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冉闵(卒于儒略曆352年6月1日),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他也因下達屠杀胡人的命令而名著於史。
[编辑] 生平
冉闵和父親冉良(后改名冉瞻)都是汉族人和十六国中后赵的国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將領,並成爲石虎养子,於是改姓石。石瞻在咸和三年(328年)石虎和前趙劉曜部隊交戰中被劉曜部隊殺死於新绛。但記載並無明確説明這位戰死的石瞻便是冉閔之父。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應立冉闵為皇儲,後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冉閔的不滿。孟準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鑒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會後,石鑒將此事密報冉閔。冉閔遂劫持汉族將領李農和王基遂推翻並誅殺鄭櫻桃與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為大將軍,並掌控大權。冉闵掌權後,下令杀羯。一日内数万羯人被杀,男女老幼无人可免,前后约有二十万人被杀。350年,殺石鉴,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見圖1),改年號永興。
冉闵的残酷屠杀引来强烈的反抗。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非汉人的将官纷纷响应。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以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歸降东晋,希望东晋势力重返中国北方;但並未被东晋接納。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352年,石祗部下劉顯杀死石祗,投降冉闵,从而后赵灭亡。當時占据遼東並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機占据幽州,分三路軍隊南下。慕容恪帶領的前燕軍在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無極縣東北)攻冉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來中計陷入鲜卑騎兵重围,冉闵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骑朱龍突然死亡。冉闵於是被趕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邺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領邺,冉魏灭亡。冉闵被送於薊城(今天津市薊縣),對話中衝撞了前燕君主慕容儁,后在龍城(今遼寧朝陽)被斬首。謚號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编辑] 評價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他对胡人的屠杀是很殘酷的,在冉魏立国的三年中,羯人几乎被屠杀殆尽。當時汉人与胡人相互的攻杀没有一个月停止,各族人民间的仇恨达到顶点。但胡人對漢人的杀戮同样殘酷,因此有观点认为,以冉闵为首的汉人对胡人的屠杀,是汉人对被胡人杀戮数十年的积怨的总爆发,冉闵的死也由此得到汉人的同情。
更有一派學者認為﹐當時落入五胡手中的中國北方﹐胡人﹐漢人人口各約有五六百万﹐中國南方的漢人約有三百萬﹐漢人的人口由于胡人的屠殺正在大量減少中﹐如果冉闵沒有屠殺胡人﹐讓胡人站住了腳跟﹐大量繁殖﹐滅了北方的漢人後﹐又滅南方漢人﹐那中國﹐漢族早已滅亡。冉闵進行的大屠殺雖然殘酷﹐卻是當時救漢族的唯一方法。持這種看法者有清朝未年的学者荆驼﹐他写的“冉闵传”中就有歌颂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之句。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收留了二十多万由于战乱而无家可归的汉人妇女,并帮助自已的士兵寻找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离开,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被鲜卑军队灭亡后,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鲜卑军队南下时将她们充作了军粮。
在此次战乱中,原来居住在冀州的汉人和后来迁入的胡人共不下数百万人纷纷逃難,能从杀戮和瘟疫中生還的只有十分之二三。中国北方平原上到处是尸骸,没有耕者,农业生产完全停止。
[编辑] 外部链接
- ^ 見《資治通鑒·晉紀十六·咸和三年七月、八月》條。
- ^ 《北朝墓志丛札·三、染华墓志与冉闵史料》,罗新
- 冉氏网
- 《十六国春秋·卷二》·后赵录 - (北魏)崔鸿 著, 维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