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6戰鬥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35A戰鬥機 | |
生產廠商: | 柯蒂斯飛機與發動機公司 |
發動機: | 一具萊特R-1830-13雙黃蜂 空冷式發動機 |
最大出力: | 1050匹馬力 |
乘員數: | 1 |
長: | 9.7公尺 |
翼展: | 11.4公尺 |
高: | 3.7公尺 |
翼面積: | 平方公尺 |
空重: | 2070公斤 |
最大起飛重: | 2700公斤 |
航程: | 1300公里 |
最大空速: | 480公里/時 |
實用升限: | 10000公尺 |
爬升率: | |
武裝: | 2挺0.30英吋機槍 |
P-36戰鬥機是柯蒂斯-萊特公司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希望引起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注意以贏得生產合約。總計1095架P-36與鷹式 75(Hawk 75)當中,超過2/3外銷到其他國家,包括法國、挪威、荷蘭與中國等。P-36同時也是P-40戰鬥機設計的基礎。
目录 |
[编辑] 歷史
P-36起源於柯蒂斯競標美國陸軍航空隊於1935年提出的戰鬥機設計需求,公司編號75型(Model 75),這是一架全金屬,低單翼,採用可伸縮起落架的設計,發動機採用萊特公司XR-1670-5氣冷式發動機。柯蒂斯於1937年5月參與競標,期間因為諸多事故,柯蒂斯要求軍方延長試飛時間以求公平,同時將表現不佳的XR-1670換成普惠R-1535,然而結果依舊令人失望。
雖然參與競標的XP-35在部分性能上不如75型,生產成本也比較高,陸軍還是決定採用XP-35作為新一代的戰鬥機。1936年6月,陸軍擔心P-35無法如預期交貨,於是向柯蒂斯提出3架75B型的生產訂單,軍方編號Y1P-36,發動機在陸軍要求下改使用普惠R-1830-13,武裝為機鼻一挺0.50英吋與0.30英吋機槍。
1937年3月第一架Y1P-36遞交軍方進行試飛,參與測試的人員對於新飛機的性能,尤其是運動性相當欣賞,無論是在各速度範圍下操作面的控制與反應,穩定性與地面操控性都有很好的評價,當年7月,陸軍對柯蒂斯提出210架P-36A的生產合約,這也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數量最大的軍用機生產合約。第一架量產型P-36A於1938年4月出廠送交軍方。
到了1941年P-36的性能已經被認為落伍,同時逐漸由P-40與P-39取代作為第一線戰鬥機。珍珠港受到攻擊時,一共有39架P-36A在夏威夷,只有4架第46中隊的P-36有機會起飛攻擊第二波轟炸的日本魚雷轟炸機的編隊,並且擊落其中兩架。其他大部分都損失於空中攻擊下。
[编辑] 設計特點
[编辑] 機身結構
P-36採低單翼,全金屬半硬殼設計,起落架位於機翼下方,直接向後收起,但是機輪會旋轉90度之後平貼於機翼。機翼外側結構完全密封,以便迫降水面時提供浮力。尾輪也是可伸縮式,向後收起在機身內部。
[编辑] 動力
原型機採用XR-1670-5氣冷式發動機,出力900匹馬力,量產型P-36A改用R-1830-13,出力1050匹馬力,驅動以液壓操作的恆速螺旋槳。
[编辑] 武裝
P-36最初的武裝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標準:0.50英吋與0.30英吋機槍各一挺。稍後改為兩挺0.30英吋機槍。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鏈結
[编辑] 參考資料
- David Donald,American Warplanes of World War II,Airtime Publishing USA,ISBN 188058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