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為台灣原住民,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和桃園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已幾乎漢化絕跡。
目录 |
[编辑] 簡介
相傳凱達格蘭族的祖先是從台灣本島最東境的岬角—三貂角登陸,16世紀康熙大地震前,文獻指出仍為台北一帶最主要住民結構。如詳加細分,該族分布範圍約為現今台北市、基隆市、台北縣的貢寮、新店、板橋及桃園北區。部分學者則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支系,再加上16世紀前遷移至宜蘭的一支,可再將該族區分成:馬賽族(Basay)、雷朗族(Luilang)與哆囉美遠族(Torobiawan)。
另外,該族以及其他平埔各族一樣為母系社會,從婚姻與財產制度中可顯而易見:男性必須入贅,家產也由女性繼承,這與漢人文化有極大的差異。17世紀-18世紀,中國泉州漳州一帶的漢人移民大量進入台灣,平埔各族因處平地,與漢人的接觸機會較多,加上漢人沒有攜眷,因此通婚漢化程度都極深。在此情況下,除了被漢人歸類為「熟番」外,原有文化制度也迅速滅失。
據考證,現今台北許多地名為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成,例如:大龍峒,北投,八里,秀朗,艋舺等。
[编辑] 分布聚落
本族主要聚落有
- 台北市部分:
- 台北縣部分:
- 房仔嶼社(又名峰仔時、峰仔嶼等社)
- 南港社(蘆洲南港子一帶)
- 武勞灣社(又名武溜灣社)
- 擺接社(又名擺折社)
- 秀朗社(又名繡朗社或又名控仔社)
- 坌社
- 雞柔山社(又名雞洲山社)
- 外北投社(又名外北頭社,淡水北投里)
- 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大洞山社)
- 八里坌社
- 淡水社
- 小雞籠社(三芝鄉)
- 金包裡社(又名金包里社)
- 三貂社(又名山朝社)。
- 桃園縣部分:
- 霄裡社
- 南崁社
- 坑仔社
- 龜崙社
- 基隆市部分:
- 瑪陵坑社
- 大雞籠社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台灣原住民 | |
---|---|
傳統區分 | 高山族 | 平埔族 |
現有族群 | |
泰雅語群 | 泰雅族 | 太魯閣族 |
排灣語群 | 阿美族 | 排灣族 | 布農族 | 卑南族 | 賽夏族 | 邵族 | 噶瑪蘭族 | 撒奇萊雅族 |
鄒語群 | 魯凱族 | 鄒族 |
巴丹語群 | 達悟族(雅美族) |
消失族群 | |
排灣語群 | 巴布薩族 | 洪雅族 | 凱達格蘭族 | 巴布拉族 | 巴則海族 |
猴猴族 | 西拉雅族 | 道卡斯族 | 雷朗族 | 馬卡道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