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talk:专题/生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参看:欧洲野牛、角马属、大熊猫--Shizhao 05:35 2003年10月20日 (UTC)
这里有一些生物数据库:[1]--Shizhao 05:39 2003年10月20日 (UTC)
我覺得這WikiProject叫作WikiProject生物會更貼切(而它的母工程則為WikiProject生物学)。
--Lorenzarius 11:48 2003年10月20日 (UTC)
- 同意--Shizhao 12:01 2003年10月20日 (UTC)
目录 |
[编辑] 中国生物
关于物种的保护现状,由于中国的许多物种西方资料不充足。我们是否也可以在中国特有的生物条目中同时使用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分级标准:
- 野生绝迹(Ex) - 指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人工放养或饲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
- 绝迹(Et) - 指国内野生种群已经消失,但国外尚有野生的种群,如高鼻羚羊.
- 濒危(En) - 指野生种群已经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缳、华南虎、东北虎、白暨豚等。
- 渐危(V)- 指野生种群已明显下降,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势必成为“濒危”者,或因近似某“濒危”物种,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该“濒危”物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
- 稀有(R) - 指从分类订名以来,迄今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记录,其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为的因素,如沟牙鼯鼠、海南狨鼠等。
- 不定(I) - 指情况不甚明了,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已经属于或疑为“濒危”或“渐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等。
参看[2]
另外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分级标准,参看[3]--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17 2004年9月7日 (UTC)
[编辑] 提一个建议大家讨论一下吧
在种和亚种的表格里加上一栏模式产地,这个建议我和shaozhi提过,他觉得其他语种的表格里只有分类信息,不知道加上模式产地是否合适,这也确实是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吧Snowyowls 03:46 2004年12月18日 (UTC)
模式标本产地有当然是最好的。最好还有模式标本照片。呵呵。但是考虑到阅读文章的读者不一定就对这个很感兴趣,所以感觉加不加没什么关系。能找到就顺便加咯。--Melop 08:24 2005年6月26日 (UTC)
[编辑] 关于常用名问题
发现这里的内容应该是直接翻译自英文,个人认为有些方面并不适合中文的具体情况,在英文语境中,一个物种的名称除了常用名就是学名,常用名就是英文的俗名,学名是按照双名法规则命名的拉丁文名称,因此有所述的规则比如属名要首字母大写、写体书写;可是在中文语境中,实际上一个物种的名称是有三个层次的,俗名(常用名或者各地土名)这个层次对应的是英文常用名,中文通用名(姑且这么叫,指的是学界通用的中文名称,但不是学名,而且海峡两岸中文通用名也不尽相同)这个层次介于英文常用名和拉丁文学名之间,拉丁文学名,这个和英文版一样的勒。因此我认为这个规则用到中文维基的时候应该做一些调整,比如中文属名、种名就没有必要要求斜体。还有作为条目名称我觉得应该使用中文通用名,这样条目的编写会更系统,也不失方便。
参考一下日文维基,日文我看不懂,就看里面的汉字蒙着念,他们似乎文部省有一个学术用语标准,他们的条目是用的那个标准中的名字,我觉得他们那个学术用语标准基应该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通用中文名,只是我们这里没有由国家颁布的标准
我又仔细读了一下英文的Wikipedia:WikiProjectbirds,感觉他们所说的common names更接近我们的通用名而非常用名,之所以称为common主要是针对拉丁文的scientific names而言:
Summary of naming guidelines - common names
The name of a particular species is always capitalised: Common Blackbird, Metallic Starling, Emu, Ostrich, Western Marsh Harrier. The word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hyphen in a species name is not capitalised: Red-winged Blackbird, Black-faced Butcherbird, Splendid Fairy-wren. The name of a group of species in not capitalised: thrush family, kingfishers, turtle doves, marsh harriers. Alternative names should be mentioned where appropriate; with bold type in the opening line of the article if they are in wide use, elsewhere in the article (with or without the bold type) if they are less-used. This is usually a matter for individual judgement. Summary of naming guidelines - scientific names
Orders, families and other taxa above genus level are written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and in roman (not italic) text: bats belong to the class Chiroptera; rats and mice are members of the family Muridae and the order Rodentia. The names of genera are always italicised and capitalised: Turdus, Falco, Anas. Species epithets are never capitalised, always italicised, and always preceded by either the genus name or an abbreviation of it: Alcedo pusilla or A. pusilla, Cisticola juncidis or C. juncidis.
