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經舊約全書目錄 |
摩西五經 |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歷史書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路得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列王紀上 |
列王紀下 |
歷代志上 |
歷代志下 |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
以斯帖記 |
詩歌智慧書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傳道書 |
雅歌 |
大先知書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以西結書 |
但以理書 |
耶利米哀歌 |
小先知書 |
何西阿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彌迦書 |
那鴻書 |
哈巴谷書 |
西番雅書 |
哈該書 |
撒迦利亞書 |
瑪拉基書 |
目录 |
[编辑] 寫作背景
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撒母耳記上下原為一卷書,七十士譯本為了實用方便緣故,首先將他分為上下兩冊,與列王紀上、下共四册合稱為“王國書”。
本書雖以撒母耳命名,但他顯然不是全卷書的作者,因他的離世紀錄在撒母耳記上結束之前,他不可能記載下卷提及的大衛王以後的事蹟。
後人以其名冠之於王國前期歷史,大抵因為他是書中三位主角之一,是拯救以色列脱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書中其餘兩位主角(掃羅,大衛)為王的先知,可見他在以色列歷史中的重要性,本書以他命名,實為合宜。
撒母耳生於主前十一世紀中葉,介乎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最後的一位士師,引導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本書详载他的出生,童年及當士師的經過。當時以色列人正面臨歷史上最黑暗歷期:宗教上,祭司制度腐敗,信仰生活瀕于破產;政治上,人民目無法紀,“各人任意而行”;外交上又受制於强鄰非利士人,正是充滿內憂外患。本書記述撒母耳如何帶領以色列人回轉歸向耶和華,引進屬靈上及復興的經過。
[编辑] 主題特色
[编辑] 寫作目的
撒上、下與王上、下編纂成書,是針對王國的失敗,向被擄至異域的猶太人解釋為甚麼他們身為選民竟淪落到如此可憐的地步:以色列王國的失敗可以追溯到所羅門身上,甚至更遠 的事件,諸如大衛的犯罪,祭司以利家的失職等都是構成整個悲據的一些因素。
先知記錄歷史的另一目的,是要作為指控以色列民族背約的證據。原來先知在真神和人所定立的誓約中,除了擔任約的中保外,更是約的監管人。當人毀約背棄真神的時候,他們作為真神在人間的代理人就會向人提出控告和警告,甚至宣佈刑罰,歷史就是先知控告以色列民的好證據。
[编辑] 神學思想
由於本書的目的並非為提供王國時期的歷史資料,而是從神學觀點將有關選民的歷史事蹟加以評論和解釋,並引為後人的鑑戒,全書所強調的中心思想是:選民能否在應許之地生存,視乎他們是否忠於神與他們所立的約:整個朝代甚至國家的興亡,也完全在乎他們是否遵守真神律法(参申命記28章)。這個論點影響了作者處理歷史資料的手法:他沒有詳盡無遺地將所搜集的資料一一記下,而是經過小心的選擇,按着各事件的神學意義和教訓加以整理。
由於作者純粹從神學角度看以色列的歷史,在撒母耳記,列王紀中,有關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蹟所佔的篇幅,並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貢獻而定。例如:以利統治長達四十年,但他的治績卻從未被提及。掃羅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對外戰爭外,書中亦鮮有記述他其餘的事蹟。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詳述先的嘉言懿行,並且不斷提醒讀者,以色列的王國是由先知建立,輔助和監督的。以色列的興亡,以及歷史中各樣大小的事蹟,正應驗了真神藉各先知所說的預言
[编辑] 本書大網
[编辑] 撒母耳记上
1. 撒母耳為士師 (1 – 7章)
2. 掃羅為王 (8 – 15章)
- 以色列人求立王。
- 掃羅被選為王。
- 撒母耳的自白。
- 戰敗非利士人。
- 亞瑪力人 被滅。
3. 掃羅與大衛 (16 – 31章)
- 大衛受膏與覲王。
- 大衛戰勝歌利亞。
- 大衛與約拿單。
- 亞希米勒遭滅門之禍
- 大衛的逃亡與流浪。
- 掃羅與約拿單戰敗身亡。
[编辑] 撒母耳记下
1. 大衛在希伯崙作猶大王 (1章:1 – 4:12節)
2. 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國家昌盛 (5章:1 – 9章:13)
- 統一全國及克制外敵。
- 抬約櫃進京。
- 神應許大衛國位永存。
- 大衛的文字武功。
- 大衛寬待米非波設。
3. 大衛干犯及其牽連 (10:1節– 20:26節)
- 大衛干犯的詳情。
- 暗嫩亂倫與被殺。
- 押沙龍獲赦回國。
- 押沙龍叛變。
- 大衛返京與示巴背叛。
4. 大衛當政期間事蹟的附錄 (21章:1 – 24:2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