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中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拉丁文︰PURI ET FORTES 中文︰純潔與剛毅 |
|
成立 | 1906年 |
---|---|
類型 | 加入免費教育網之天主教學校 教學語言:英文及中文 |
校長 | 周伯輝神父 |
教師人數 | 包括中學部和小學部 |
地址 | 澳門風順堂街16號 |
電話 | 電話︰(+853)28573734 傳真︰(+853)28518444 |
網站 | http://www.ism.edu.mo/ |
澳門慈幼中學(Instituto Salesain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為天主教慈幼會在澳門所開辦的學校,亦是該會在遠東地區第一所學校。由聖雷鳴道主教(St.Luigi Versiglia)於1906年所創辦。開辦初期為孤兒院,其後搬遷並命名為無原罪工藝學校,1937年改名鮑思高紀念中學後,因其葡文名稱與葡光學校相同,故於1952年再改名為現時的慈幼中學。2006年12月8日,慈幼中學慶祝了一百週年校慶。
目录 |
[编辑] 起源
澳門慈幼中學現址原為英國東印度公司之建築,因該建築門口有八對十六條枝柱,故被當地人稱為「十六柱」。1906,意大利鮑思高慈幼會應當時澳門教區鮑理諾主教邀請,派遣雷鳴道神父(聖雷鳴道主教)到澳門傳教辦學。雷鳴道神父於同年乘船從意大利出發到香港再轉到澳門,開始了慈幼會在中國的事業。
雷鳴道神父最初在聖若瑟修院聖堂對面開辦孤兒院,數年後獲贈位於聖老楞佐聖堂對開的一幅土地連建築,於是便開始辦了第一所學校---無原罪工藝學院,即現在的慈幼中學。
[编辑] 簡介
慈幼中學為澳門其中一所男子英文中學,附設中文小學部。學制為六年小學,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高中設有理工科與文商科,並已加入政府免費教育網,為學生提供小學及初中免費教育。(澳門政府於2005年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推出十五年免費教育,高中教育將會免費。)中學課程依據英國通用教育證書(GCE)內容授課,學生可於中五學年開始報考GCE,而學校亦是GCE澳門考區的考試場地之一。
慈幼中學原為一所工業學校。以往因社會環境對人才的需要,多數年青人都要以一門手藝作為職業,所以當時的慈幼中學以工業科目為主流術科,如印刷、裁縫(洋服)、制鞋、木工、金工等。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力需求改變,工科於80年代開始被文化學科取代,僅木工、金工被保留並合併成機械科,同時也引入電子科。
目前,慈幼中學中一(初中一年級)至中五(高中二年級)提供的工業課程包括電子,機械,工業設計及工業繪圖(劃則),中六(高中三年級)則只有工業繪圖。初中必須修讀一般中學科目及工業科目,高中則視學生志願進入理工組或文商組。理工組在中四及中五除修讀一般高中課程外還需修讀工科課程,文商組則為一般高中文商科課程。
由於工業學科為慈幼中學的特色之一,工業學科除在課堂教授理論知識外,還安排實習時間讓學生親自動手。為配合學習需要,學校設有機械工場,電子工場及劃則室。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校每年四至五月間會舉行一連數日的工科聯展,學生會在一學期內制作由電子、機械、電腦、畫劃四科工科組合應用的整合習作,除供校內同學互相觀摩評鑑外也開放給公眾參觀。近幾年間,慈幼中學參加了多個校外科技展覽及比賽,也得到社會人士的肯定和認同。然而,隨著社會需求及理論學術的重視,再加上各個實驗室的運作開支較一般中學多,工業學科已經慢慢被邊緣化,授課時數愈來愈少。學生對應否保有此項 "慈幼特色" 持有不同的意見。雖然如此,校方依然堅持學生應在多方面有所涉獵,故未有刪除工業科目的考慮。 至於該校的文商科,創立時間不足十年,是由第十九任校長胡德鎏校長為應付社會需要,給與學生多個選擇而開辦。二零零七年二月,文商科十多位學生自資競投了澳門噴水池的年宵攤位,實行學以致用。他們這檔「小生意」也得到了校方和同學們的支持。不知這種活動會否成為文商組獨有的「整合習作」。目前學校分中學和小學兩部,小學一至六年級共24個班,中學Form 1至Form 6共22班,全校共1896人。
