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又称《不列顛百科全書》,最初在英國爱丁堡出版,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有权威的百科全书,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
《大英百科全書》于1768年诞生,历经两百多年修订、再版的发展与完善,已形成英文印刷版装订32卷,电子版本和在线版本也已推出。1980年代起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简体中文版。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線上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网络版除包括印本内容外,还包括最新的修改和大量印本中没有的文章,可检索词条达到98,000个。收录了322幅手绘线条图、9,811幅照片、193 幅国旗、337幅地图、204 段动画影像、714张表格等丰富内容。
目录 |
[编辑] 历史
《大英百科全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当地的书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麦克法卡尔(Colin Macfarquhar)和雕刻家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决定以“绅士协会”的名义发表一套工具书。他们聘请了当时28岁的威廉·斯梅利,让他以200英镑为报酬编辑一部三卷、共100章的《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是1768年12月出版的,售价六便士。1771年三卷通通完成,共2391页,包括160幅铜板雕刻,全部出售量为3000套。三卷的篇幅差不多,分为A-B、C-L和M-Z。
由于第一版相当成功,因此他们决定出版一部更大的第二版。斯梅利拒绝继续编辑,因此麦克法卡尔本人任编辑。第二版共10卷,8595页,从1777年至1784年出版。
不过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真正达到了百科全书的标准。这一版开始的编辑是麦克法卡尔,麦克法卡尔死后由乔治·格雷戈担任编辑。它共18卷,加上两个补充卷,16,000多页。这一版中也包括格雷戈聘请的专家和学者特别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的文章。这一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
至第10版为止《大英百科全书》的重要文章往往比现代的百科全书长得多,也学术得多。19世纪里《大英百科全书》的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最新的成就。
一般认为法国的《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一般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书》的榜样。不过《大英百科全书》要保守得多。后来的版本往往奉献给正在统治的国王或女王。
从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有许多知名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学者写的文章:威廉·黑兹利特、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沃尔特·司各特等。托马斯·杨在他关于埃及的文章中附加了他翻译的羅塞塔石碑上的埃及象形文。
1820年代末爱丁堡的布莱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购了《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利,他们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第九版也被称为学者版,它是从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其中包括了众多著名作者写的、非常深奥的学术文章。有人称它为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当时有英国人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
1895年布莱克出版社移到伦敦,1901年《大英百科全书》被卖给了《泰晤士报》的报社。第十版共11卷,还包括地图和目录卷,实际上是第九版的一个补充版。从1897年至1922年美国人胡帕(Horace Everett Hooper)任主编。从1909年的第11版开始剑桥大学帮助编辑出版。
从1910年至1911年出版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写,它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经典版,同时它也反映了其新出版商的新的目标。为了吸收读者和促进销售量这一版的文章即保存了其学术严谨,也提高了其可阅读性,它的文章不像过去那么长,但是依然非常彻底。这个版本现在已经被纳入公有领域。这个版本也是第一个所有卷同时出版的版本,而不是一卷继一卷出版的。其所有内容可以在这里观赏。
此后《大英百科全书》的出版权和商标被卖给了喜尔斯百货商店并移到了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第12和13版均以三卷补充卷的形式出版,它们必须与第11版一起使用。1929年出版的第14版又一次显示了《大英百科全书》的变化。它的卷数减少,文章更短了,来让更多用户得以使用它作为工具书。但也有人批评它删除了其中不利于天主教教会的内容[1]。
1941年喜尔斯百货商店将其权利赠送给了芝加哥大学。威廉·班顿从1943年开始任主编,一直到他1973年逝世,此后他妻子到1974年逝世任主编。
1996年1月瑞士亿万富翁雅各布·萨弗瑞买下了《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利。
[编辑] 光碟版和网上版
1980年代里微软建议大英百科全书合作出版一个CD-ROM的百科全书版本。大英百科全书觉得自己有控制市场的能力,而且获得足够利润,因此拒绝了微软的建议。大英百科全书的高级经理认为他们的百科全书是一套代代相传的奢侈商标,其名誉无可相比。他们认为CD-ROM版本无法与他们的商务相竞争,也无法为他们带来补充。因此微软决定与另一家百科全书合作创立了今天的Encarta。
1990年大英百科全书的总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这是它目前的纪录。1993年Encarta上市,几乎每台出售的电脑均带有这部软件,因此它立刻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作为反应大英百科全书也开始出售CD-ROM版。虽然CD-ROM版的利润无法与印刷版相比的内容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使用。