我手边的《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每个物种提供三个名称,一个是拉丁文的scientific name一个是英文的common name另外一个是中文的通用名称,由此也可以看出,与common name更接近的不是中文常用名或者说俗名,而是中文通用名。
使用常用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常用名的概念比较模糊,比如给出的范例鹰科重定向至鹰,但实际上鹰这个概念范围很模糊,有的人把隼形目所有的鸟都叫鹰或者老鹰,而有的人仅仅把鹰科中一部分鸟称为鹰,其他的部分称为狂、鵰、鸢、鹫等等,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这种都是不一样的。具个例子来说,上周一个玩鹰的鸟友告诉我松雀鹰的雌鸟华北地区俗称鹞子,而我此前一只以为鹞子是XX鹞的统称,由此可见中文的常用名和英文的common name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常用名的随意性太大。就本例而言把鹰为题目建立鹰科的条目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同样的情况也使用于其他以俗名为名称的条目 Snowyowls 16:02 2004年12月18日 (UTC)
- 我以前经常听到“中文学名”这个说法,难道没有吗?生物的中文名称应该有规定吧。参看[4]--百无一用是书生 (☎) 06:25 2004年12月22日 (UTC)
- 在汉语中只要提到“学名”指的只有拉丁文的那个,中文学名应该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大家都认同的而且没有同名
[编辑] 用拉丁文名作为条目名称的可行性
个人感觉用中文作为条目名称很容易造成混乱。假如使用拉丁文作为条目名称,然后把中文条目重定向过去,这样会不会比较有系统呢?呵呵,只是个小提议。 比如说,Bauhinia blakeana作为一个条目。然后“红花羊蹄甲”和“洋紫荆”都可以指向它,还可以把“洋紫荆”作为消除歧义的条目,在指向B. blakeana的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转到B. purpurea。
- (-)反对,這是中文百科,且中文沒有直接用拉丁文稱呼的習慣,與英文等不同。需要時應作重定向或消歧義。--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6:36 2005年12月16日 (UTC)
[编辑] 分類框的格式討論
目前很多分類框是這樣的(動物植物都算):
驴 保护现状:易危(VU) |
||||||||||||||
---|---|---|---|---|---|---|---|---|---|---|---|---|---|---|
![]() 驴Equus asinus(雄性) |
||||||||||||||
分类 | ||||||||||||||
|
||||||||||||||
学名 | ||||||||||||||
Equus asinus |
這個分類框有如下問題:
- 拉丁名:目前原核生物的分類框基本都是我做的,每個單元都在中文之後附有拉丁名。對於動植物,通常可以不必寫全,但要求有包含學名的那部分,最好也有常用的較低級單元(動物到目,植物到科)的拉丁文。上例中的錯誤在於,屬名沒列拉丁文,種後的學名只有種名而無屬名,且用了大寫。而按規矩,學名必須帶有屬名,且只有前緊附有屬名全稱時,學名中的屬名才可以用首字母縮寫,且應用斜體,屬名大寫,種名小寫。
- 字體:漢字用斜體通常不美觀,且不符合通常教科書的習慣,斜體是拉丁文屬名和種名的要求,漢字基本都應該用正體(不是繁體的意思)。此外,維基中粗體用於本條目。因此,在驢這個條目裏,種“驢”應該粗體,而“馬屬”不應該用粗體。
- 學名後最好能附命名人和年代。
- 使用其它語言問題:拉丁文爲學術使用,應該在條目種緊隨名稱附帶。在無外語(通常是英語)鏈接的情況下,可以在條目中附帶英文,但應註明是英文(默認是拉丁文,不需註明)。在有跨語言鏈接時,應當去掉英文,除非是直接從該種外文翻譯,需要註明辭源(比如獼猴桃中爲了說明奇異果一詞的來源),可以註英文,但一般則不必。
修改後如下:
驴 保护现状:驯养 |
||||||||||||||||||
---|---|---|---|---|---|---|---|---|---|---|---|---|---|---|---|---|---|---|
![]() 雄性的驴 (Equus aninus) |
||||||||||||||||||
分类 | ||||||||||||||||||
|
||||||||||||||||||
学名 | ||||||||||||||||||
Equus asinus Linnaeus, 1758 |
--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6:24 2005年12月16日 (UTC)
我的意见,两点,一个是分类的box上不用每个分类阶元都加拉丁文,都加拉丁文太宽会影响版面,而且相应的主条目会有拉丁文的。第二个意见,如果没有相应的英文条目,也不建议在条目中写出英文,这不符合我们先行的政策,可以用注释的语法将英语的跨语言链接暂时注释掉,等到以后有条目了再恢复。或者用一个流氓一些的办法,就直接跑去英文版建立一个小小条目,估计那边很快会有人给扩充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5:03 2005年12月25日 (UTC)
