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西部通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港西部通道相關資料 | |
路段總長度 | 5.5公里 |
所在地區 | 中國香港及深圳間之后海灣 |
起點 | 深圳蛇口東角頭 |
終點 | 香港元朗區鰲磡石 |
通車日期 | 2007年7月1日(預計) |
深港西部通道(Hong Kong-Shenzhen Western Corridor)是來往中國香港與廣東深圳的第4條跨境行車通道,由深圳灣大橋及深圳灣口岸組成,2003年8月動工興建,預期於2007年7月1日正式啟用。
深港西部通道全長約5.5公里,是三線雙程分隔車道,採用高速公路的設計,分為香港段及深圳段。香港段長3.5公里,深圳段長約2公里。通道由深圳南山區蛇口東角頭開始,經過長5,545米的深圳灣大橋,橫跨后海灣(中國大陸稱深圳灣),並連接后海灣幹線(屬香港10號幹線)。聯檢大樓設在深圳境內的東角頭的新填海地,佔地117.9公頃,並有車輛轉線設施,以配合香港和中國大陸相反的行車方向。為配合深港西部通道,香港政府耗資了三十億港元興建元朗至屯門藍地的后海灣幹線,以及耗資6.7億港元將元朗公路由每方向兩線擴闊至三線,以容納深港西部通道帶來的額外車流。
香港現時位於落馬洲、文錦渡及沙頭角的3條跨境行車通道已十分繁忙,容量接近飽和。2001年3月,粵港兩地政府經過研究後,決定興建深港西部通道。預計每日深港西部通道可處理車輛5.86萬輛,每日進出旅客6萬人次。2006年1月20日,深圳灣大橋正式接通。
目录 |
[编辑] 一地兩檢
深圳灣口岸將實行廿四小時通關,並將會實行「一地兩檢」,即本港及中國邊防人員在同一所大樓內進行檢查工作;雙方人員會分別在不同但相近的地點,替旅客辦理檢查工作,但不會只由任何一方負責。這樣的安排可以節省時間。
早前工程進行中的時候,由於深、港雙方未能突破複雜的法制和行政問題,加上深圳方面的工程進度受延誤,使「一地兩檢」遲遲未能落實。最後到200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1]獲得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廿四次會議通過。此《決定》授權香港政府在位於深圳境內的港方口岸區範圍內實行全封閉管理,港方口岸區的範圍及使用期限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決定。在港方口岸區內,將會實施香港法律,並由香港的執法人員管理。
[编辑] 往來深港西部通道的公共交通
在深港西部通道啟用時,將增闢兩條專利巴士路線及一條專線小巴路線:[2]
- 專利巴士
- 屯門碼頭←→深港西部通道(途經屯門南、豐景園、安定、友愛、屯門市中心、屯門西鐵站、山景、大興、建生及兆康苑)
- 元朗西鐵站←→深港西部通道(途經元朗市中心、天水圍西鐵站)
- 專線小巴
- 天恩邨←→深港西部通道(途經天恆邨、香港濕地公園、嘉湖山莊(北)、天頌苑、屏廈路)
其中專線小巴路線已於2007年3月23日刊登《政府憲報》公開招標。[3]
由於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際上位於深圳,因此這將會是首次有專利巴士及專線小巴開辦過境路線。
另外,市區及新界的士也可以駛入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接載乘客。
[编辑] 外部參考
- ↑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年10月31日
- ↑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深港西部通道啟用後的交通及運輸安排》2007年3月2日
- ↑ 《第1951號公告—道路交通 (公共服務車輛) 規例 (第374D章)--新界的公共小型巴士 (專線) 路線》 2007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