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訓:Veritas (拉丁文:真理) |
|
现任校长 | 劳伦斯·萨默斯 季爾平·佛斯特(2007年7月1日正式上任) |
学校类型 | 私立 |
建立时间 | 1636年9月8日 |
所在地 | 美国,马萨诸塞州,劍橋 |
学生数量 | 6,650名本科生 13,000名研究生 |
教师数量 | 2,300 |
校园环境 | 市区 |
运动队 | 共43支运动队 |
吉祥物 | 约翰·哈佛![]() |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國最著名與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這所私人學府位於马薩諸塞州的劍橋市。哈佛大學於1636年創立,當時是麻薩諸塞殖民地為培養牧師建立的學校。為紀念清教牧師約翰·哈佛的慷慨捐贈,麻省大法庭於1639年3月13日下令定名為哈佛學院。哈佛大學是长春藤盟校的8名成员之一。
在世界各大报刊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学的排名常常是世界第一, 例如在久负盛名的美国新闻周刊排名上,哈佛常年排名榜首。美國Princeton Review在2006把哈佛大学在全美「最難申請上的大學」裡排名第四。今天哈佛大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數量超過15,000,000冊,是世界第四大'百萬圖書館(mega-libraries)'(前3名是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Bibliothèque Nationale,紐約公共圖書館排名在第五);哈佛大學在所有的研究機構中接受的捐贈是最多的,在2006年達到$29,200,000,000(是僅次與蓋茨.梅林達基金會的最大的捐贈基金)
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 [1643])、“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 [1650]),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 [1692])。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徵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1]
目录 |
[编辑] 機構設置
哈佛大學擁有2400名教授,6700名本科生和12400名研究生,校色是深紅色(Crimson),深紅色(Crimson)也是哈佛的運動隊和日報The Harvard Crimson的名字.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之間一直存在著友好的競爭關係,這種關係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時候兩校合併的問題被廣泛討論,甚至在某個時候被當局達成一致(後來被馬薩註賽州的法院取消),今天,這兩所學校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依然不相上下,經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討會和項目,包括哈佛MIT健康健康科學與技術部,哈佛MIT數據中心,Dibner歷史科技研究所.此外,兩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間還可以不用繳納額外費用就能相互註冊,獲得學分來得到自己本校的學位.
雖然各校各學期開學日期不同,但是因為哈佛的理工學院沒有鄰近的麻省理工學院完善(譬如:哈佛沒有工程學院), 許多哈佛學生會到麻省理工學院修理工的課程或做理工的研究(哈佛大學曾經數次嘗試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併,但一是受限於雙方校園內部的意見,再加上為防止大學獨大,麻省大法庭於1904年裁定此舉違法,至今並無任何合併舉動)[2][3][4]。
[编辑] 組織
[编辑] 體育和比賽
[编辑] 圖書館系統和博物館
[编辑] 使命
[编辑] 著名哈佛大学毕业生
- 乔治·唐宁 - 哈佛大学第二位毕业生,英国外交家。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地唐宁街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 约翰·F·甘迺迪 - 美国总统
- 亨利·基辛格 - 美国国务卿
- 爱默生 - 美国思想家
- 马友友 - 华侨美籍大提琴演奏家
就学但未毕业名人:
同时还有4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来自哈佛。
2007年2月11日,學校董事會選出該校雷德克里夫高深研究院院長,現年59歲的歷史學家季爾平·佛斯特(Drew Gilpin Faust)為新校長,為哈佛創校371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校長,也是繼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後,常春藤盟校的第四位女性校長,她預計於同年7月1日正式上任校長一職;外界對於她的當選,認為是因為原校長劳伦斯·萨默斯對於女性的不當發言所導致的。[5]
[编辑] 参考文献及注释
[编辑] 外部联接
常春藤盟校:布朗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康乃尔大学 | 达特茅斯学院 哈佛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 耶鲁大学 |
![]() |
美國大學協會 |
|
---|---|
公立 |
亚利桑那大学 • 伯克利加州大学 • 戴维斯加州大学 • 尔湾加州大学 • 洛杉矶加州大学 •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 圣巴巴拉加州大学 • 科罗拉多大学 • 佛罗里达大学 • 伊利诺大学 • 印第安纳大学 • 爱荷华大学 • 爱荷华州立大学 • 堪萨斯大学 • 马里兰大学 • 密歇根大学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明尼苏达大学 • 密苏里大学 •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 • 罗格斯大学 •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 北卡罗莱纳大学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俄勒冈大学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匹兹堡大学 • 普度大学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得克萨斯A&M大学 • 弗吉尼亚大学 •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布兰代斯大学 • 布朗大学 • 加州理工学院 • 卡内基-梅隆大学 • 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康奈尔大学 • 杜克大学 • 艾默里大学 • 哈佛大学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麻省理工学院 • 纽约大学 • 西北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 莱斯大学 • 罗切斯特大学 • 斯坦福大学 • 雪城大學 • 图兰大学 • 芝加哥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南加州大学 • 范德堡大学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耶鲁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