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烈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目录 |
[编辑] 簡介
人類最早使用這類被動性殺傷武器的紀錄,可能可回溯到中國的明朝時期 ([1])。地雷在戰爭中被用來阻礙對方的軍隊前進,讓防守一方能以更少的兵力扼守通道。由於埋下的地雷在戰爭之後會繼續殺害無辜的平民,現時已有144個國家禁止使用及擁有反步兵地雷。但是一些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及芬蘭等仍然沒有禁止地雷的使用。
地雷按種類可分為殺傷人員的反步兵雷(人員殺傷雷),和破壞車輛的反坦克雷。反步兵雷通常由人員的腳造成的壓力引爆,但亦有以線索引爆的詭雷。反坦克雷通常可以被磁力引爆。最先進的反坦克雷更能感應辨認敵我。有些地雷同時會被傾側或按壓所引爆,以增加對方掃雷的難度。地雷的設計盡量減少使用金屬,以避過金屬探測器的發現。
地雷的價格非常便宜,反步兵雷大小如手掌,以塑膠製造,內藏的炸藥的只足以炸斷人員的腳掌,不能以爆破方式排除。每個造價只為3美元左右。
[编辑] 佈置和排除
地雷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佈置,例如以火炮在數公里外佈置,由直升機、飛機或zh-cn:巡航导弹;zh-tw:巡弋飛彈空投,由裝甲車投擲。最常見的做法則是由專門佈雷的人員人手掩埋。人手佈的雷非常難被發現,多數的反步兵雷場會同時佈有反坦克雷,以防對方以裝甲掃雷。
佈雷速度快,容易,需要的價格成本亦很低。相反,掃雷不但成本甚高,而且難度大,需時很長,亦非常危險。常見的掃雷辦法包括有:
- 人手掃雷:掃雷人員慢慢爬進雷場,以小刀或鐵枝插入泥土找尋硬物。亦有以金屬探測器協助找尋。
- 動物掃雷:以狗或其他動物嗅出地雷的炸藥。現正研究以體重較輕的鼠類動物幫助找尋地雷。
- 植物掃雷:利用大部分火藥類物質大都擁有高度的氮元素含量之特性,植物學家利用基因改造方式嘗試培養一種生長快速、吸收到大量氮元素之後就會變色的植物,廣植於可能埋有地雷的地區,待植物長出後就能輕易地調查出何處的地底下有較高的氮含量,進而尋找到可能的埋雷位置。
當發現地雷後,排雷的方法有:
- 人力排除(有時會輔以遙控操作的機器人等設備)。
- 以飽和炮火向雷場轟擊。
- 以高防護力的裝甲車輛,例如加裝掃雷犁的坦克車、堆土機或掃雷專用的拖車壓過雷場。有時會在車前裝上滾動轉輪,以鐵鏈鞭打地面引爆地雷。
- 以長管裝炸藥引爆,炸出通道。
[编辑] 禁止反步兵地雷的使用
正確來說,反步兵地雷應該是「反人員地雷」。在戰爭過後遺留下來的反人員地雷所殺傷的平民,比它們在戰爭中所殺的步兵還要多。據統計,單在柬埔寨戰後便有三萬五千人被地雷炸斷腳而被迫截肢。排除地雷不但危險,需時很長而且昂貴。埋有地雷的土地長時間不能使用,影響當地人的生計。
1999年的渥太華條約禁止生產、發展、使用、儲存及買賣反人員地雷。至2004年有152個國家簽署,144國通過。但在主要國家中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擁有大量地雷的國家沒有簽署該條約,英國、法國、日本、瑞典等簽署國則根據條約規定保留數千至一萬多枚地雷作研究反雷技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