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互助客栈 - 方针存档 请不要编辑这里,这里是之前讨论的存档。
在进行存档之前,请尽量把讨论内容移动至相关页面的讨论页,因为讨论页将来的访问量一般大于本存档页。在移动讨论内容的时候可以使用{{fvp}}模板,用于标识讨论内容移动自互助客栈(方针)。对于存档的时间,目前的惯例是:
- 话题随时可能被移动至其他更合适的互助客栈板块,在方针中提供移动提示保留2天;
- 一周(4月11日之后)没有新留言,话题可以移至相关页面讨论页,在方针中提供移动提示保留2天;
- 两周(4月4日之后)没有新留言,移至“存档”,在方针中直接删除。
目录 |
[编辑] 当前存档(2007年4月)
[编辑] 提議修改{{copyvio}}模板
因為提報侵權時,有些維基人會忘記把加入模板的條目一起列在侵權投票中,讓管理員沒有處理到,因此我提議模板加入一個月份的參數,使用方式變成{{copyvio|url=http://...|m=3}},自動加入該月份的分類,讓超過一個月的侵權文章能夠被很快的分辨出來並處理。--Jnlin(討論) 17:02 2007年3月28日 (UTC)
- (+)支持--
百楽兎 01:45 2007年3月29日 (UTC)
- (+)支持-- 有用的修改, 不用等太多諮詢啊。--Kevin wong 13:44 2007年3月29日 (UTC)
- (+)支持 還有模板的顏色問題,可否也調整一下 Chanueting 14:06 2007年3月29日 (UTC)
- (!)意見:我覺得成效未必如大家想像中這樣大。我認為既然會有些維基人會忘記把加入模板的條目一起列在侵權投票中,也同樣會有些維基人會忘記月份的參數忘記填上。我對這個改動並不反對,只是提醒一下大家而已。 -- Kevinhksouth (Talk) 14:28 2007年3月29日 (UTC)
- 這樣講好了,若是大部份的人都使用這樣的方式的話,那麼屬於母類別的條目就會變少,管理員就比較好處理了。我想做的就只是把大類別拆開成小類別而已 :)--Jnlin(討論) 07:48 2007年3月30日 (UTC)
- 除非用 subst,否則沒辦法(還是有高手教學一下?:P)--Jnlin(討論) 13:40 2007年3月30日 (UTC)
- {{importance}}中好像有这个功能,建议同时更新{{cod}}。—Isnow 13:47 2007年3月30日 (UTC)
- {{importance}}也是要輸入日期吧?--Jnlin(討論) 15:36 2007年3月30日 (UTC)
- 请明天再来看看这个结果:
-
- —Isnow 15:42 2007年3月30日 (UTC)
以前也曾有人試圖在{{afd}}等模板上做這樣的事情。目前MediaWiki還沒有辦法在不使用subst:的情況下將編輯時的日期固化,所有必須有手動輸入日期參數。擴展模板的{{#time:}}可以有限地固化,但只能在不再編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下結論了,在沒有用subst:的情況下,不能固定任何變化量在編輯時的值。—自由主義者 ☎ 2007年3月30日19:13 (UTC+8 3月31日03:13)
- 可加錯誤信息{{#if:{{{m|}}}||<big><big><big><big><big>錯誤信息!</big></big></big></big></big>}}---Hillgentleman | 書 | 2007年3月31日( 六 ), 02時50分02秒.
- 能否將url與月份分開警告?目前月份的使用率偏低……(都是我把他加上的)。--Jnlin(討論) 15:11 2007年4月1日 (UTC)
- (!)意見:給驗證者的提示用亮橘色小字很不顯眼,能否改為其他顏色? —Jasonzhuocn 07:24 2007年4月7日 (UTC)
[编辑] 授獎提名投票的效率
這個月來授獎提名投票十分熱鬧,但因為本身的規則,產生了樽頸位。雖然只要在預提名取得3票支持便可進入正式提名,但由於正式提名名額只有3個,每個長達2星期,故很多預提名進入提名時,往往已有十多甚至廿多票支持。以『提名天上的雲彩為「維基站務專家」』為例,他於2月28日被預提名,同日已得到進入正式提名的資格,但到31天之後的昨天才能進入正式提名,當時他已得到27票支持了。雖然新支持票應該不會很多,也對他得到獎項的機會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可是他仍需要再等待多兩星期到4月14日才有最後結果。整個投票過程前後竟用了達45天,比正常的14天多出3倍有多!
