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強、淑(日治),公、誠、勤、毅 | |
成立 | 1904年 |
---|---|
類型 | 市立高中 |
地區 |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
級別 | 每年級26班,共78班 |
校長 | 周韞維 |
職員人數 | 專任208人,兼任15人 |
學生人數 | 3433人 |
校別 | 女校 |
校地面積 | 26400平方公尺 |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 重慶南路一段165號 |
電話 | 886-2-23820484 |
網站 | http://www.fg.tp.edu.tw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簡稱北一女、北一女中、北一、或一女中,英文名稱為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位於臺北市中正區,鄰近總統府、中央氣象局,是全台灣最頂尖的女子高中之一。
目录 |
[编辑] 校史
1904年(明治34年),日人籌設「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此校即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的前身。1909年改名為「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同年9月再改名「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女學校」,1920年改名「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1945年,台北第一、第二、第四高女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同年7月改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至今。
1909年,第一任校長尾田信直到任,創立了學校的基礎。接下來的三位校長秋吉音治、清水儀六、浮田辰平三人,充實了學校的各項硬體設備,並確立了一高女的校風。1937年,中日大戰爆發,台灣地區開始實行皇民化運動,全校都籠照在戰爭的陰影之下。學生常常要參加勞動服務,並施以學生軍事訓練。1945年學校遭到轟炸,全校滿目瘡痍,校長伊藤仙藏在巡查校務時殉職。同年12月,政府派胡婉如女士接掌學校,並任命為光復後第一位校長。之後的繼任者為王超筠與陳士華女士。第十一任校長江學珠為北一女奠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北一女22年,為任期最久的校長。北一女知名的綠衣黑裙制服,就是在1952年由她制定的。北一女校園別稱「綠園」、學生綽號「小綠綠」、歷年來學生自行投稿設計校慶紀念書包的主題:「重慶森林」(故意與導演王家衛的電影同名)、「光合綠子」、「天使之綠」等等的靈感也是這麼來的。
北一女中除了現在的日間部高中以外,也曾經設有夜間部、初中部、補習進修學校等。1968年為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而停辦初中部。1949年開辦夜間部,1980年停止招生。1963年開辦補習學校,1999年改名進修學校,2002年停止招生。1950及1960年代之間曾經接收建國中學、師大附中(1983年重新招收女生以前)、市立女中高中部(今台北市金華國中)最末屆女生。1955年至1964年間,曾經開辦初中部新店分部(今台北縣五峰國中),北一女少數男性校友即在此時招收,這些北一女男學生的制服是綠上衣、卡其褲。
目前,北一女是台灣人數最多且為著名之「明星學校」(北市六省中之一),因此以考試成績為主的進入門檻頗高。歷屆以來,國際奧林匹亞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競賽以及各項國際科展,獲獎的台灣女生中,以該校學生為最多。學科及術科、文科及理科的均衡發展是該校一大特點,尤其後者特色在台灣各女校之中十分難得。每年該校學生畢業後超過三分之一進入台灣最著名的國立台灣大學各系就讀,其他台灣著名的大學如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和在台灣競爭極烈的各校醫學系的女學生中,皆以該校畢業學生為最多。每年都有許多該校畢業生及校友先後在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階段,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深造,例如就學於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等世界知名學府的台灣女學生,亦都以北一女校友佔最多數。