[编辑] 辦學宗旨
澳門慈幼中學秉承本會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仁愛」三個重點教育學生,以多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長處,並使其在身、心、靈均有良好發展。
根據傳統,慈幼會事業之所以服務青少年,是基於他們的信念:「要成為天主愛青少年的標記,並將祂的愛帶給他們」。作為一個以青年為核心的教育事業,慈幼中學不只是提供學生們知識,也同時為他們帶來心靈的滿足,就是通過團體的互動、神長和師生的共融和學生之間的友愛互助來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懷、被尊重和被愛,從而讓學生們自覺地把自己多餘的也奉獻出來,以服務和關愛那些有需要的弟兄姊妹,進而引申至服務社會。
在慈幼會的教育事業中,從來沒有學生因為貧窮而失去學習機會,因為我們的會祖經常強調:「我們優先選擇為那些貧苦和被遺棄的青少年服務。」。故此,我們的服務對象並不只是那些品學兼優、家景富裕的年青人﹔相反,我們所關注的,是那些有所缺乏的年青人。這是我們與其他大部份團體的分別,也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
[编辑] 校徽
慈幼中學校徽為一藍色盾牌,盾牌上有紅色十字架,代表跟隨基督、以基督為保護。紅色十字架上有校名的簡寫「I S」,底部一朵白色百合花象徵學生應有的純潔精神。而盾牌下面的紅帶則有拉丁文校訓「PURI ET FORTES」。紅帶兩端為「慈幼」及「學校」
[编辑] 大事表
- 1906年,由雷鳴道神父所創,早期名為《無原罪工藝學校》,當時以孤兒院形式招收貧苦學生為主。
- 1910年開始成立木工、縫紉、革履、排版、印刷、釘裝等6項工藝課程,成為一所職業學校。
- 1932年開始擴充校舍。並擴辦為完整的中、小學校。
- 1937年正式獲教育廳批准立案,且易名為《鮑思高紀念中學》。
- 1952年因與「葡光學校」之葡文校名相同再易名為《慈幼學校》,從此校務蒸蒸日上。
- 1964年9月起為了適應時代進步的需要,而增設了電機與機械兩科工業課程。
- 1972年,正式廢除舊日之工藝科目,並使其成為一所完全依照香港英文工業學校編制課程的英文工業中學。
- 1975年9月,慈幼中學獲准成為英國倫敦普通教育文憑G.C.E.的考試中心。
- 1988年3月,慈幼中學獲准成為英倫城市工聯會普通工程C&G考試中心。
- 1990年9月,成立慈幼中學小學部
- 1994年9月增設預科班P6,至此,慈幼中學已成為一所完整的中、小學校。
- 1995年9月加入政府免費網路,同年初步完整學校的行政架構,使校政更趨完備。
- 1996-1997年度起獲澳門教育暨青年司批准頒發F3畢業證書。
- 1997年6 月10日榮獲澳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 1999年小學部新建成一幢有24間課室的新校舍。
- 2000年9月起取消「英小六年級」。高中增設「文商科」初中部整合工業課程為「工業設計」科。
- 2002年1月8日獲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批准慈幼中學為一所文法中學。但仍要保持原有的工科課程。
- 2002-2003年度慈幼中學(文法中學3、3學制),第一屆F6學生畢業。
- 2003年重建圖書館。
- 2006年2月13日慈幼會總會長查偉思神父親臨慈幼中學慶祝慈幼會來華一百週年
- 同年12月8日,邀請到第十四任校長陳日君樞機慶祝建校一百週年並舉行聖祭
[编辑] 校歌
本曲由奧地利藉慈幼會會士司馬榮神父(Rev. Fr.Guilherme Schmid, SDB)編曲
澳門慈幼中學校歌
“ |
維我鮑思高慈幼學校 時代青年訓練場 四育並重國粹精良 師生友愛永無彊 校譽日隆學匯中西 滿門朝氣樂洋洋 秉承會祖鮑思高遺教 取法聖多明我表樣 我青年 步武聖賢 效忠聖教作棟樑 願同學 敦品勵學 揚我校風增榮光 |
” |
[编辑] 歷任校長
- 第一任——聖雷鳴道主教 1906-1918
- 第二任——金以義神父 1918-1925
