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辜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稻埕辜宅為位於台灣台北大稻埕鬧區的一處市定古蹟,本身面積約900平方公尺,包含腹地則達千餘平方公尺以上。辜宅正式完工於1920年,持有者與委建者則為辜顯榮,而此建築呈現了中國閩式與西方折衷主義交會的風格。該宅於日治時期本作為官鹽經銷辦公場所,獨占全台灣鹽務事業,因此亦稱為鹽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鹽館業務雖予以廢除,但此建築仍是台灣望族辜家住宅,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長期居住於此。1963年,辜宅成為辜家主辦之榮星幼稚園場所,並使用至今。
目录 |
[编辑] 背景
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展開之前,從台灣北海岸登陸的日本軍隊與匆促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守軍發生短暫的乙未戰爭。戰爭過程前半段中,日軍攻佔台北的關鍵人物為由鹿港來台北經商的辜顯榮。
當時辜氏眼見在台任職的中國清朝官員一一離台,以清朝為宗主國的台灣民主國又頹圮不成氣候,為免城內動亂,於是自行請纓前往基隆帶日軍來台。得此之便,日軍輕易攻佔台北城。之後的台灣新統治者-日本轄下台灣總督府為了酬庸辜顯榮功勞,特地賜給辜顯榮許多商務權利。自然而然,辜氏成為臺灣政治、經濟上的顯赫家族。
在辜家獲得權利當中,台灣鹽務專賣為其中重大項目之一。1899年4月,於辜氏爭取遊說,並經鹽政取調委員會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授權後,已經輕易無償掌握澎湖、台南所有鹽場的辜顯榮隨即開辦食鹽專賣。他並被總督府任命為全臺官鹽賣捌組合長,掌理全臺食鹽消費。也就是說,辜顯榮成為獨占台灣鹽業的商賈。
[编辑] 興建
獲得專賣後,辜家積極籌設辦公場所。1900年,經過考量後,辜宅於是在仍有船利的且靠近台北迪化街鬧區的大稻埕附近設置官鹽鹽業總部,而此一層樓平房﹔名為鹽館的現址,即今大稻埕辜宅所在。
1920年,辜顯榮委託總督府營繕課及民間閩人工匠整建鹽館,主要工程為加以擴建二至三樓,並重塑立面。在面積方面,本作為鹽館辦公場所與自家住宅的辜宅,除右方門面增建之五公尺寬突出三角型騎樓外,大體呈現三十公尺編成的正方形,平面面積達九百平方公尺。另外,剛完工時,宅前尚有與辜宅本身面積相等的大公園。
[编辑] 戰後
1930年代末,辜顯榮過世,鹽館業務仍繼續由後代執掌。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辜家獨掌台灣鹽業的情勢才為之結束。鹽館辦公功能廢除,單純成為辜家住宅,而誕生於此建築內的辜顯榮長子辜振甫即居住於此。1963年,辜顯榮家族分家,辜振甫搬至他處居住,辜宅古蹟轉為榮星幼稚園使用,並大幅度增修。
1996年,經過民進黨執政之台北市政府爭取與提議,大稻埕辜宅被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為市定古蹟。2000年,國民黨重新獲得台北市執政權,不過仍延續民進黨保持辜宅決議。此決議也獲得住宅所有人﹔辜振甫與隨後的辜嚴倬雲同意。2001年,在市政府出資70萬新台幣,辜氏家族出資兩千萬(約六十餘萬美金)後,辜家重新復舊整修,雖仍由幼稚園充當校舍使用,但已大致恢復舊觀,並成為資本家支持台灣古蹟復舊的絕佳模範。
[编辑] 特色
詳細住址為台北歸綏街尾段的辜宅附近,雖今已幾乎無船利,但仍為台北市鬧區,因此這棟擠身於高樓大廈間的折衷主義建築仍十分氣派顯著。
辜宅剛建造的建築機能,本以商業用途為主,以面街為準,分為前後兩棟。擁有三樓樓板的前棟配置中,一樓做為鹽務辦公場所,二樓做為接待日籍官員與來往賓客之用,三樓則做為公媽廳。而後棟一、二樓面積則單純做為辜家家族住居。另外,庭院尚有鹽館倉庫,宿舍,花園。不過因應使用者幼稚園需要,今公媽廳、宿舍、鹽業倉庫與花園均以拆除,
在外貌上,大稻埕辜宅外牆與結構皆以磚石與檜木為主要建材,另外再以洗石子飾面來建照家徽裝飾最為繁複。正面入口的簡化山牆,具有折衷意味,不過立面對稱佈局與中國古典裝飾又具有閩南風味,研判是台灣工匠自行增設,而此風格也顯現於女兒牆收頭裝飾。另外於內裝上,擁有穿堂,前廊串接兩棟建物的辜宅,其天花板則為檜木興作並拼排成幾何樣式。除此,二樓會客廳壁面,則用花蓮大理石建造壁爐與愛歐尼克柱式等裝飾。
[编辑] 參考文獻
- 李泰昌著,《台灣的古蹟》,2004年,臺北市:遠足文化出版社
- 李乾朗著,《台北市古蹟簡介》,2004年,臺北市:民政局官方出版品
- 莊永明著,《臺北老街》,1991年,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 李乾朗著,《臺灣古蹟簡介》,1998年,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 莊展鵬著,《臺北歷史散步》,1991年,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 陳柔縉著,《總統的親戚—臺灣權貴家族》,1999年,臺北市:時報文化公司
- 曾敬吉著,《辜顯榮傳奇》,1999年,臺北市:前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