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
校訓 | 实事求是 |
---|---|
創校 | 1937年 |
類型 | 公立大学 |
校長 | 纪宝成 |
所在 |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
校園 | 市区 |
面積 | 约1000亩 |
學生 | 19,000人 |
中国人民大学網站 |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民大学或人大,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在文、法、商等多领域国内领先,并享有国际声誉。除此之外,它近来还在理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并最终于1950年定现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长期以来,它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导人才与社会精英。
目录 |
[编辑]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从1937年建校至今,历经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个主要阶段。
[编辑] 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陕北公学,第一任校长是成仿吾。陕北公学军事色彩和红色政治色彩浓厚,但并非一所军校。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战初期延安最具知名度的大学,有一定分工。抗大主要负责训练军事干部,陕北公学主要训练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干部,而且学员文化程度较高,多数是从白区来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学制较短,大部分学员三到四个月就可以从学校毕业。陕北公学前后办学两年,大约培养了6000多名学生,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最后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曾给陕北公学题词。
[编辑] 华北联合大学
1939年6月,陕北公学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和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了华北联合大学,学生有1500人,并于当年7月7日这一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在延安正式宣告成立,校长兼党团书记成仿吾,中国共产党直到这时才创办了真正意义的高等学校。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9年6月20日作出的《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到晋东南的决定》,抗大、陕公等以八路军第五纵队名义,在罗瑞卿率领下到晋东南靠近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办学。中央决定:抗大总校落户晋东南,华北联大则落户晋察冀军区总部所在地河北阜平(后应付反扫荡迁到平山),抗战结束即迁到张家口。这次东迁的主要原因是延安面临国共政治军事摩擦,经济困难,难以养活大批非生产人员。1945年底,华北联合大学在张家口复校,成仿吾任校长,周扬任副校长,张如心任教务长。华北文工团、延安鲁艺工作团于12月合并到华北联大,简称华大文工团。联大设立了文艺、法政、教育、外语四个学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国军攻占张家口,华北联大等学校被迫提前于9月撤出,先后迁到山西广灵和河北束鹿,1948年5月又迁到河北正定,8月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与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改称华北大学。华北联合大学一共存在了9年,毕业生超过一万两千人,在敌后根据地最为艰难的1941年到1943年期间,它的办学规模曾一度有所减小,但抗日战争胜利后,它很快恢复活力,并向新型正规大学过渡。解放战争时期的联大学生大多参加了土改和大生产运动。
[编辑] 华北大学
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并于1948年8月24日正式挂牌,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二部为教育学院;三部为文艺学院;四部为研究部;两院分别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华北大学成立时,由吴玉章任校长,在校学生15000余人。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1950年10月,华北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19194名。 1949年4月,在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华北大学从河北迁入北平。但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确立政权,因战争而生的华北大学的历史使命也不可避免要宣布结束了。华北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9194名。
1948到1949年期间,下属单位陆续独立办学:
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现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二部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三部文艺学院离开后分别筹建:中央戏剧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此外,华北大学还抽调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
[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1950年2月19日)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最初的校址定北平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也就是清代的和清王府旧址上,后迁往中关村。铁狮子胡同现在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所在地。
中国人民大学曾于1970年到1977年期间被迫关闭。关闭期间,学校校址大面积区域被占用,无法收回。至今,学校南大片区域被用作第二炮兵的家属区,这是人大内部建筑过于拥挤的重要原因。
[编辑] 校园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地处中国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为邻。校园面积不庞大,建筑密度大,并因历史问题一部分原校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家属区。校园从东至西呈长方形,东区和西区以及西北区主要为学生宿舍楼群,中区为教学区。
[编辑] 教学楼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楼多为1980年代或更早时期的仿苏建筑,以灰色调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求是楼。1990年代后期至今修建的公共教学一楼和学院楼群为红色调的现代化建筑。
- 主要楼宇
- 求是楼
- 科研楼
- 公共教学一楼
- 公共教学二楼
- 公共教学三楼
- 第五教学楼
- 人文楼
- 理工楼
- 贤进楼
- 理工配楼
- 人文楼
- 信息楼
- 明德主楼
- 明德商学楼
- 明德法学楼
- 明德新闻楼
- 明德国际楼
- 如论讲堂
- 游泳馆
- 世纪馆
[编辑] 宿舍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宿舍建筑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早期的如东风系列楼群目前还在使用,还有红楼主要供研究生或留校青年教师居住,校园西区主要为研究生宿舍楼群,有三栋研究生宿舍楼和两栋本科生宿舍楼,均为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中期建筑。西北区新兴建的知行宿舍楼群和宜园楼缓解了学生的住宿压力,知行和宜园其条件相对较好,为9-18层建筑。还有小足球场旁边的培训一楼和篮球场旁边的培训二楼也是住研究生。本科生住宿条件为4-6人/间,硕士研究生为1-4人/间,博士研究生1-2人/间。据称以后还会改善。