因此,我建議授獎提名投票進行一些改革,減少不必要的樽頸位。
- 方案一:將正式提名名額提高(建議到5個),但在預提名足3票支持直至正式投票開始期間,暫停接納新支持票,使人們在正式投票時才繼續投票。
- 方案二:繼續保留等待正式投票時可投票的規則,但當正式投票開始時已有10票支持(即最低標準),投票期可由兩星期縮減到一星期。
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 Kevinhksouth (Talk) 15:07 2007年4月1日 (UTC)
-
- 方案三也不錯。 -- Kevinhksouth (Talk) 16:12 2007年4月1日 (UTC)
- 我认为只要简单的将正式投票的名额由3人提高到5人即可,改动最小,又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10 2007年4月2日 (UTC)
- 其實我在方案一中提及到「在等待進入正式投票時暫停新投票」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大部份票都是在預提名時投的,做成正式投票期時反而沒有甚麼人投票的怪現象。但假如大家覺得這怪現象的問題不大,單是將正式提名名額提高到5個也是可行的。 -- Kevinhksouth (Talk) 08:52 2007年4月3日 (UTC)
假如3日內沒有其他意見,便將正式提名名額增加為5人,其餘細則不變。 -- Kevinhksouth (Talk) 14:50 2007年4月7日 (UTC)
- 已按照共識進行修改。
完成 -- Kevinhksouth (Talk) 04:41 2007年4月10日 (UTC)
[编辑] 提議在首頁條目數附近添加UTC時間
提議在首頁條目數附近添加UTC時間顯示,這樣以後截圖會比較方便。--百楽兎 01:40 2007年3月29日 (UTC)
|
- (+)支持--Jnlin(討論) 05:16 2007年3月31日 (UTC)
- (=)中立,始終覺得沒有這樣的必要,加了時間上去也好像沒有現時這樣好看。 -- Kevinhksouth (Talk) 08:53 2007年3月31日 (UTC)
- (+)支持,另外我希望能精確到分鐘。--
百楽兎 03:31 2007年4月2日 (UTC)
- (-)反对:不是很贊同,以網頁設計的角度,能避免不必要的link與內容就避免掉。故也希望中文條目的link也去掉,留下最重要的。維基百科和右邊幾個引導user的link就存在9個link了。--Jasonzhuocn 12:17 2007年4月2日 (UTC)
- 我认为维基百科的链接也应该去掉,否则真的有自我宣传的嫌疑。或者连接到wikipedia名字空间会比较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1 2007年4月5日 (UTC)
- (+)支持,链接到Wikipedia:关于如何?-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4月5日04:08留言
- 已经链接到Wikipedia:关于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2 2007年4月11日 (UTC)
- (+)支持,链接到Wikipedia:关于如何?-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4月5日04:08留言
[编辑] Wikipedia:特色圖片評選
是否有規定投票資格?這是因為我看到一位維基人只有這次投票的貢獻,因此有此一問。--Jnlin(討論) 11:44 2007年4月4日 (UTC)
[编辑] 英制勋衔体例
目前,与英制勋衔相关的一些人物的开篇格式不是很统一,User:Hoising在讨论中给出了一个政府文件作为参考,这里推荐一些格式:
- 中文名(英文名,生卒日期),爵士,GBS,JP,……
- 中文名爵士,GBS,JP(英文名,生卒日期),……
- 中文名(英文名),爵士,GBS,JP,(生卒日期),……
- 中文名(英文名,生卒日期),爵士,大紫荊勳賢,太平绅士,……
希望能选出一个格式,统一大多数条目,个人倾向第一种。—Isnow 09:28 2007年4月6日 (UTC)
- 1和4差別看來只在於縮寫。個人支持第4種,只看到縮寫外行的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RalfX(議) 14:09 2007年4月6日 (UTC)
- 我也赞成4,意见同上。—Hennessy 14:47 2007年4月6日 (UTC)
- 4。—自由主義者 ☎ 2007年4月7日19:40 (UTC+8 4月8日03:40)
[编辑] 有必要投票嗎?
