紫草、红蓝花等染料作物已进行生产性栽培。 |
【肥料】 |
6世纪三十年代 |
绿肥被称为「美田之法」,绿豆、小豆、胡麻已作绿肥在北方栽培。并且认识绿肥具有「良美与粪不殊,又省功力」的作用。 |
【耕作栽培】 |
439年 |
利用温泉种稻,实现一年三熟,是为大田生产上利用地热的最早记载。 |
6世纪三十年代 |
耕耙耱的抗旱保墒作用已有理论说明。 |
|
出现浸种催芽技术。 |
|
提倡适时早播。 |
|
播种方法已有漫掷、耧种、耧耩漫掷、搞种、逐犁抢种等多种形式。 |
|
中耕已有锄锋、耩等方式。并认识到中耕除具有除草作用外,还具有抗旱保墒、饶子多实的作用。 |
|
水稻栽培出现烤田技术。 |
|
北方旱作使用冬灌。 |
|
北方轮作技术大发展,生产上普遍采用禾谷和绿肥轮作。 |
|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问世,书中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技术原则。 |
【园艺】 |
5世纪-6世纪 |
果树插条用芋艿、芜菁作营养基,时称「种名果法」。白菜在江南已成为著名蔬菜。 |
6世纪三十年代 |
果树繁殖采用嫁接技术,并创造了皮下接、劈接等方法。出现「嫁枣」技术,是为现代环剥技术的萌芽。 |
|
果园使用熏烟防霜技术。 |
|
瓜类栽培采用诱杀法治虫并用酒灰培土措施防治「瓜笼」。 |
|
使用「去狂花」措施,是为中国园艺中采用疏果技术的开端。 |
|
大蒜用鳞茎留种,进行复壮。 |
|
开始用粪大水勤措施栽培蔬菜。 |
【植树造林】 |
6世纪三十年代 |
出现楮、槐和麻子混播育苗技术。 |
|
总结出树木移植的原则 |
|
用诱鞭法繁殖竹子。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452年-536年 |
用盐腌法储茧。 |
5世纪 |
创造家蚕低温催青孵化技术。 |
6世纪三十年代 |
桑树品种已有荆桑和鲁桑之分。 |
|
种苗选择见于记载。 |
|
桑树用压条繁殖。 |
【畜牧】 |
502年-556年 |
中国最早的养羊专著《卜式养羊法》和养猪专著《养猪法》见于记载。 |
6世纪三十年代 |
乳猪饲养使用索笼蒸豚法。 |
|
已认识家畜远缘杂交后代的不育性。 |
|
根据外部形态和内脏器官的关联性来认识家畜的优劣,提出相马五脏法。 |
|
总结出「服牛乘马,量其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的饲养原则。 |
|
提出「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养马方法。 |
|
提出羊的配种比例为公二母十。 |
|
创造栅栏积茭喂羊法。 |
【兽医】 |
6世纪三十年代 |
使用割猪尾方法预防阉割后感染破伤风。 |
|
使用隔离法,预防羊的传染病。 |
|
出现清症治疗技术。 |
|
采用多种方法治蹄病。 |
【水产养殖】 |
6世纪三十年代 |
《齐民要求•养鱼篇》记有中国古代的养鱼技术,是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人工养鱼技术文献。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5世纪-6世纪 |
出现林果脱涩技和 |
|
豆豉制造技术已有详细记载。 |
|
出现沙糖。 |
6世纪三十年代 |
葡萄、生梨、蔬菜等使用窖藏保鲜技术。 |
|
使用糟渍储藏。 |
|
出现葡萄干加工技术。 |
|
板栗沙藏防蛀。 |
|
创造鸭蛋腌制技术,时称「杭子」。 |
|
使用「窖麦法」,「劁麦法」,「蒸黍法」储藏粮食。 |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7世纪初 |
出现用水力提水的工具水轮。 |
682年-683年 |
王方翼造人力耕地机。 |
689年 |
水井提水使用井车。 |
712年-770年 |
四川使用连简(筒车的一种)灌溉。 |
772年-842年 |
出现利用曲柄辘轳和空中缆道相结合提取河水的灌溉工具--机汲。 |
811年 |
收麦专用工具钐已普遍运用。 |
828年 |
水车在关中地区推广。 |
829年 |
水车由中国传入日本。 |
879年-880年 |
长江下游出现江东犁,中国水田犁至此已经定型。江南水田使用耙、礰礋、磟碡等平田和打溷泥浆的工具。陆龟蒙作《耒耜经》是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具书。 |
【农田水利】 |
624年 |
云得臣在龙门引黄灌溉,溉田60多万亩,是为中国最早的引黄灌溉工程。八世纪浙江盐官修捍海塘堤240里。 |
780年-805年 |
书武在绛州引汾水溉田130多万亩。 |
785年 |
于頔在浙江吴兴修頔塘。 |