早在數十年前,當同一世代的台灣社會,甚至多數女性本身,都還在以相夫教子、夫貴妻榮、母以子貴為女性的成功價值觀,北一女校友卻往往能夠與夫婿同樣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追求自我實現。根據該校校友會一項調查發現,七成以上的校友婚姻幸福,僅一成多失婚或不婚;打破一般人對高學歷女性的刻板印象。另在事業上,校友就業率高達九成七,且超過六成擔任過行政主管。歷年來,最多生長於台灣的國內外女性院士,當年是從北一女校門走出,該校眾多校友在海內外各知名學府或研究機構,擔任教授或研究人員,或在產業界、醫學界、文壇、政壇頭角崢嶸,以及在各種高度專業領域中服務社會,所以校友會在海內外均分支眾多興盛。
[编辑] 參考
《北一女校友 7成婚姻很美滿》 - 2003年12月10日 《聯合晚報》
[编辑] 歷年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
年度 | 最低錄取量尺分數(滿分300) | 錄取學生平均PR值 |
90年度 | 276 | 99 |
91年度 | 271 | 99 |
92年度 | 278 | 99 |
93年度 | 279 | 99 |
94年度 | 277 | 99 |
95年度 | 277 | 99 |
[编辑] 歷任校長
[编辑] 日治時期
- 第一任:尾田信直(1907~1918)
- 第二任:秋吉音治(1919~1921)
- 第三任:清水儀六(1921~1931)
- 第四任:浮田辰平(1931~1937)
- 第五任:松井實(1937~1942)
- 第六任:伊藤仙藏(1942~1945)
- 第七任:三浦武治(1945.6~1945.9)
[编辑] 民國時期
- 第八任:胡婉如(1945.12~1947.8)
- 第九任:王超筠(1947.8~1948.7)
- 第十任:陳士華(1948.8~1949.7)
- 第十一任:江學珠(1949.7~1971)
- 第十二任:鄭璽璸(1971~1978)
- 第十三任:鄧玉祥(1978~1985)
- 第十四任:呂少卿(1985~1990)
- 第十五任:丁亞雯(1990~1996)
- 第十六任:鄭美俐(1996~2000)
- 第十七任:陳富貴(2000~2005)
- 第十八任:周韞維(2005~)
[编辑] 學生社團
[编辑] 自治類
- 班聯會
- 畢聯會
[编辑] 學術類社會組
- 學術研究社
- 語言傳播社
- 辯論社
- 圖書資訊社
- 英語研習社
- 日本文化研究社
- 生命研究社
[编辑] 學術類自然組
- 科學研習社
- 資訊研習社
- 生物研習社
- 地球科學研習社
- 動力機械社
[编辑] 才藝類
- 國畫社
- 視覺造形社
- 劇場作品社(戲劇社)
- 攝影社
- 緞帶花社
- 手語社
- 漫畫研習社
- 橋藝社
- 魔術社
- 弈林社
- 圍棋社
- 布袋戲研究社
- 街舞社
[编辑] 文學類
- 校刊社
- 極光詩社
[编辑] 音樂類
- 弦樂社
- 合唱團
- 國樂社
- 口琴社
- 愛樂社
- 流行音樂社
- 熱門音樂社
- 吉他社
[编辑] 服務類
- 童軍團
- 環保義工
- 春暉社
- 康輔社
[编辑] 舞蹈類
- 舞蹈社
- 有氧舞蹈社
[编辑] 體育類
- 跆拳社
- 體育校隊
- 滑輪社
- 民俗體育社
- 滑板社
- 棒球社
[编辑] 樂儀旗
- 樂隊
- 儀隊
- 旗隊
[编辑] 樂儀旗隊
旗隊 1998年成立,隊慶2月2日,主要是以彩旗、槍等等道具融合舞蹈來表演。一般分室外表演和室內表演。室外表演與樂隊合作一共表演4首,固定的表演場有樂儀旗舞隊觀摩賽(於中正紀念堂)、台北市音樂比賽、省賽;不定時出國表演,近年去過美國洛杉磯玫瑰花車遊行以及美國國慶遊行。室內表演有北一新生動態展、北一校慶晚會、北一社團聯展,還有與其他多所高中職如建中旗隊、中山旗隊、景美旗隊、松農旗隊等等的聯合發表演出。另外,北一旗隊內部還有許多增進隊員們感情的活動。在這小小團體中,學姊學妹制是重要關鍵,高一的基本訓練都是由高二的學姊負責帶領,到了高二便開始正式代表校隊出去比賽表演。
[编辑] 班級序
- 日間部班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公誠勤毅溫良恭儉讓禮樂射御書數真善莊敬嚴正,其中忠班為社會人文資優班,溫、良班為數理資優班,敬、嚴、正班現已裁撤。
- 進修補習學校班級:博學審問英勇,已裁撤。
- 夜間部班級:慎思明辨篤行寧靜,已裁撤。
[编辑] 校園建築及古蹟
- 光復樓:原建於1933年(昭和8年),其原始建築物於1998年7月底,經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建築物與司令台連成一體,是各處室主要所在地以及高三教室。光復樓古色古香,但也陰暗潮濕,甚至相傳有鬼故事。光復樓呈L形,轉角處在二次大戰期間曾遭遇轟炸(伊藤仙藏校長即在該處罹難),故該處土質特別鬆軟,因此整棟建築物以轉角處為最低點而傾斜。傾斜程度在光復樓內,可用肉眼或滾動物體而輕易察覺,建築物中段的地面亦有裂縫。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物的情況曾引起學生恐慌,但校方請專人探勘後,認為光復樓尚可安全使用無虞。