駭然發現有一個這樣的投票,題目名為「英制勳銜體例」,但我認為題目應更正為「英制名銜體例」,蓋上面化討論實際上並不僅限於英制勳銜,「FRS」、「RA」、「RN」等乃「英制名銜」。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是——「英制名銜體例」是要用投票解決嗎?既然題目本身已經列明是「體例」,那根本已說明了所謂的「英制名銜」一向已有其法則,若果純為「不知道那是什麼」而自創體例,那結果就是「自亂體例」。
單從上面的「樣式」所見,除了第2種(也就是我一向所倡用)沒有問題外,其他都是比較不妥的。首先最大的問題是「稱謂」的擺放,以上面的「爵士」為例,他是「稱謂」,不是「勳銜」,當然不可以與「勳銜」混為一談,作為「稱謂」的一種,它緊貼在姓名之後是理所當然的。正如我們閱讀一般書本的時候,看到的是「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而不會是「維多利亞(Queen Victoria)女皇」。若果以後面的形式列出,是盡然不符文法的。
第二,就英文簡寫而言,以英文字母例出「英制名銜」正正就是一向應奉行的體例,以OBE勳銜為例,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工具書寫成「陳大文,不列顛官佐勳章」或「Chan Tai Man, Officer of the Order of British Empire」,若果有工具書如此標列的話,對我而言是匪夷所思的。「陳大文,OBE」或「Chan Tai Man, OBE」是各界一向所導行的通例。,要索取有關英文版的例子,可參考英文版維基百科、英文版的大英百科或Who's Who等書。至於中文的例子,亦有上面所指的特區政府文件、政府文件2和前立法局的文件[1][2]等等。至於就「香港特別行政區名銜」而言,應該另作討論,上面所偶舉的「GBM」和「大紫荊勳賢」根本不是「英制名銜」。
最後就英文簡寫的擺放問題,把簡寫置於英文名和生卒日期以後的造法,可有先例遵循?這種做法若果不可以援引先例的話,除了有違體例,更加是「自我參照」,全不可取,請各位三思。敬祝 大安。—Clithering(tête-à-tête) 10:39 2007年4月8日 (UTC)
[编辑] 請覆審一下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早前整理分散在各頁面的投票點票方法,並且更新wikipedia:投票#點票方法,但有意見認為整理的內容有問題,現在請大家抽些時間覆審一下。投票規則始終是要方便大家查閱,總不能太分散。現在的版本如下,如果發現內容與現有的方針或指引不符,請不吝提出:
- 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 需要超過80%支持票,方可上任,需要至少10個用戶投票。
- Wikipedia:申請罷免管理員: 票數要求仍在投票,參見Wikipedia:投票/罷免管理及行政員的票數。
- 設立新的Wikipedia:方針與指引: 大致共識是要超越50%,但社群正討論通過方針是要超越2/3還是80%的支持票。
- 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 一般需要2/3的支持。
- Wikipedia:特色條目候選: 最少5個贊成票,反對票低於總票數的1/3,條目才會當選目。
- Wikipedia:特色條目撤消: 至少5個以上的贊成票,並且2/3以上的人支持。
- 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及Wikipedia:優良條目撤銷: 一周內至少3票支持(提名者不計),每1張反對票抵銷1張支持票。
- 你知道嗎精選題目: 至少2票支持,自薦不計,反對票與支持票1:1抵銷。
--Kevin wong 16:48 2007年4月6日 (UTC)
- Kevin Wong,如何通過方針,用投票或協商等,未有定論。非80%即66% 乃 虚假二分 (false dichotomy))。---Hillgentleman | 書 | 2007年4月6日( 五 ), 17時32分35秒.
- Kevin Wong, 你修改Wikipedia:投票時誤解了[3]Wikipedia:共識,漏了一整段文字(「在其他一些影響較遠的投票當中,「共識」的指標為70%的多數。還有些情形,如管理員授權投票時,「共識」的指標為達到80%的多數。投票總的原則是影響越大的決議(管理員任免,方針的通過等)需要的支持比例越高[2]。」)。方針不同條目。修改前先討論,可免誤解。祝 編安 :)。---Hillgentleman | 書 | 2007年4月6日( 五 ), 17時37分40秒.
- 谢谢Kevin Wong的整理工作,亦请大家关注“投票确立为方针的支持率”的讨论。--Mountain 05:55 2007年4月8日 (UTC)
[编辑] 大學排名条目严重偏离中立性和客观性
这一条目应该写大学排名的历史、由来、方法、意义和影响等等,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各国各地区各机构给出的具体排名结果。建议对其进行大规模修订。--Tevatron 16:57 2007年4月8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