808年 |
韦丹在南昌经江堤,修筑陂塘598处,溉田120万亩。 |
810年 |
修吴江塘路。 |
826年 |
修治白渠,灌溉面积比汉时扩大四倍,时称三白渠。 |
833年 |
王元暐在宁波熔铁灌堤,筑成石堰,截口断流,溉田数十万亩。 |
【土地利用】 |
8世纪 |
梯田出现于云南。 |
8世纪-9世纪 |
在太湖地区大规模屯田。 |
【肥料】 |
7世纪-10世纪 |
利用路粪法积制厩肥。 |
【大田作物】 |
7世纪初-10世纪初 |
稻麦已成为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 |
734年 |
形成南粮北调,时称北运。八世纪荞麦种植开始发展。出现芳香类型的优质稻。 |
9世纪六十年代 |
云南出现稻麦二熟制。 |
【耕作栽培】 |
7世纪初-10世纪初 |
北方早作出现顶凌耙地。 |
|
北方旱作出现浅深浅的中耕法。 |
688年 |
武则天删订《兆人本业》,是为中国最早的官修农书。 |
716年 |
创造点火诱杀和开沟扑杀相结合的治蝗技术。 |
9世纪 |
出现耕、耙、磟碡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法。 |
10世纪初 |
薯蓣栽培技术见于记载。 |
|
《四时篡要》问世。 |
【园艺】 |
640年 |
马奶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原。 |
646年 |
菠菜传入中国。 |
7世纪 |
牡丹开始人工栽培,并成为全国名花。 |
8世纪 |
出现盆景。 |
8世纪-9世纪 |
利用温泉栽培蔬菜。 |
860年 |
海枣(波斯枣)、扁桃(巴旦杏)、阿月、浑子、树菠萝(菠萝蜜)、齐敦果(油橄榄)等已见于记载。 |
10世纪初 |
人工栽培食用菌。且懂得近缘植物嫁接容易成活的道理。 |
【茶】 |
764年 |
陆羽作《茶经》是为中国最早的茶叶专著、书中记载了当时种茶、采茶、制条、饮茶等技术和经验。 |
793年 |
征收茶税,十取其一,是为中国茶税之始。 |
约805年 |
回纥开始「驱马市茶」,是为中国茶马互市的开端。 |
|
茶树种籽传至日本贺滋县。 |
|
出现大规模茶园,采茶人数多达三万人。十世纪初茶树栽培使用直播繁殖技术,并使用茶粮间作。应用茶子沙藏催芽法。 |
【蚕桑与经济昆虫】 |
751年-762年 |
乐喷,吕礼到依拉克传授织绸技术。 |
767年 |
北方丝织技术传到江南。 |
10世纪初 |
低干桑栽培技术见于记载。 |
【畜牧】 |
627年-665年 |
建立家畜饲料基地。 |
627年-754年 |
西北大家畜再次大发展、形成中国畜牧生产第二次高潮。 |
7世纪-10世纪 |
制订家畜饲料标准。 |
|
推行家畜繁殖饲养奖惩制度。出现马籍制度和马印制度。 |
684年-704年 |
耕牛饲养已受重视。 |
806年-820年 |
著名苦泉羊(同羊)已见于记载。 |
10世纪初 |
利用水生植物养猪。 |
【兽医】 |
7世纪-10世纪 |
出现兽医教育。 |
|
出现《五脏论》和《八邪沦》是为兽医对病机、病因研究见于文献之始。马体针灸出现专著《伯乐针经》内有穴位71个,针刺点171个,并提出了「病者深浅,补泻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针刺手法。用火烙术治马的四肢病,用放血法治疗马的疽壅和中毒病。 |
10世纪-12世纪 |
中国现存最古的兽医专著《司牧安骥集》问世。使用手术摘除牲畜淋巴结,时称取槽法。已有直肠检查法,并创造了掏结术。 |
【水产养殖】 |
7世纪-10世纪 |
唐律规定不准卖鲤,吃鲤,鲤鱼生产受到严重打击。 |
684年-704年 |
驯养水獭捕鱼。 |
712年-756年 |
盆养观赏鱼在唐宫中出现。 |
9世纪 |
广东南海地区出现人工采集鱼卵孵化鱼苗。 |
10世纪前期 |
新、陇等州利用养鱼开荒种稻。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640年 |
制葡萄酒技术从高昌传入中原。 |
647年 |
遣使赴印度学习制糖法。 |
10世纪初 |
小麦热进仓技术进一步发展。 |
|
利用盐水浸泡储藏板粟。 |
|
创造出酒化率特高的「法曲」。 |
|
出现麸豉、酱油、十日酱法的制作技术。 |
[编辑] 五代
时 间 |
事 件 |
【农田水利】 |
907年-931年 |
太湖地区出现「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的河网化局面。设置「撩浅军」,负责疏浚塘埔,罱捞河泥,修理堤岸,种植树木,修建堰闸等工作,是为中国设立农田水利专业队伍之始。 |
910年 |
钱塘江口修筑石海塘。 |
【土地利用】 |
907年-931年 |
江南太湖地区圩田大发展。 |
【耕作担培】 |
948年 |
