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8年 |
|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黑体辐射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出生于德国的基尔,1874年至1877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1879年转到柏林大学学习。1879年通过了博士论文,在论文中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80年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物理讲师,1885年被基尔大学聘为理论物理特约教授,專研熱力學。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於會議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說:
其中E是能量,ν是頻率,並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數h——普朗克常数,這樣的假說调和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研究热辐射规律时遇到的矛盾。基于這樣的假设,他並給出了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这个成就揭开量子論與量子力學的序幕,因此12月14日成為了量子日,以作紀念。普朗克也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在后来的时间里,普朗克一直试图将自己的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之下,但他仍被视为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1926年,普朗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同时还担任了柏林威廉皇家研究所所长。1947年逝世,终年89岁。
[编辑] 文獻
- Max Planck: Über den zweiten Hauptsatz der Mechanischen Wärmetheorie
- Max Planck: Vorlesungen über Thermodynamik.
[编辑]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