前《大英百科全书》的主编罗伯特·玛切里认为大英百科全书未能早期利用它的优势来发展电子百科全书。事实上世界上第二部多媒体的百科全书《康普顿百科全书》就是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的,其出版时间是在1989年。但是大英百科全书直到1994年未出版CD-ROM版,使得Encarta占先。玛切里认为这是高级经理人员的巨大错误[2]。
大英百科公司和台灣的遠流/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合作,依2002年推出的英文版本,編修成一部中英對照的線上版本,這也是大英百科全書公司成立以來,第一部雙語產品。
[编辑] 竞争
今天《大英百科全书》最大的竞争者是网上的信息。许多人更喜欢使用搜索引擎如Google、雅虎等来搜索他们需要的信息,不过这样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而《大英百科全书》则可以从一个来源提供众多组织严谨的信息。
其它网上的竞争者包括维基百科。大英百科全书与维基百科之间质量上的比较很困难。2005年12月14日《自然》对两个百科全书间41篇科学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并认为维基百科含有162个错误,大英百科全书含有123个错误[3]。大英百科全书指责《自然》的比较犯了严重错误[4],首先它说属于大英百科全书的文章不全部取自大英百科全书。其中两篇文章取自大英百科全书的年书,而不是大英百科全书本身,另两篇取自《康普顿百科全书》。另有一篇来源不明。此外有些是大英百科全书中数篇文章结合在一起的内容。有些被《自然》说成是错误的实际上并非是内容错误(比如拼写错误)。《自然》维护它的比较,否认这个比较有错[5]。
与其它印刷版的百科全书的比较也很困难。比如1994年Kenneth Kister的一个比较认为《大英百科全书》位于大多数其它百科全书之上,但不如《大美百科全书》、《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和《康普顿百科全书》。
[编辑] 目前版本
大英百科全书的目前版本有四千多名作者,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迈克尔·E·德巴基、卡尔·萨根等。在莫迪默·阿德勒的指导下目前1974年首版的第15版不像过去那样按照字母排列,而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部一卷的结构性的目录。第二部分是一部12卷的比较短的文章(大多数一至五段)。第三部分是一部17卷的长文章,这些长文章的长度可以从数页达300多页。短文章中包括许多指向长文章或其它短文章的注释。长文章包括国家、科学学科等等,提供详细的信息。它们往往分许多章节,这些章节本身就足以在其它百科全书中构成独立的文章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得知识系统化,阐明各个内容之间的关系。1985年又增加了两卷目录。至今为止出版的印刷版是这个第15版的不断更新。在过去三年中46%的内容被更新。2005年出版的更新版是目前最新的。
2006年的DVD版包括5500万多词,上十万篇文章,其中包括73,645篇大英百科全书的文章,以及《大英学生百科全书》、《大英基本百科全书》和年书以及过去版本的文章。DVD中还包括辅助内容如地图、录像、录音、动画和网上链接等。它还提供词典等工具。
网上版目前有11.8万多篇文章,它每日不断更新,还包括链向《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的新文章的外部链接。订阅费为69.95美元或者39.99英镑每年。学校和图书馆获得特惠价,而这也是大英百科全书的重要顾客。
目前的主编是汉学家戴尔·豪依柏格。
目前正在筹备的第16版的筹备委员会中包括非常著名的人物如默里·盖尔曼、戴维·巴尔狄摩、唐纳德·诺曼、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托马斯·内格尔、扎哈·哈迪德等。
此外大英百科全书还出版一些缩减的百科全书版本以及专业工具书。
[编辑] 版本历史
版本 | 出版时间 | 卷数 | 主编 |
---|---|---|---|
第1版 | 1768年–1771年 | 3卷 | 威廉·斯梅利 |
第2版 | 1777年–1784年 | 10卷 | 詹姆斯·提特勒 |
第3版 | 1788年–1797年,补充卷1801年 | 18卷 + 2补充卷 | 科林·麦克法卡尔和乔治·格雷戈 |
第4版 | 1801年–1809年 | 20卷 | 詹姆斯·米拉 |
第5版 | 1815年 | 20卷 | 詹姆斯·米拉和托马斯·波纳 |
第6版 | 1820年–1823年,补充卷1815年–1824年 | 20卷 + 6补充卷 1 | 查尔斯·麦克莱伦和麦克维·奈皮尔 |
第7版 | 1830年–1842年 | 21卷 | 麦克维·奈皮尔 |
第8版 | 1853年–1860年 | 22卷 2 | 托马斯·斯图亚特·特莱尔 |
第9版 | 1875年–1889年 | 25卷 3 | 托马斯·斯宾瑟·拜恩斯 |
第10版 | 1902年–1903年 | 第9版 + 11卷补充 4 | 唐纳德·沃莱斯等 |
第11版 | 1910年–1911年 | 29卷 | 休·奇斯霍尔姆 |
第12版 | 1921年–1922年 | 第11版 + 3卷补充 5 | 休·奇斯霍尔姆 |
第13版 | 1926年 | 第11版 + 3卷补充 6 | 詹姆斯·路易斯·加尔温 |
第14版 | 1929年–1973年 | 24卷 7 | 詹姆斯·路易斯·加尔温等 |
第15版 | 1974年–1984年 | 30卷 8 | 莫迪默·阿德勒等 |
1985年– | 32卷 9 |
注释
1 第4、5、6版的补充卷,包括科学史的原始文章 2 第8和14版包括独立的目录卷 3 第9版包括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关于电和磁以及开尔文男爵关于热的文章 4 第10版包括一卷地图和第9和第10卷的目录 5 第30至32卷 6 这个补充取代了以前的补充 7 从这个版本开始有不断进行的修正 8 分三部分 9 1985年目录被从第一部分分出,独自成为两卷。第三部分的文章加强,加长,少数中幅度的文章被移动到第二部分 |
[编辑] 注释
- ↑ 麦可白,约瑟夫. Lies and Fallacies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ow Powerful and Shameless Clerical Forces Castrated a Famous Work....
- ↑ The Building of Britannica Online - howtoknow.com - 於2005-12-30采訪。
- ↑ Nature 438, 900-901 (15 December 2005) | doi:10.1038/438900a
- ↑ Britannica: Fatally Flawed (PDF)
- ↑ Natur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a response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