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95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紀: | 香港19世紀 | 香港20世紀 | 香港21世紀 |
年代: | 香港1960年代 | 香港1970年代 | 香港1980年代 | 香港1990年代 | 香港2000年代 | 香港2010年代 |
年份: | 香港1990年 | 香港1991年 | 香港1992年 | 香港1993年 | 香港1994年 | 香港1995年 | 香港1996年 | 香港1997年 | 香港1998年 | 香港1999年 |
傳統紀年: | 乙亥;豬年 |
香港開埠第155年 |
1月12日,曾幾度易主的《華僑日報》終於抵不住激烈的報業競爭而停刊。《華僑日報》於1925年6月5日創刊;辦報近70年間,當中1980年代的副刊散文見證了香港文學的發展。[1]
6月20日,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創刊,當日隨報附送蘋果一個。《蘋果日報》將報紙雜誌化,着重以彩色印刷標題和圖片,並常以煽情社會新聞作為賣點,開創新的辦報風格。《蘋果》隨後引發減價戰,多份香港報刊先後停刊。
6月,英國女雕塑家伊莉沙伯·弗林克(Elisabeth Frink)的1984年裸男雕塑作品《新人》(New Man)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裁定為第二類不雅物品,不得繼續於中環某商業大廈的大堂公開展示,引起藝術發展局、市政局以及藝術界人士質疑。雕塑搬入香港藝術中心後,最高法院推翻審裁處裁決。[2][3][4]
6月13日,噴射船「東星號」由澳門駛往香港途中遭3名槍匪騎劫,船上護衛公司的1000萬元款項被盜。其後數日,香港警方拘捕多名澳門司警。約一星期後,多名疑犯落網。案件11月於中山受審,12月底判處三名主犯死刑。[5]
6月26日,《財富雜誌》(Fortune)發表名為《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的文章。作者Louis Kraar擔心中國接管香港後,一切都會「完了」("It's over")。[6]
8月13日,香港仔深灣道發生嚴重山泥傾瀉意外,壓毀3間船廠、1間工廠,並造成2死5傷。同日,柴灣翡翠道亦發生山坡下陷,泥土沖入山坡下的教堂,1死1傷,當中死者為16歲青年。[7][8]
9月3日,皇家香港軍團 (義勇軍)於港督府作最後升旗後解散,結束141年服務,防務完全交給駐港英軍至1997年7月1日止。皇家香港義勇軍由香港市民志願兼職組成,服從駐港三軍司令指揮。
9月17日,立法局進行主權移交前最後一屆選舉,所有委任及官守議席取消,並改為選舉產生,結果民主派獲壓倒性勝利。根據港督彭定康的政治改革方案,該屆選舉引進「新九組」。這被北京視為鑽《基本法》漏洞,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曾因此將彭定康罵作「千古罪人」。由於中英未能就立法局議員「直通車」方案達成共識,這一屆立法會議員需要全數於1997年7月1日、中國接管香港後全部「落車」。[11]
11月19日,香港混血兒文雅麗下嫁丹麥約阿基姆王子,哄動全城。文雅麗熱心公益事務,受到香港以及丹麥兩地民眾喜愛。1999及2002年分別誕下小王子。二人最終於2005年4月8日離婚收場。
其他事件:
[编辑] 注釋及資料來源
- ↑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華僑日報〉副刊研究》計畫。
- ↑ 香港人文哲學會:《人文論壇:為「新人」鳴冤》。
- ↑ 刁民公園(個人網誌):《凡裸體必屬色情》,2006年7月28日。
- ↑ Stephen Vines: Frink's 'New Man' deemed indecent,載英國《獨立報》,1995年6月7日。
- ^ 5.0 5.1 吳志良、楊允中、馮少榮(1996年):1995年澳門大事記,載《澳門1996》附錄1,澳門基金會出版。ISBN 972-8147-50-3
- ↑ Louis Kraar:The Death of Hong Kong,載Fortune第40-52頁,1995年6月26日。
- ↑ 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力工程處 標準及測試部(2005年5月):滑坡指數,參考便覽第3/2005號。
- ↑ 姜漢銘:地理入門網站。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簡歷。存取於2006年9月27日。
- ↑ 張海棠編著(2005年):《香港骑士曾荫权:传奇人物》第22节,武漢:長江出版社。ISBN 7-80708-051-5.1
- ↑ 香港電台電視部(1995年):《頭條新聞》節目
- ↑ 英國國會網站:上議院成員名單,見DUNN行。存取於2006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