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瓯市古称建州,也称作“芝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之东南,鹫峰山脉西北侧,闽江上游。建瓯市隶属南平市,北邻建阳市,南接延平区、古田县,东靠政和、屏南县,西与顺昌县交界。人口约50万。汉族为主,有畲、苗等少数民族。面积4233.13平方千米,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建瓯历史悠久,为福建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在福建历史上曾有举足轻重地位,自古为建安郡,建州,建宁府治所所在地,长期作为闽北部首府,两度成为福建地区首府,一度成为正式国都,清代之前经济发达,辖区广大,并为唐宋茶叶、木材、陶瓷、造酒、铸钱、书坊中心,出现过众多著名历史人物,文教兴盛,被誉为“东南绉鲁”。但由于种种元素加上解放后地区中心位置的转移,交通条件的落后等因素,建瓯逐渐没落,并沦为一座默默无闻的县级市。
目录 |
[编辑] 地理气候
建瓯地处东经117度58分-118度57分,北纬26度38分-27度20分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
[编辑] 历史沿革
- 西周之前,属于七闽地,为蛮方,史书记载甚少。
- 战国末时越王无诸败于楚,入闽,为闽越王,并在今建瓯溪南覆船山下建无诸行宫。
- (秦废无诸闽越王号,置闽中郡,治东冶地,降无诸为郡长。西汉高祖五年因无诸带兵佐汉击楚,立下功勋,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王。武帝元鼎六年,平东越王叛,次年汉以闽越民风强悍,强行迁徙闽越王族平民于江淮,闽越族逐渐没落并同化于汉。闽地空虚,于东冶旧地设一侯官驻军镇之,远属会稽南部都尉管辖。昭帝时因闽越遗民相聚渐多,立冶县。东汉初属改冶县为东侯官都尉。)
- 东汉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会稽太守孙策攻侯官,废侯官都尉,并上表奏请于会稽南部分侯官北地设立建安县(今建瓯)、南平、汉兴(今浦城)三县,寓意建安年间、南方平定、汉室复兴,连同侯官县为福建最早正式设立的四县。
- 建安八年(203)孙策令贺齐进兵建安,平定三县暴乱,设南部都尉府于建安县,析建安县桐乡设建平县(今建阳),连同闽地原建安、南平、汉兴、侯官四县同属南部都尉府。建安县开始成为全闽地经济政治中心。
- 三国吴景帝时,因人口日益繁多,析建安县校乡设邵武县,绥安(今泰宁、建宁县),将乐县等等。
-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撤销孙亮侯官封地,并于建安县新设设建安郡,改南部都尉为建安郡太守,下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将乐、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南平、侯官(今福州)、东安(今同安、南安)十县,基本囊括福建全境。并成为孙吴最大造船基地之一。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治侯官县(今福州),于晋安郡新设八县。
- 南朝陈文帝永定元年(557)合建安、晋安两郡为闽州,治侯官县。
(南朝陈光大年间析晋安郡地设南安郡,治今南安县丰州镇)
-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晋安郡陈宝应拥兵自立,攻建安郡城,建安郡太守萧乾拼死抵抗,不为所制。陈文帝天嘉八年(567)陈军入闽援建安,剿陈宝应,复建安郡,攻晋安郡,全复闽地。因升建安郡守五兵尚书,迁闽州州治于建安县。
-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军南征攻陈,于建安郡遭重创,日久城破,屠建安县城,文帝下诏废建安郡,(并废南安郡),拆各县于邻近州郡,并将闽州州治由建安县(今建瓯)迁于侯官县(今福州),改名泉州。
大业二年改泉州为闽州。
大业三年(607)废闽州,复建安郡,改侯官为闽县,建安郡治闽县(今福州),而原建安郡城(今建瓯)废为属县。
-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迁建安郡治回建安县,并改建安郡设建州,并闽县,下辖建安(今建瓯)、闽县(今福州)、唐兴(今浦城)、建阳、将乐、绥城(今建宁,泰宁)六县。为福建北半部中心。
- 高祖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
- 高祖武德七年(624),复划邵武县入建州。同年将乐县并入邵武县。
