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则天 | |
---|---|
![]() |
|
姓名 | 武曌 |
谥号 | 则天顺圣皇后 |
陵墓 | 乾陵 |
政权 | 大唐、大周 |
在世 | 624年-705年 |
在位 | 683年-705年 |
年号 | |
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 垂拱:685年-688年 |
唐高宗则天顺圣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称武后、武则天、天后、则天后、则天武后、则天帝等,另有废除的尊号“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本名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国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14岁入后宫为才人时,唐太宗因其美貌赐名媚,故人称“武媚娘”,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汉语拼音:zhào,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出生于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目录 |
[编辑] 生平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但宮中权鬥使她還俗入宮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三十一歲時,高宗冊封皇后,後加封為“天后”,參預朝政,与高宗並称“二聖”。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後,武氏長期代理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女皇执政期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学家不齒於她拥有男嫔妃(稱為面首) ,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武則天日漸衰老,朝臣大多認為應當由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採納了李昭德、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显继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去世前武則天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聖皇后。”
[编辑] 諡号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则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1994年,人们为了纪念她,将金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來源請求]。
[编辑] 子女
[编辑] 子
[编辑] 女
[编辑] 注释
- ^ 从684年-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间,还有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几个年号。虽然有文献[1]把这几个年号算作唐睿宗的,但是这段期间,武则天实际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因此大多文献把这几个年号算在武则天名下[2][3]。
- ^ 武则天的“男嫔妃”应为“男宠”而不是“面首”。
[编辑] 杂录
- 唐太宗在世時,曾請天文師算命,天文師認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於一個姓武的人手裡。於是太宗屠殺武氏朝臣,沒想到所算者竟是他身邊的武媚娘。
- 感業寺時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則天後便魂不守舍。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后,便趁此納武則天為自己派系,跟蕭淑妃對抗,沒想到兩人皆亡於武則天之手。
- 武則天稱帝後,亦有多名男寵。其中最出名者乃馮小寶,武則天後派他在洛陽東的白馬寺出家,法名懷義,但仍與武則天私通。某年于蘭盆節,當時已經逐漸失寵的懷義,為討武則天注意,不慎火燒,火勢蔓延整個洛陽。
- 武则天为了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
[编辑] 参考文献
- ↑ 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25-226页 ISBN 7540210311
- ↑ 徐红岚,中日朝三国历史纪年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150页 ISBN 7538276193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 第100页 ISBN 7101025129
[编辑] 参见
前任: 次子唐睿宗 (大唐皇帝) |
中國皇帝 | 继任: 長子唐中宗 (大唐皇帝) |
|
大唐君主(称制) 684-690 |
大周皇帝 690-705 |
前任: 王皇后 |
唐朝皇后 655年—683年 |
繼任: 韋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