- 敬學堂·維也納森林:敬學堂的原址,位於圖書館、中正樓、至善樓之間,曾為高一及初中部教室。是作家陳若曦、朱天心等老校友在著述中共有的回憶。現在為一片植樹的空地,校內暱稱為維也納森林。
- 舊至善樓:至善樓的前身,原本作為高三教室。因為引用「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的巧妙雙關之意,據老校友回憶,這是江學珠校長的構想,後亦曾作為僑生及外縣市生宿舍。舊至善樓無論作為高三教室或宿舍,晚上總是燈火通明,映在前面露天游泳池的水面上,形成一片老校友難忘的夜景。
- 至善樓:校內最大的建築物。地下三樓、地上五樓。容納天文台、電腦教室、實驗教室、視聽教室、藝能教室、高二及高一教室。建築體連結到一樓扇形廣場,二樓扇形的會議室,以及三樓扇形的陽台,扇形廣場及陽台為社團活動重要據點,地下室有合作社、演講廳、社團練習教室,並延伸至室內溫水游泳池。
- 室內溫水游泳池·藍色金字塔:至善樓中庭的大廣場是園遊會、社團與班級活動舉辦的所在,廣場上有藍色的仿玻璃金字塔,讓陽光傾洩至地下的溫水游泳池水面。
- 活動中心:可容納全校師生的活動中心,是三層樓的建築。同棟建築內附設熱食部,曾有水果部。
- 明德樓:明德樓隔著操場,孤懸在校園的另一側,和其他大部分的建築物遙遙相對,旁邊與氣象局為鄰。1954年,明德樓東棟完工,其興建經費主要來自美援,原本為初中部教室,後為僑生宿舍,後再為高二教室。1983年明德樓西棟六間教室開始施工,隔年東棟再加整修,形成現在所見的的建築,現為部分藝能科教室及部分高一教室,地下室為樂隊練習的場地。
- 中正樓:中正樓一樓為教師辦公室,四樓在廢除補校之前,曾為補校高三教室,二、三樓共十二間教室,為高一日校與補校高一、高二學生共同使用。許多同學會在抽屜中留下紙條,與共用書桌的同學交換上課及生活心得。通常日校同學的課本直接放在書桌的抽屜中,走廊上有鐵櫃供補校同學擺放課本,但感情較好的桌友們會各自使用一半,方便彼此上課的需求。
- 操場:北一女雖然是台北市最早擁有PU跑道的公立高中之一,但是在下過雨後,操場上的綠色表面會與地面分離,形成大大小小突起的「泡泡」,最大可能直徑接近一公尺,故有「泡泡操場」的綽號。泡泡內有空氣,如踩在上面,泡泡會往旁邊移動而不會破裂。曾傳聞有一年暑假一場大雨過後,在學校練習的樂儀旗隊同學,在泡泡的邊緣發現類似泥鰍的生物。
- 圖書館:三層建築。一樓放報紙、工具書及各類型圖書,二樓為校史室及各類型圖書,三樓有期刊、剪報等類型資料。
- 正強淑碑:原立於1934年,上銘有正強淑三字校訓,漢字及日文字對照。日治時期置於學校正門口小花圃,學生進校門時須向校訓行禮。現置於菁圃竹林內。
- 菁圃石
- 公誠勤毅碑
[编辑] 部分著名校友
[编辑] 學術·產業
- 葉公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夫婿詹裕農。
- 黃桑希蘭: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首位華裔女院士,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傑出教授,H-Technology 集團總裁。
- 黃周汝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教授,國際分子生物知名學者。
- 陳景虹: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南加州大學講座教授,美國科學院國際腦神經研究會副主席,美國華人生物科學會長。
- 常瑞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系主任,光電奈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IEEE Fellow, OSA Fellow, IEE Fellow。
- 葉乃裳: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有史以來唯一女教授,加州理工學院首位獲得終身聘的亞裔女教授。
- 朱有花: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主任。
- 陳映雪:已故生化學家,曾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藥理學教授,中研院生醫所癌症研究組召集人,夫婿吳成文。
- 周 芷:生化學家,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科學家,分離基因發現者之一。
- 馬中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家。
- 蕭美琪: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數學系教授。
- 顏劉貞婉: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
- 林瑞鳳: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
- 林惠嘉:微生物學研究員,夫婿李安。
