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撒母耳生於主前十一世紀中葉,介乎以色列的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最後的一位士師,引導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民族英雄;他也是膏立以色列前二個王(掃羅,大衛)的先知。
[编辑] 幼年時期
“撒母耳”這名字(希伯來文: שְׁמוּאֵל, Samuel或Shmu'el) 這名字意既“被神垂聽”。撒母耳的母親名叫哈拿,是以利加拿两个妻子之一。撒母耳出生以前,哈拿是不能生育的,她曾祈求一個兒子,並且許願說,若禱告蒙神應充,她必定將兒子奉獻給神。為此,當撒母耳斷奶后,便被带到聖殿,献身在那裡工作(参:撒母耳記上1章:10-28節)。
撒母耳在祭司以利的指導下事奉耶和華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随着年歲的增長,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二章:6節),後來在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當有默示的日子里,犹是童子的他,竟四次蒙耶和華呼唤,且回答,“請說,僕人在敬聽”(3章:1-10)。撒母耳自小即與神建立密切關係。
[编辑] 成年時期
長後的撒母耳,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此時的撒母耳集先知,祭司與士師等三種職份於一身,故他將耶和華所默示的話傳偏以色列地(三章:20-21節),代表以色列百姓向神獻燔祭,每年巡行各處,并在不伯特利,吉甲 (Gilgal),米斯巴 (Mizpah),拉瑪 (Ramah)等處審判以色列人(七章:16-17)。在撒母耳盡心竭力的带领之下,得有下列兩项结果:
- 1. 百姓一心歸神 – 以色列百姓聽從撒母耳的話,除掉诸巴力和亞斯地錄等外帮的神,全家都傾向耶和華,專心歸向祂,並單單的事奉祂(七章:3-4)。
- 2. 制仇敵收失土 – 神幫助以色列百姓,制伏来犯的非利士人,並使其不敢入以色列人的境内;進而攻打非利士人,将以前失去的城邑, 從以革倫(Ekron),到加特(Gath),及這些城的四境,一一收回。
撒母耳之所能作一位成功的領導者,與他徹底顺服並執行神的吩咐不無關係,加上遇難能禱告,呼求神自然得以無往不利。誠如經云:“你要專心仰赖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7節)。
[编辑] 老年時期
撒母耳年紀老邁時,立他兩個兒子作以色列士師,可惜的是,他的兒子不信他的道,竟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致以色列的長老聚集要求立王治理他們(参八章:1-22)。後來在神引领下,於拉瑪膏掃羅為以色列的第一位王,後於伯利恒膏大衛接續掃羅為王(16章:3)。
撒母耳一生為神盡忠,此可由第十二章中向百姓之自白中看出;聖經人物中,晚節不保的大有人在,而撒母耳不但一生清白,且活到老做到老,略述如下:
- 1. 培養一班先知 – 接棒無人向来是一個團體裡的致命伤,撒母耳不只訓練一位先知,而是一班先知,使在宗教上的神人關係得以绵延不絕(19章:20)。
- 2. 不斷為百姓禱告 – 為别人代禱或许很平常,但要持續不斷,自幼到老,並不容易。撒母耳對百姓持久地愛與關心,不由令人感佩(12章:23)。
- 3. 兩次責備掃羅 - 上了年纪的人,多是不問世事,且不愿惹麻烦,但撒母耳的职责并不因年纪老邁而旷废,也不因對方是眾人之上的王而爭靜默不语。撒母耳在該説話的時候, 從没有避諱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