禁捕益鸟。 |
【园艺】 |
953年 |
西瓜由胡桥从回纥传入契丹地区。 |
-
时 间 |
事 件 |
【农具】 |
1279年-1368年 |
风力已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风车和风磨。 |
1313年前 |
北方地区使用下粪耧种和砘车等播种工具 |
|
中耕工具中出现了耧锄和耘荡(按即调)。 |
|
提水工具中出现了水转翻车和高转筒车。 |
|
收割工具中出现了麦衫、麦笼和推镜的联合作业。 |
|
加工工具中出现了水轮三事、水转连磨、水转大纺车和木棉搅车。 |
|
出现劳动保护工具,计有耘爪、覆壳、通簪、臂篝、薅马等。 |
1313年 |
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器图谱五枚《农书•农器图谱》问世,全书共收录农具一百多种。 |
【农田水利】 |
1342年 |
已建立较完善的渠系护养制度,已有较完整的渠系用水制度。 |
【土地利用】 |
1313年 |
王祯《农书》记载有圩田、围田、柜田、梯田、架田、沙田、涂田等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修筑沟洫台田利用滨海盐碱地。 |
【大田作物】 |
13世纪后期 |
棉花由边疆分南北两路引入内地,并很快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衣着原料。 |
1286年 |
前苎麻由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发展。 |
1313年 |
王祯《农书》已将水稻分为籼、粳、穤三类。 |
14世纪中期 |
花生之名已见《饮食须知》记载,时称落花生,也叫长生果。 |
【肥料】 |
1313年 |
王祯在《农书》中将肥料分为苗粪(栽培绿肥)、草粪(野生绿肥)、火粪(熏土)、泥粪(河泥)四类。已认识人畜粪的施用要注意生熟和适量。 |
【耕作栽培】 |
1273年 |
前棉花栽培采用打项整枝技术。 |
|
苎麻已采用实生苗、分根、分株、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 |
1273年 |
《农桑辑要》问世,是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
|
风土观念有了很大发展,原有的风土限制说开始被突破。 |
1313年 |
前采用三区内外套翻耕整地技术。 |
|
稻田冬作采用开沟作垄技术。 |
|
稻田中耕采用输田技术。 |
1314年 |
前水稻插秧通行一人插一行,每行插六株,株距五、六寸的栽插技术,中国传统的插秧方式已开始定型。 |
1314年 |
维吾尔人鲁明善作《农桑衣食撮要》,在中国现存最早由兄弟民族所撰写的农书。 |
【园艺】 |
1313年 |
前出现温室囤韭黄技术。出现阳畦栽培。 |
|
食用菌栽培使用人工接种。 |
1314年 |
前蔬菜使用冷床育苗。 |
|
果树用截主根栽培、时称骟树。 |
|
果类使用修剪整枝,瓜类使用掐蔓整枝,促使果实肥大。 |
1330年-1332年 |
胡萝卜已见记载。 |
1342年 |
柳贯作《打枣谱》,书中记有枣的品种73个。 |
14世纪前期 |
出现类似今日微型盆景的「些子景」。 |
【蚕桑及经济昆虫】 |
13世纪后期 |
桑树上已使用身接、皮接、靥接。枝接、根接等多种嫁接方法。 |
|
桑树使用压条繁殖。 |
|
使用米粉、绿豆粉、桑叶粉添食。 |
|
桑树害虫及其防治方法已有详细记载。 |
|
已总结出十体、三光、八宜、三稀、五广等养蚕经验。 |
|
鲜茧储藏已有日晒、盐渍、笼蒸等方法。 |
|
对家蚕生活各阶段所需温度已有详细说明。 |
1286年 |
已认识叶质同蚕病的关系。 |
|
缫丝方法已有热釜和冷盘之分。 |
|
利用低温处理,淘汰家蚕劣种,选择家蚕良种。 |
|
桑树修剪、整枝技术有了较系统的总结。 |
1313年 |
已有割蜜防峰螫的方法。 |
1314年 |
采用冬季添食办法养蜂。 |
【畜牧】 |
1237年 |
前使用「三和一缴」法养牛。 |
|
创造养猪速肥法「肥豕法」。 |
1271年-1368年 |
出现栈鹅易肥法和栈鸡易肥法。 |
1313年 |
出现青饲料发酵技术。 |
【兽医】 |
1271年-1368年 |
已有治疗马眼感染牛指状微丝蚴(时称浑睛虫病)的技术。 |
|
卞宝(卞管勾)作《痊骥通玄论》,对脏腑病理和一些常见多发病的诊疗作了总结性论述,并提出了脾胃发病学说。 |
【食品加工与储藏】 |
13世纪后期 |
黄道婆在松江地区推广纺织技术。 |
1313年 |
出现制柿干(即柿饼)技术。散茶加工技术见于记载。 |
1314年 |
造酥油(即奶油)技术见于记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