- 曾陳明汝: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名譽教授。
- 馮 燕:台大社工系創系主任,國際兒童福利聯盟執行委員,台灣大學學務長。
- 龐寧寧:台大物理系最年輕教授。
- 林麗瓊:台大物理系教授,台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首位女研究員,美國奇異公司(GE)材料科學中心首位亞裔女研究員。
- 賴美淑:台大醫學系教授,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曾任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衛生署副署長。
- 鄒國英:曾任台大醫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輔仁大學醫學系創系主任。
- 劉佩玲:前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 江千代:台大醫學系副教授,陽明醫院副院長、婦幼醫院院長,當選台灣首位世界傑出女性婦產科醫師。
- 黃長玲: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 黃宗慧: 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女性主義學者,動物保育提倡者,台大資訊系友。
- 黃婷婷: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主任,台大政治系友。
- 周麗新: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首位女教授。
- 張瑞芬: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系學系主任、企業電子化中心主任。
- 邱貴芬: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會理事長。
- 易芝玲:台大電機系兼任教授,交通大學電信系教授,曾任IEEE理事,AT&T貝爾實驗室研究員。
- 周 倩:交通大學教育所所長、傳播所教授,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資訊教育學門首位女召集人。
- 鍾邦柱:教育部國家講座,國科會生物處處長,中研院分生所副所長,中研院分生所特聘研究員。
- 陳儀莊:中研院生醫所副所長,陽明神經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十大傑出女青年。
- 洪 蘭: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系主任,發表多本譯、著作,台大法律系友,夫婿曾志朗。
- 吳肖琪: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所長。
- 孫寶年: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十大傑出女青年。
- 張家宜:淡江大學校長,專長於教育行政學。
- 彭淑媛:真理大學創校校長,婦產科醫學博士。(台北第一高女)
- 吳嘉麗: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考試委員。
- 楊玲玲:臺北醫學大學生藥研究所所長。
- 薛文珍: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意中心主任,曾任美國奇異公司(GE)研究員。
- 王先知: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工業研究所副所長。
- 馬以南:中國化學製藥公司副總經理,馬英九長姊。
- 林靜芸: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著名整形外科醫師。
- 游萃蓉:聯華電子研發部副部長,清大材料系副教授。
- 何旻真:台大電機系最年輕女助理教授,詠發科技研發團隊。
- 王帛霞:IBM大中華區軟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
- 唐南珊:Tanox製藥公司董事長、總裁,曾任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病毒學系副教授。
- 陳錦春: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曾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瓊瑤之妹。
- 李文枝:曾任美國聯邦陸軍工程處Corps of Engineers 結構工程師。A Plus International Inc.總經理。
- 梅長錡: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研發總監,美國CDE公司副總裁,亞洲科技副總裁。僑選立法委員。
