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校訓 |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
成立時間 | 1941年 |
學校類型 | 公立 |
現任校長 | 郝平 |
教師人數 | 教师600余人 |
學生人數 | 7000 |
所在地點 | 中国,北京 |
校園環境 | 市区 |
校園面積 | 31万平方米 |
網站 | http://www.bfsu.edu.cn |
北京外国语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创建於1941年,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语言专业类学府,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學简称北外,正式的英文名稱是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但中文音译的名称Bei Wai在国外更出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学校,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外国语言文学和应用语言学等9个博士点,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欧洲语言、亚非语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外交学等13个硕士点,涵盖了学校讲授的全部30多种外国语言以及中文和外交学专业。在职人员学位授权点6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专业、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是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全校拥有专任教师57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 41人、硕士生导师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名。
目录 |
[编辑] 学校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特色就是外语。学校共有34个语种,其中18种语言是全国惟一学科点。近几年来,随着北外的综合性发展,也逐渐发展出其他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例如英语+法律,英语+经济。。。
北外作为官方背景浓厚的语言专业类院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业培养了无数人才——250多名历任和在任大使以及500多名参赞毕业于北外;北外也因此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的身影”。
[编辑] 文化传统
北京外国语大学传统精神极其开放的,校園氣氛相對自由寬鬆,经常都會舉辦個人和團體的各種講座、研討會、演出 、社團活動、電影放映等。 北外學生的特點是时尚,崇尚个性。
[编辑] 历史
[编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1937年初,“红大”更名为抗大,并随党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当时毛泽东任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校长林彪,副校长罗瑞卿。
- 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抗大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不久,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
- 1941年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
- 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 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系,所以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
[编辑] 延安外国语学校
[编辑] 华北联大时期
- 1946年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有英语、俄语两个系。
- 1946年12月、1948年5月,学校两次迁址,先到冀中束鹿县路过村,再至河北省正定县。
- 1948年6月,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师生为基础成立了外事学校。
- 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也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 1949年2月和4月,外事学校和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分别进入北京城,并于6月合并为外国语学校。
[编辑] 北京外国语学校
- 1951年2月,俄文部并入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 1954年8月,至此已有德西法文系。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
[编辑] 北京外国语学院
- 1966年6月-1971年8月,由于文化大革命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 1979年8月,学校建立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
-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00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之际成立,在原英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英语学院,现包括英语系、外交学系、新闻与传播系和法律系。国际商学院也在此时成立。
- 2002年,国际商学院专业增多,开设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招生;同年,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群被确定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学科。
- 2006年,英语学院的法律系,外交系经过不断发展,正在筹办法学院和國際關係学院。
[编辑] 校园环境
[编辑] 校园周边
坐落于魏公村西口,周边高校众多,正北方向与北京理工大学为邻,沿西三环北路向北到苏州街有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北行则到北京大学;正南方向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东南方向临近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校园南门外和魏公村路“酒吧一条街”有众多餐厅酒吧,便于同学外出就餐和消遣。
[编辑] 校内环境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面积相对较小,基本上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中间被西三环北路隔开,主要的教学和生活区基本都位于东院。
东院设施:主楼,清源书店,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日研中心,文化广场,英语学院,千人礼堂,电教中心,新旧图书馆,阿拉伯语系,逸夫楼,宿舍楼1-9号(其中1、2号为教职工宿舍,其他为学生宿舍),留学生公寓……
西院设施:北外宾馆,行政楼,国际商学院,德语系,学生宿舍(5号),教职工活动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留学生公寓,网络教育学院,专家公寓,教职工宿舍……
[编辑] 住宿
北外學生的住宿條件以中國國内標準來看比较差。尽管老宿舍楼是由名家梁思成设计,但年代久远條件不好。老宿舍楼本科生原5人一小間。2005年修建了新宿舍樓,並將本科生住宿人數從一間5人下調到4人,住宿條件才有一些改善。宿舍有教育网宽带接入,衛生、洗浴等基礎設施則不如人意。
[编辑] 餐饮
校内有学生食堂2个,东西院各一,使用饭卡,饭菜偏贵。
东院国交楼一层有国交餐厅,需要专用饭卡。留学生公寓内有酒吧。
西院有松林餐厅,食堂楼下一层是接待餐厅,旁边有韩国料理和比萨店。
[编辑] 组织机构
[编辑] 教学机构
[编辑] 学院
- 英语学院
- 国际商学院
- 俄语学院
-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原国际交流学院)
- 高级翻译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网络教育学院
[编辑] 系别
- 法语系
- 德语系
- 西班牙语葡萄牙語系
- 亚非语系
- 日语系
- 阿拉伯语系
- 欧洲语言系
[编辑] 教学部
- 社会科学部
- 体育教学部
- 大学英语部
[编辑] 研究机构
-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东欧语种群基地
- 亚非语种群基地
- 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 外国语言研究所
- 外国文学研究所
- 国际问题研究所
- 日本学研究中心
[编辑] 管理机构
- 党校办
- 组织部
- 统战部
- 宣传部
- 纪委监察处
- 校工会
- 学生处
- 武装部
- 团委
- 离退休办
- 保卫处
- 教务处
- 科研处
- 研究生处
- 人事处
- 外事处
- 档案馆
- 审计室
- 资产处
- 基建处
- 家委会
- 后勤管理处
[编辑] 附属单位
- 附属中学
- 附属小学
- 北外宾馆
[编辑] 学生组织
- 学生会
- 青年志愿者协会
- 学生新闻中心 Students' News Agency
- 校话剧社
[编辑] 历任校长
- 常乾坤(1941年月—1941年12月)
- 卢竞如(1941年12月—1942年5月)
- 曾涌泉(1942年5月—1945年6月)
- 杨尚昆(1945年6月—1946年6月)
- 浦化人(1946年6月—1950年3月)
- 刘仲容(1950年3月—1959年2月)
- 师哲(1949年10月—1954年6月)
- 张锡俦(1954年6月—1966年5月)
- 廖承志(1973年2月—1980年)
- 刘柯(1981年2月—1984年4月)
- 王福祥(1984年4月—1997年2月)
- 陈乃芳(1997年2月—2005年6月)
- 郝平(2005年6月至今)
[编辑] 知名人物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页面分类: 北京高等院校 | 211工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