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 (中國古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将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始见于春秋时代,于汉代规范成为常设职位。
目录 |
[编辑] 分类
分为“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两种,前者为常设职位可入朝参政并开府理事,又称“中朝将军”;而后者多为为临时征战所设可称为“征讨将军”,另魏晋后为奖励军功,将军名号增多,多为刺史及太守所加,称为“散号将军”。
[编辑] 常见名号
每朝常设的将军名号各不相同。按级别各朝常设的中朝将军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征(东南西北)将军、镇(东南西北)将军、安(东南西北)将军、平(东南西北)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等。 骠、车、卫及诸征、镇将军资深者可进号为大将军。如骠骑大将军、卫大将军、征北大将军,镇西大将军。
[编辑] 品秩
大将军,汉缘战国而置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为一品。西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权过丞相。东汉后此职常落贵戚大族,位列三公之上。不臣者多自此职出,如司马懿、八王之乱中的诸反王、南渡后的王敦、桓温等。
骠骑将军,始于汉武帝,与车骑将军、卫将军及诸大将军(卫、征、镇中的资深者进号为大将军,如征北大将军)为二品。
诸征、镇将军同位第二品秩二千石,而诸镇位亚于诸征,而领兵同诸征。西晋以后诸征镇安平与前后左右同为第三品。
[编辑] 注意
前后左右将军与前后左右军将军不是同一名号。前者为第三品,后者为第四品。如王羲之世称王右军,是右军将军而不是右将军。而其子王凝之世称王左军(曾任江州刺史又称王江州)则是左将军而不是左军将军。
骠、车、卫、诸征、镇加大后的品秩各代均有不同,但相差不大。如北齐时卫及诸征加大将军时位在骠、车之上;北魏时诸征加大者位次于卫;而此两朝卫加大者均在骠、车之上。
骠骑将军历代均为第二品或从一品位次于大将军,与车骑及卫将军同属一级。汉武帝始设时使骠骑与大将军同秩是为特例。
隋唐以后将军名号以杂号、散号为多不作综述。
[编辑] 参看
-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