[编辑] 食堂
- 东区食堂
- 中区食堂
- 西区食堂(广东港美集团经营)
- 北区食堂(广东港美集团经营)
- 留学生食堂(上海城隍庙小吃经营)
- 南区食堂(集天小吃经营)
- 汇贤居
[编辑] 组织机构
[编辑] 历任校长
- 吴玉章(1950年—1966年)
- 成仿吾(1978年—1984年)(其中1983—1984任名誉校长)
- 郭影秋(1983年—1985年任名誉校长)
- 袁宝华(1985年—1991年)
- 黄达(1991年—1994年)
- 李文海(1994年—2000年)
- 纪宝成(2000年—)
[编辑] 学院和系
- 学院
- 文学院
- 历史学院
- 哲学院
- 理学院
- 商学院
- 经济学院
- 财政金融学院
- 法学院
- 国际关系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与人口学院
- 新闻学院
- 徐悲鸿艺术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 环境学院
- 信息学院
-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 统计学院
-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劳动人事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国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 学生与教师
[编辑] 生源
本科生招生规模为每年250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数量比本科生略多。招生对象面向中国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同时也招收留学生。其中本科生招生分为普通本科生、保送生、自主招生、国防生、小语种、艺术类、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港澳台侨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预科转本科等类别。每年考入人大的学生基本均为各地顶尖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位于中国高校前列。
[编辑] 就业
毕业生多在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和高校工作。
[编辑] 知名学者
- 吴玉章: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 成仿吾: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 范文澜: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
- 艾思奇:著名哲学家
- 艾青:著名诗人、作家
- 何思敬: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
- 苗力田:著名西方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 石峻:著名哲学家
- 查瑞传: 人口学家
- 刘铮: 人口学家
- 戴世光: 统计学家
- 高鸿业: 经济学家
- 宋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 陈达: 社会学家
[编辑] 文化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以“实事求是”为校训。学生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作为立学、立人之准则。人民大学以“人文、人本、人民”的办学理念,这也是人大校徽上“三人行”的含义之一。人大校徽意义是: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人文人大。
人民大学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重,学校国际交流比较频繁,平均每周有一次国际社科论坛,每两周又一位海外著名学者演讲,每个月有一位国外政要或者驻华大使演讲。早晨也有社团组织同学颂读古文及英语,早读已成为习俗。校园内男生宿舍楼“品园2”(学八)楼下的一堵墙,更是成了校内有名的“涂鸦墙”,绘满同学们的图画。冬天下雪以后,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同学还会在校园内塑雪雕。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比重较大,自由也是学校的传统特色之一。
人民大学文化传统比较开放,注重国际交流。校内东区“求是园”每周五晚的英语角是北京地区高校中最大的英语角,夏季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上千人在那里练习口语。人大英语角也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大学的窗口之一,每周五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在此和同学们交流。
人民大学历史上与政治联系比较紧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曾在人民大学就读,毕业生也多在政界任职。但近来人民大学的政治色彩已逐渐淡漠,但公务员录取人数在北京地区高校中仍居前列。
[编辑] 部分校友
- 张志新: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致死的烈士(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1951年—1952年)
- 陈焕友:前江苏省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55年毕业,本科)
- 李泽民:前浙江省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60年毕业,本科)
- 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57年—1961年,本科)
- 肖扬: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7年—1962年,本科)
- 高强:现任国务院卫生部部长(194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
- 徐光春:现任河南省省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9年毕业,本科)
- 王小波:知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1978年—1982年,本科)
- 马凯: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毕业)
- 苏宁: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 吉林:现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0年—1984年,本科;1984年—1987年,硕士研究生)
- 戴志康:正大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本科,1981年-1985年)
- 项俊波: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第二总部主任(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
- 王玉锁: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1964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本科)
- 谢平: 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
- 段永平: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86年—1988年,硕士研究生)
- 严介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CEO(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届MBA)
- 韩叙:著名外交家,前中国驻美国大使
- 芮杏文: 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委书记
- 汪建熙: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编辑] 人大社团与组织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连接
页面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大学 | 北京高等院校 | 中国人民大学 | 985工程 | 21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