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约翰·列侬;zh-tw:約翰·藍儂;zh-hk:約翰·連儂 约翰·zh-cn:列侬;zh-tw:藍儂;zh-hk:連儂(Joh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生于英国利物浦,著名樂隊zh-cn:披头士;zh-tw:披頭四成員。
[编辑] 生平
1959年,列侬和四位当地青年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斯达特·苏特克里(Stuart Sutcliffe)、彼得·贝斯特(Peter Best)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他们先是在本地演出,后又到德国汉堡工作。乐队几经易名,最后定为“披头士”(The Beatles 、又译“甲壳虫”)。布莱恩·易普斯坦(Brian Epstein)在利物浦洞穴俱乐部看到乐队表演后,主动提出担任乐队经纪人。此时斯达特已经离队。易普斯坦四处向唱片公司宣传乐队,引起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的注意,后者同意为他们录制唱片。由于马丁对贝斯特的技术提出异议,乐队吸收了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作代替贝斯特担任鼓手。
乐队在1962年10月5日发行了首张单曲《爱我吧》(Love Me Do),上升到排行榜17位。次年1月11日发行的第二首单曲《请令我愉快》(Please Please Me)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首张专辑也名登英国排行榜首。 1963年3首单曲连续获得第一名《从我到你》(From Me to You)、《她爱你》(She Loves You)和《我想握往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同年在英国的巡回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着他们开始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乐坛进军。1964年“披头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征服美国。唱片及单曲洪水般占领排行榜,“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迅速在世界范围蔓延。
据统计,1964年第一季度,“披头士”的唱片销售量高达美国唱片总销售量的十分之四,《辛劳之夜》(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和《救命!》(Help!)两张专辑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列侬和麦卡持尼被公认为是摇滚时代最有才能的作曲伙伴。1965年的单曲《昨天》(Yesterday)深受世界各国歌迷的喜爱。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一张受到空前欢迎的专辑《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團》(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在流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唱片不仅是“披头士”乐队的鼎盛之作,同时也是乐队的一个转折点,布莱恩·易普斯但之死,事业上的不顺利,乐队内部的争执,给“披头士”乐队带来了不祥的阴影,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1968年创作并发行了一套名为“披头士”的双唱片集,因封套是雪白的,故以「白色专辑」(White album)著称。同年成立“披头士”自己的苹果公司(Apple)。约翰·列侬认识了日本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并与她合作发行了一张名为《两个处子》(Two Virgins)的唱片,随后又组建了“塑膠洋子乐队”(Plastic Ono Band)。
1969年,列侬的第一首个人热门歌曲《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是一首反战歌曲,同年与小野洋子结为夫妇。此时“披头士”内部矛盾重重,发行了两张专辑《修道院路》(Abbey Road)和《顺其自然》(Let it Be)之后,乐队于1970年宣布解散。1971年,列侬和大野洋子离开英国移居美国纽约。他们从1971年到1974年不断有唱片专辑问世,包括《想像》(Imagine)、《纽约城瞬间》(Sometime in New York)、《思想游戏》(Mind Games)、《墙与桥》(Walls and Bridges)。
1975年,列侬的儿子出生,使他毅然放弃了一切音乐活动,和妻儿平静地生活在一起,流行乐坛有5年之久没有听到他的声音。1980年,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的新作雙重幻想(Double Fantasy)的出版似乎预示着列侬在1980年代将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编辑] 死亡
1980年12月8日晚10点49分,列侬在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据称患有精神病的狂热男性歌迷马克·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枪杀,終年40岁,引起举世震惊。摇滚乐坛也失去了有史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