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慈幼會,全稱鮑思高慈幼會 (英語:Salesians of Don Bosco;意大利語:Societas Sancti Francisci Salesii),是天主教組織之一,成立於1857年。
根據2001年全會代表大會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現有一萬六千多位鮑思高慈幼會會士。他們分佈在五大洲的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分為八個地區,九十七個會省,合共有二千多項事業。
慈幼大家庭約有四十多萬成員。它包含二十一個組織,他們都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和神恩而發展。鮑思高神父在生時首先建立的三個慈幼大家庭成員:母佑會、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及鮑思高舊同學會。
慈幼會的工作,以兒童、青年福利、教育、社會傳播、傳教為主。近年亦涉足於高等教育。
目录 |
[编辑] 慈幼會與中國
1906年2月13日在雷鳴道神父 (Fr. L.Versiglia) 率領下第一批會士六人從意大利抵達中國的澳門。隨即展開為貧苦兒童的福利和教育工作,並成立慈幼會東亞區第一座會院。當年即成立首間學校,取名無原罪工藝學校 (現今澳門慈幼中學前身)。
1917年獲廣州宗座代牧 (代牧區的負責人,領主教銜) 分配粵北韶州作傳教區 (今韶關市)。翌年,會士抵達韶州,陸續在曲江、南雄、樂昌、連縣等地展開教務。三年後韶州代牧區 (介乎於傳教區與教區之間)成立,羅馬宗座委任雷鳴道神父為韶州宗座代牧。翌年,獲祝聖為主教。1923年成立「撒肋爵會遠東區域」(「區域」意即今之準會省),由耿其光神父 (Fr. I. Canazei) 擔任準省會長。
1924年抵達上海;1926年升格為會省。1927年在香港接辦聖類斯工藝院 (現今聖類斯中學前身)。
[编辑] 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工作 (部分,至1949年)
- 1934年在江蘇南通開辦農業學校。
- 1935年在雲南昆明創立上智學校。
- 1943年在徐州開辦開辦聖若瑟貧兒教養院,其後改名為聖若瑟兒童工藝院。
- 1946年陳基慈神父(Fr. M. Acquistapace) 在北平東直門四爺府胡同開辦母佑育幼院,其後改名為母佑兒童工藝院。
會省 (含準會省)曾經服務過的其他地區包括:廣東香山、日本、東帝汶和泰國。在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二十一位中國藉會士留守工作崗位,其後多被監禁及勞改。其他會士陸續撤往香港及澳門。在大陸的教育及福傳工作相繼停頓。接著數年間,頗多會士前往菲律賓及越南創業,後兩者後來都成立準會省。
[编辑] 1949年後
- 1963年應台南教區羅光主教的邀請,在台南興辦慈幼中學,其後亦開展該區的牧民工作。
- 1964年在台北成立會院,三年後正式成立聖鮑思高堂區。
- 1991年在美國羅省及澳洲墨爾本成立牧民中心,為當地華人服務。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為該會會士,並曾於1977年-1983年為省會長。
[编辑] 慈幼會在大中華地區開辦之學校
[编辑] 另見
- 母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