八年,建州建阳县并入建安县。太宗贞观三年(629),建州绥城并入邵武县。后复置沙县、将乐县、建阳县,同属建州。 (垂拱二年(689),析泉州(今福州)南部分新设漳州。)(景云二年(711),改泉州(今福州)为闽州,而新设泉州于闽南。)此时建州辖建安、唐兴(今浦城)、邵武、沙县、将乐、建阳六县。
-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设置福建经略使,闽地始有福建之称。
-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之为闽主。
-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14),封王审之之子王延政建州建安镇安军王延政富沙王,此后与闽主互攻不以。
-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改国号为大殷,次年复改为大闽,复称闽王,以建州为都,福州为东都,辖辖福建全境福、建、泉、漳、镛(今将乐)、镡州(今南平)六州。
- 南唐保大四年(945)唐兵攻闽国,破建州城,劫掠一空,并迁闽王族于金陵。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下辖建安(今建瓯)、闽县(今福州)、浦城、将乐、建阳、松源(新设,今松溪)、建宁、归化八县。
-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南唐,复称建州。
- 太平兴国五年(980),割邵武、归化、建宁三县新设邵武军。
- 太宗端拱元年(988),于建安县设建宁军节度使,统辖闽北部西部七县。
- 淳化五年(994)于建州崇安场新设崇安县(今武夷山市)。
- 真宗咸平三年(100),割建安县五里、关隶镇新设关隶县(今政和县)。
- 英宗治平三年(1066)于建安县分置瓯宁县,治建安县宁远门侧,与建宁节度军、建州、建安县四级政府同城而治。此时建宁军辖建安、建阳、浦城、松溪、崇安(今武夷山)、瓯宁、关隶(今政和)七县。熙宁三年( 1070 )将瓯宁县并入建安县。元祐四年(1089)又分置瓯宁县。
-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建州叶侬叛乱,建州治所往北逃迁建阳县。旋复。建炎四年建州范汝为起义,建州治所更远迁崇安县。绍兴二年(1132)韩世忠率兵攻建州,并欲屠城,李纲救之。
-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升原藩国建州为建宁府,为闽境第一府。辖境相当今福建北部建瓯以北建溪流域和周宁,寿宁两县。至此福建设有建宁府,福、泉、漳、汀、南剑(今南平)五州,邵武、兴化二州。统称福建为八闽,而建宁府为八闽首府,八闽上郡。
-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建宁府黄华头陀军起义抗元。
- 元世祖至元员二十九年,马可·波罗过建宁府。
- 明景泰六年封建宁府朱熹九世孙世袭翰林五经博士,敕建博士府于朱子祠左。
- 清顺治五年(1684戊子),清军攻建宁府城,伐明宗室郧西王。不久城破,屠城,全城人口幸存不过百。城池基本被夷为平地。
- 清光绪二十五年,建宁府群众爆发反对西方列强的“建宁教案”。
- 民国二年(1913)撤消建宁府,全省分为建安道、厦门道、闽海道、漳汀道四道。将原建宁府建安、瓯宁两县合并为建瓯县。
- 1926年,于建瓯县成立闽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 1927年,成立中共闽北临委,为中共福建省委前身。
- 1940年,划建瓯县第一大镇水吉镇设水吉县,后水吉县并入建阳县。
- 1940~1949年,设第三行政督察区,辖闽北十县。
- 解放后到文革的混乱行政区划调整后,于闽北设南平地区,政府驻南平市,辖闽北一市九县,建瓯为属县之一。
- 1992 年撤县改市 ,设立建瓯市,属于南平地区。
[编辑] 物产
金属矿主要有铁 、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白云石、石英石、叶蜡石、硅灰石、滑石等。
建瓯市的主要农产品包括乌龙茶、锥栗、柑橘、白莲、毛竹及竹笋等。其毛竹林面积124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
[编辑] 名胜古迹
- 光孝寺
- 东岳行宫
- 建宁府孔庙
- 归宗岩
-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编辑] 特色小吃
[编辑] 民间艺术
- 桃幡
[编辑] 教育
- 建瓯一中
[编辑] 参考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省会:福州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