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先天;zh-tw:先驗;(A priori)在拉丁文中指“来自先前的东西”,或稍稍引申指“在经验之前”。近代西方传统中,认为先天指无需经验或先于经验获得的知识。它通常与后天知识相比较,后天意指“在经验之后”,需要经验。这一区分来自于中世纪逻辑所区分的两种论证,从原因到结果的论证称为“先天的”,而从结果到原因的论证称为“后天的”。
对于认可主流传统的学者,数学和逻辑一般视为先天科学。如“2+2=4”这样的陈述被视为先天的,因为它们被认为仅由反思就可以得出。而,自然和社会科学被视为后天知识,如“天空通常是蓝的”这样的陈述被认为是后天的知识。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究竟是否存在任何重要的先天知识。通常来说,理性主义者相信存在先天知识,而经验主义者认为所有知识根本上源于某种经验(通常是外部经验),即便有先天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也不重要。还有些经验主义者认为先天知识只是对语词意义的分析,而与世界无关。
理性主义思想家给予使用先天这个术语合适的立足点,如笛卡尔和莱布尼兹,他们认为知识通过推理获得,而非经验,数学和逻辑真理的必然性即是其佐证。笛卡尔认为关于自我的知识,或者说我思故我在,是先天的,因为他认为一个人无需诉诸过去的经验就能确认自我的存在。莱布尼茨区分了先天真理,即理性真理,与后天真理,即由经验确立的真理。
洛克认为反思只是经验的一部分, 提出先天这整个观念应被抛弃的纲领。休谟认为所有先天知识不过是观念之间的关系,这在他的《人类理智研究》中多次提及。由于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基于经验,对数学真理和逻辑真理提供一个经验主义的说明就成为其重要任务。
近代对先天一词的论述始自康德,他提出综合与分析命题之间的区分,来补充先天与后天知识之间的区分。他认为先天命题必然为真,而后天命题是偶然的,因为按照康德的思想,先天知识独立于经验。后天知识取决于外在条件,外在条件会因时间而改变,使命题为假。他认为一切分析命题都是先天的,而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致力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批评康德道,先天性是与认识论相关的性质,而必然性与形而上学相关,两者不应混为一谈。首先,他论证道,某些后天命题被视为必然的:例如,启明星是长庚星。(虽然各自叫法不同,但我们现在知道它们都是金星的名称)。它们必然是同一事物(参见严格指示词),但这一同一性却由后天得知。同样,他论证道,可能有偶然先天命题。例如,巴黎的米原器过去作为一米的标准。这就伴随着下述命题,“米原器长一米”,该命题是偶然的,因为我们本可能以其他长度定义一米。然而,它却是先天的,因为一米即由该米原器长度来定义,所以米原器肯定长一米(在它还作为一米的标准的时候),这是重言式。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认为先天知识是共相之间的关系。例如,“2+2=4”,显示了“2”、“+”、“=”、“4”这些罗素称之为共相之间的关系。
[编辑] 参见
分析与综合
必然与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