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米爾高原,西漢稱蔥嶺,是自漢武帝以來開闢的絲綢之路之必經之地。據《西河舊事》「其山高大,上多大蔥」而得名,地理上屬亞洲中部,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上。高原最高峰爲中國境內的公格爾山(7719米)。帕米爾高原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等五大山脈,號稱亞洲屋脊。目前除東部傾斜坡仍為中國所管轄外,大部分屬於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
在清朝時代,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於俄國亟欲指染中國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有所謂的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部。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噴赤河視為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獨立,在簽訂條約時也承認放棄帕米爾北境,中國極西點向東移至今日位置。
也就是現在的帕米爾高原,被認為這是歷史上中國的西域和中亞的分界嶺,有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等交會,漢代所以又叫蔥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