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式自走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蟋蟀式自走炮 Grille |
|
---|---|
主要設定 | |
乘員 | 8人(車長、通訊員、駕駛員、 炮手、裝填手×4) |
長度 | 13.00米 |
闊度 | 3.27米 |
高度 | 3.15米 |
重量 | 55.5噸 |
裝甲與武器 | |
裝甲 | 30毫米裝甲 |
主要武器 | 170毫米 K 72 L/50自行火炮 |
次要武器 | 1 x 7.92毫米 MG34機槍 |
機動性 | |
發動機 | 梅巴赫HL230P30或 梅巴赫HL230P45發動機 700匹馬力 |
懸掛系統 | |
平地時速 | 45千米/小時 |
馬力/重量 | 12.6匹/噸 |
行動距離 | 250千米 |
蟋蟀式自走炮(Grille)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使用的一款自走炮。它是以捷克製造的Panzer 38(t)坦克的底盤作基礎,再加裝上150毫米sIG33型步兵炮而成。
目录 |
[编辑] 發展
[编辑] 蟋蟀式H型
在1942年,德國為了謀求加強戰車的火力,便開始研究如何在舊有坦克的底盤中加裝重型火炮。設計者把捷克的Panzer 38(t)H型坦克的炮塔移去,並在坦克頂部劃開一個隔間,再在這個隔間中加裝了150毫米Sig重型火炮,便成為了一架自走炮。而德國方面更在1943年生產了91輛這種戰鬥車輛。官方更將之命名為「蟋蟀式H型」。
[编辑] 蟋蟀式M型
而蟋蟀式的第二款型號則以Panzer 38(t)M型作底盤。同樣地,設計者又把它的炮塔去掉,再加裝一個大型隔間,並再裡面安放一支150毫米sIG重型火炮。但與H型不同的是,它這個隔間被劃在車身的較後部份,亦稍微比H型的細小及較高。
德國要求開發這架戰鬥車輛是因為原本的蟋蟀式自走炮並不能有效率地使用,其重型大炮安放在車身的前端使得車身重量不平衡,令車輛行進時極不穩定。這架新型的蟋蟀式把火炮安放在車身較後位置,使得車身得以平衡。
在1942至1943年間,德國共製造了282輛這款戰車,並被命名為「蟋蟀式M型」。
[编辑] 投入戰爭
兩款蟋蟀式都被德軍裝甲師及装甲掷弹兵師所採用,大大提高了火力。
[编辑] 參考
[编辑] 外部連結
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裝甲戰鬥車輛 | |
---|---|
坦克 | |
一號坦克 | 二號坦克 | 三號坦克 | 四號坦克 | 豹式 | 虎I、II | Panzer 35(t) | Panzer 38(t) | |
自走炮 | |
黃蜂式 | 野蜂式| 蟋蟀式 | Panzerwerfer| sIG 33 | Wurfrahmen 40 | |
突擊炮 | |
三號突擊炮 | 四號突擊炮| StuH 42 | 灰熊式 | 突擊虎式 | |
驅逐坦克 | |
一號坦克殲擊車 | 黃鼠狼I、II、III | 追獵者式 | 四號坦克殲擊車 | 獵豹式 | 犀牛式 | 獵虎式 | 象式 | |
裝甲半履帶車 | 裝甲車 |
SdKfz 4 | 250 | 251 | 252 | 253 | Sdkfz 221/22/23 | Sdkfz 231/32/34/63 |
機動防空車 | |
四號防空戰車: 傢俱車、旋風式、東風式、閃電式 | Gepard | |
原型 | |
鼠式 (代號:Maus) | E系 | 豹II | Waffenträger | Neubaufahrzeug | |
建議設計 | |
七號戰車獅式 | 九號坦克 | 十號坦克 | 鼠式 (代號:Ratte) | |
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產的裝甲戰鬥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