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戰爭 | |||||||||||
---|---|---|---|---|---|---|---|---|---|---|---|
{{{partof}}}之一部份 | |||||||||||
Image:CSA-2006-09-28-091138.jpg A coalition convoy bound for Al Jawala passes burning oil fields. |
|||||||||||
|
|||||||||||
參戰方 | |||||||||||
伊拉克 復興黨 伊拉克基地組織 |
美國 英國 |
||||||||||
指揮官 | |||||||||||
薩達姆·侯賽因 阿布·穆薩布·扎卡維 阿布·艾尤卜·穆哈吉爾 |
喬治·布殊 貝理雅 |
||||||||||
兵力 | |||||||||||
伊拉克:375,000+ 遜尼派反對者:60,000 邁赫迪軍:~60,000 其他:1,300 |
聯軍:~300,000 invasion ~153,000 current Contractors* ~120,000 Kurds 50,000 invasion 175,000 current 新伊拉克軍:129,760 伊拉克警察:79-140,000 |
||||||||||
傷亡 | |||||||||||
伊拉克軍陣亡:7,600-10,800人 遜尼派反對者陣亡:8,232+ |
60,772 |
伊拉克战争(Iraq War),又称美伊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Second Gulf War)。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在未經聯合國授權下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
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斯拉(بصرة , 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أم قصر, Umm 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目录 |
[编辑] 导火线
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参见:2003年伊拉克危机、伊拉克解除武装大事记
[编辑] 开战理由及目的
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美国对这场战争最终要达成的目的包括:
但伊斯兰国家如伊朗,叙利亚则认为原因并不单纯。根据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的看法,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所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画的序曲。美军攻下伊拉克后,将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藉口出兵伊朗,最后则轮到叙利亚。最终目的是透过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兰民族的经济命脉-石油,从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个中东。
战前,美国、英国等国家指责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作为开战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他们还没有找到确凿可信的证据。
[编辑] 反战与主战
美国政府宣称有四十九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加地面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亦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韩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聯邦、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奥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编辑] 伊拉克现状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帶處於膠著狀態,直到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便隨即兵敗如山倒。當時主張出戰的美國總統布殊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民望一度升上高位。2003年12月美軍更成功捉拿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美國媒體形容乃是此次戰事的最大成就。
戰後美國不斷草擬計劃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計劃交給美國各財團,同時委任當地人任臨時政府官員。但由於當地不少派別的政治組織並不支持美國,故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的伊拉克遊擊戰正風起雲湧,截止至2007年3月19日,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超过3200人。[來源請求]而伊拉克經濟則久久未恢復,不但當地石油設施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且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國家的反戰分子再度公開舉行反戰示威,指責布殊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而美國的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更在秘密專訪中明言,指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只是「攻伊的方便理由」。
[编辑] 调查
2007年2月9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伊拉克战争前情报的内部调查报告。报告认定,有关萨达姆与基地组织存在明显联系的评估在质量和可信度方面都是可疑的。国防部副部长道格拉斯·费思采取了不恰当行为得出这一错误结论,但调查报告认为他没有触犯法律。[1]
[编辑] 相关条目
- 美伊战争时间表
- 美伊伤亡情况
- 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
- 扑克牌通缉令
[编辑] 伊拉克危机
- 2003年伊拉克危机
- 联合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决议
- 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
[编辑] 全球对战争的观点
- 美国对伊拉克政策
- 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 罗马天主教廷反对对伊拉克战争
[编辑] 军事战略
- 斩首行动
- 震慑行动
- 伊拉克军事
-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编辑] 参考文献
- ↑ 徐超,五角大楼:伊战前情报不实 "不当"但"不违法",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