- 第三任——路加神父 1925-1927
- 第四任——楊春忱神父 1927-1931
- 第五任——溫普仁神父 1931-1937
- 第六任——陳基慈神父 1937-1946
- 第七任——溫普仁神父 1946-1951
- 第八任——時乃德神父 1951-1960
- 第九任——司馬榮神父 1960-1966
- 第十任——馬耀漢神父 1966-1968
- 第十一任——馬士沖神父 1968-1969
- 第十二任——魯炳義神父 1969-1972
- 第十三任——朱懷德神父 1972-1976
- 第十四任——陳日君樞機 1976-1978
- 第十五任——馬耀漢神父 1978-1984
- 第十六任——麥觀黔神父 1984-1987
- 第十七任——孔智剛神父 1987-1995
- 第十八任——胡德鎏校長 1995-2003
- 第十九任——周伯輝神父 2003-現在
[编辑] 著名校友
[编辑] 宗教界
[编辑] 政界
[编辑] 專業界
- 石立炘,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在學期間自學葡語,並進入法律界服務。
[编辑] 演藝界
[编辑] 體育界
[编辑] 近年教學主題
- 人盡其材 多勞多得(1995-1996)
- 目標為本 成長友伴(1996-1997)
- 莊敬自強 團隊分享(1997-1998)
- 小組凝聚 成功之旅(1998-1999)
- 資訊科技 禧年契機(1999-2000)
- 無償關愛 桃李盛開(2000-2001)
- 家校合作 共融喜樂(2001-2002)
- 人生積極 自愛增值(2002-2003)
- 放眼世界 熱愛生命(2003-2004)
- 承先啟後 教學相長(2004-2005)
- 力學修德 共建一家(2006-2007)
[编辑] 學生會
學生會於1966年成立,第一任會長是綽號叫「龜殼」的同學,其真實姓名已不可考,而指導神師為劉戩雄神父。本屆(2006-2007)學生會主席是溫浩偉同學,副主席何建成同學,由梁樹榮老師作指導老師。但由於近幾年有人認為學生會尚未成熟,故大部份決定均由指導老師所作,因此理、幹事會並無太大決策權。雖然此現象已有所改善,但大部份同學依然不視學生會為「學生組織」。
隨著不同的時代學校不同的需要,學生會的性質和架構不斷改變。現時的架構是根據由校董會於2004年7月8日所通過的《學生會會章》組成。
[编辑] 外文名稱
澳門慈幼中學的葡文名稱為「Instituto Salesiano」,在英語公文上亦以此名稱作校名。學校的外語名稱對外產生不少誤會;例如,1998年澳門與葡萄牙教育界舉辦的一次資訊科技交流活動,學校在活動中展出其以英語寫成的網頁作為參展作品,但網頁中的校名仍以公文中慣用的「Instituto Salesiano」字樣出現,這令參與是次活動的葡葡牙教育界人士誤以為學校把英文「Institute」拼錯「Instituto」。
1995年曾有英語老師讓學生把校名寫成「Institute Salesiano」,而曾有英小六同學在英文測驗把校名寫成「Institute Salesian」被扣分。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學校門外曾在葡語名稱的底下標示「Salesian School」的字樣,後因校舍作「紅綠變銀灰」的外牆修葺而抺去。
曾有英語老師指出,不能直接將「Instituto Salesiano」譯成「Salesian Institute」,否則聽來像是英國或愛爾蘭的少年感化所,又或會令人誤以為「Instituto Salesiano」是一所高等院校;雖然如此,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6年(學校成立90週年)賜與學校宗座降福的英語文件中卻寫成「Salesian Institute」。
「Instituto Salesiano 」是學校的正式葡語名稱;但在政府牌照登記中,以「Instituto Salesaino da Imaculada Conceição」為葡語名稱,意思是「聖母無原罪慈幼學院」。
對此,可用引號 "Instituto Salesiano" 或用斜體 Instituto Salesiano 以避免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