- 張若玫:Viria Technology Inc.總裁、總執行長、創辦人。Teknekron 軟體公司創辦人。曾任貝爾實驗室研究員。
[编辑] 藝文·體育
- 林 泠:詩人,本名胡雲裳,歷任美國化學界資深研發主管,並受聘美國衞生總署為全美醫藥研究方案評審。
- 陳郁秀:國策顧問、文建會主委,台灣師大藝術學院院長、音樂系主任,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長,夫婿盧修一。
- 翁佳芬:中山大學音樂系主任,台灣首位合唱指揮博士。
- 梁秀中:曾任台灣師大藝術學院院長、美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協會副理事長。
- 郭禎祥:中華民國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彰化師大美術系創系主任,曾任台灣師大美術系教授。
- 蔡其南:國畫畫家,曾為美國舒潔面紙設計暢銷盒面,師承黃君璧、李石樵等人。
- 董陽孜:書法家,曾多次為雲門舞集、天下文化出版品題字。
- 紀淑如:跆拳道國手,曾獲2000年雪梨奧運跆拳道銅牌,1998及1997年亞洲盃跆拳道錦標賽金牌。
- 焦雄屏:電影編劇、製作、評論,作品包括《阮玲玉》、《藍色大門》、《五月之戀》,有台灣現代電影之母美譽。
- 丁乃竺:表演工作坊製作人、行政總監,超級電視臺副總裁,嘉騰公司總經理,夫婿賴聲川。
- 龔遵慈:知名珠寶設計師。
- 陳若曦:本名陳秀美,作家,作品《尹縣長》等,與歐陽子、白先勇、王文興在台大外文系時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 歐陽子:本名洪智惠,評論家、作家,評論作品白先勇台北人《王謝堂前的燕子》等。
- 三 毛:本名陳懋平,又名陳平,已故世界知名華文作家。
- 吳淡如:散文作家。
- 叢 甦:海外華人作家、評論家,紐約「海外華文作家筆會」、海外「對日索賠同胞會」創始人之一。
- 吳玲瑤:海外華人作家,加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北美作家協會創作會副會長。
- 朱天心:作家,作品《擊壤歌》以北一女為背景,就讀台大時主編《三三集刊》,多次獲得中國時報、聯合報文學獎。
- 邱妙津:已故女同性戀文學作家,作品影響深遠,包括《蒙馬特遺書》、《鱷魚手記》等。
- 陳艾妮:作家、節目主持人。「家庭與婦女」、「婦女文摘」雜誌發行人。YWCA董事長。
- 施寄青:作家,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
- 廖輝英:小說家,作品《油麻菜籽》、《不歸路》等,曾獲金馬獎改編劇本獎,聯合報、中國時報小說獎。
[编辑] 政治·軍事
- 呂秀蓮: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前桃園縣縣長,立法委員,台灣早期女權運動先驅。
- 李鍾桂:曾任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救國團主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第一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夫婿施啟揚。
- 藍 敏: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協助國民政府從事地下工作,可口可樂台灣代理商,已故。(台北第一高女)
- 柴慧珍:國防部通資次長室通訊綜合處少將處長,曾任國防醫學院副教授,三軍總醫院資訊中心主任。
- 程念慈:國家安全局派駐華盛頓首位女幹員。
- 金美齡:總統府國策顧問
- 林芳玫:政大新聞系教授、行政院青輔會主委、女學會理事長、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
- 劉初枝:輔大法律系教授、考選部部長。
- 范巽綠:前立法委員,前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會長,教育部政務次長。
- 陳 悅:前國大代表。
- 蔡明華:前國大代表。
- 周慧瑛:前台灣省議員。
- 陳皎眉:台北市社會局長。
- 張雅麗: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
- 李慶安:立法委員,李煥之女。
- 李永萍:台北市文化局長、前立法委員。
- 余玲雅:前立法委員,前台灣省議員。
- 謝啟大:前立法委員
- 朱惠良:前立法委員
- 高惠宇:前立法委員,廣播主持人。
- 周雅淑:立法委員
- 楊麗環:立法委員
- 王鴻薇:台北市議員
- 陳雪芬:前台北市議員
- 黃珊珊:台北市議員
- 李文英:台北市議員
- 賴素如:台北市議員
- 簡余晏:台北市議員
- 康裕成:高雄市議員
- 江惠貞:台北縣板橋市市長,曾任臺北縣議員,國大代表。
- 黃文卿: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 劉海蒂:前美國加州莫干山市(City of Morgan Hill)市長、市議員。
- 王立智:丹麥哥本哈根市首位亞裔市議員。
[编辑] 商業·社會服務
- 雷 倩:前ABC廣播網唯一亞裔女性副總裁、立法委員、《雷倩ICQ》節目主持人,朱天心同班同學。
- 鍾 琴:太平洋SOGO百貨公司董事長,前新聞局長,前政務委員。
- 殷允芃:天下雜誌創辦人、董事長。
- 鄒開蓮:Yahoo奇摩總經理。
- 宗才怡:前經濟部長、前中華航空總經理、圓山飯店董事長
- 張成秀:台灣Google業務總經理。
- 張寶琴:聯合文學發行人。
- 陳李春美:斐儷珠寶創辦人、董事長。
- 胡競英:又名胡冠珍,緯來電視公司總經理。
- 傅冠華:倍立投信總經理。
- 張菁菁:成德建設總經理。
- 張華禎:訊連科技總經理。
- 于蓓蒂:全鋒汽車副總經理。
- 徐 薇:台北市知名高中英文家教班創辦人及教師。
- 徐慎恕:主婦聯盟創辦人、前董事長。
- 章樂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
- 王清峰:前監察委員,首位參與總統大選的女性候選人,婦女救援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著名律師。
- 葉毓蘭: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主任,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编辑] 傳媒·娛樂
- 葉樹珊:資深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年代網際公司執行董事,曾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三度獲頒金鐘獎。
- 馮賢賢:資深媒體人,公視節目製作人,客家電視台推動者。
- 蘇拾瑩:資深媒體人、作家。
- 黃晴雯:年代新聞部經理,曾創建加拿大溫哥華中文電台華語新聞部,李永萍同班同學。
- 李傳慧:台視主播。
- 李弘敏:台視駐美國華府特派記者。
- 沈依婷:台視記者。
- 李偵禎:中視主播。
- 李 玲:中視主播。
- 蕭彤雯:華視主播。
- 竹幼婷:華視氣象主播。
- 莊開文:華視主播。
- 張雅琴:三立新聞台主播,曾任台視、TVBS、年代新聞台主播。
- 葉宸安:TVBS新聞主播、記者。
- 潘彥妃:TVBS新聞主播。
- 陳若華:年代新聞主播、製作人。
- 汪用和:年代新聞主播、曾任臺視記者、主播、製作人、中天新聞主播、製作人,夫婿周守訓。
- 李佳芬:民視主播,曾任博新電視台記者、主播以及TVBS記者。
- 任家萱:即台灣人氣女子組合S.H.E的Selina,第十四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得主。
- 彭靖惠:歌手。
- 寇乃馨:電視節目主持人。
- 曾子綾:寫真女星。
- 尹 馨:寫真女星、演員。
- 翁滋蔓:藝人,台大在學學生,曾被選為台大學生手冊封面。
- 沈曼光:資深模特兒、演員。
- 徐世珍:資深歌手、歌曲、歌詞創作者。
- 崔麗心:資深電視節目主持人。
[编辑] 其他
- 杜淑純:曾在美任職圖書館館長,臺北帝國大學第一位臺籍女學生,杜聰明長女。(台北第一高女)
- 蔣孝章:旅居美國,蔣方良、蔣經國之女。
- 周美青:中國國際商銀法務室主任,夫婿馬英九。
- 連詠心:任職傳播業,連戰次女。
- 陳幸妤:開業牙醫師,陳水扁之女。
- 馬唯中:在美從事藝術工作,馬英九長女。
- 蘇巧慧:律師,蘇貞昌之女。
- 朱國瑞: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清大物理系教授,初中部男性校友。
- 趙 丰: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初中部男性校友。
- 郝龍斌:前台大食科所教授,前立法委員,前環保署長,台北市長,郝柏村之子,初中部男性校友。
[编辑] 相關連結
[编辑] 校友會
- 北一女校友三十年重聚: 每一屆學生畢業三十年,亦即校友48歲那一年,校友會分別於該年的9月及12月,在南加州及台北,舉辦全屆大型重聚。二年後,畢業三十二年的校友滿50歲,校友會在北加州舉辦50歲重聚,以四天三夜輪船旅遊為主。校友畢業三十五年時,華府地區校友會則主辦景點觀光及晚會等等的重聚活動。
- 台灣北一女校友會
- 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 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 大華府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 中西部北一女校友會
- 休士頓北一女校友會
- 亞特蘭大北一女校友會
- 大紐約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 綠會: 日籍校友在日本成立之校友會,由於日籍校友均年事已高,於百年校慶完成任務後功成身退。
- 日本北一女校友會
- 青(音勻)合唱團: 北一女中與建國中學校友所組成的合唱團,已有數十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