我覺得如果跟英文相同,用200px寬度的話,中文寥寥幾個字太空(中文比拉丁文短太多了)。而且靠後幾個階元是有必要寫拉丁文的(因爲條目通常不全),互相有參照的話也不容易出錯。統一起見,都加上拉丁文名了。宽度改成250px,换行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前幾個階元(直到綱),我已經做了三個模板{{Animalia}}、{{Aves}}和{{Insecta}},應該還是好用的,能節省一些編輯成本。--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5:37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我看了一下德文版,跟我建議的格式幾乎一模一樣(完全是巧合,我沒參考過德文版),德文還比中文長很多呢,一般都有300px以上了。--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0:17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我的意见:
- 盒子说明何种生物或分类,只出现这个种或分类的拉丁文,也就是现在扩号中的拉丁文除了黑体的以外都可以不出现,对使用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多数人都是对中文明熟悉,而拉丁只在差对时使用,要想看拉丁就点击相应的分类连接就可以,盒子已经提供就足够了。
- 属以上的分类单元中不出现种或下一级分类的列表,列表整理进条目,列表中又是中文、又是拉丁,会把盒子弄得很长,使条目版面很不好看。盒子应该起到简洁而集中的作用。
- 建议古韵兄,先别着急改,等大家商量好了,一步到位。--Smartneddy看看Smartneddy的姥姥家住在哪儿(Talk) 01:55 2005年12月26日 (UTC)
- 對於較高的單元,拉丁名確實不是原則性的必要問題,這一點如果大家覺得很不方便省掉也不是不行。不過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動植物的分類單元中文加拉丁文超不過250px,不會顯得太多。
- 常犯的原則性錯誤有這些:
- 種名中不帶屬名或首字母縮寫,只有種加詞。
- 中文用斜体。
- 對於高級分類的條目完全略掉本單元的拉丁文。
- 對粗體也沒有規範(本條目及重定向到本條目的分類單元用粗體,且粗体都不加鏈接,可能的話標註命名人)。
- 實際上從編輯上來說,既然常用綱已經有簡化模板(現動植物中有Reptilia, Aves, Mammalia, Insecta, Magnoliopsida和Liliopsida這幾個),屬和種的拉丁文一般又是必要的,真正用加拉丁文的也就是目和科兩級了。而這兩級卻是目前探討比較多的(至少高等植物是這樣),需要經常和其它語種的參照。比如百合科、豆科、大熊貓、各種有袋類都亂得很。維基百科不完全是對大衆的,也需要一些方便小衆的内容。
--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08:11 2005年12月26日 (UTC)
- 我认为最后一级不必加中文,例如驴(E. asinus),只要写后面的拉丁文就好。毕竟前面box一开头已经有“驴”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1 2005年12月26日 (UTC)
- 最後一個級別的中文偶爾有一點兒作用:用於寫中文“學名”,比如人,上面寫的“人”,下面的種寫的“智人(Homo sapiens)”。對於其它一些情況,在中文有容易混淆的俗名但學術上需要區別的時候,有較少用的中文學術用名也可以用在最下一級,而頂上寫俗名,比如狗和家犬,或者条目名是通称,最下一级是分类单元(比如软骨鱼的分类级别尚未统一。)--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5:00 2005年12月26日 (UTC)
-
- 我说3点:
- 其实生物的条目的第一段一般都把这个五中或分类的俗名罗列出来了,盒子开头的名称应该尽量跟条目名称保持一致。至于学名部分,是不是在学名标题(粉色框)下面出现拉丁文即可,学名粉色框上面不用再重复这个物种的拉丁文和中文通用名了?
- 还有就是对于目、科、属,实在学名(粉色框)下面写出拉丁名,还是不要粉色框?我以前是按照前者来写的。不知大家倾向于规范到哪种?
- 保护现状以IUPCN的红皮书为参考,有就写,没有就不写,驯养这类的就不用出现了。 --Smartneddy看看Smartneddy的姥姥家住在哪儿(Talk) 10:35 2005年12月27日 (UTC)
-
- 在条目本身带级别名的时候关系不大,但有时候条目级别未定,或者种级的,容易出现不一致。
- 因为很多资料是从英文转过来的,英文的“学名”其实是binomial或者trinomial(可能拼错),也就是说只有种或以下是用粉色框的,为了方便起见,建议按英文,属级及以上就不用再专门写框了。
- 一般都是从英文照搬,没有的就省了。--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1:32 2005年12月27日 (UTC)
我的看法是: 1.在条目最开始加拉丁名,可不加英文名 2.分类中尽量不出现拉丁名,在描述图片的文字中可以出现,对于没有建立相应分类的刚,目,科,属,可以加注拉丁名,该条目所描述的物种用中文,学名用拉丁文。 这样的好处是简单,如果需要了解该条目的拉丁名,一目了然,需要了解分类框中的拉丁名,可以通过内部连接解决。除此以外,可以考虑建立拉丁文名的重定向。--用心阁(对话页) 06:09 2006年1月12日 (UTC)
- 我同意上面Smartneddy的說法#1,現在對於種級以上的條目,應該使用“學名”的框,儘管英文沒這項,否則按目前的格式不方便加入命名人(這點是參考德文板的)。我覺得在非條目的級別中還是有必要加入拉丁文的,因爲上層級別通常是建不全的(雖然這是努力目標)。而且我確實建過有人因爲不同分類方法鬧出問題的,比如椴樹的框中曾經出現過“錦葵科(Tiliaceae)”的字樣。而Tiliaceae應該是椴樹科。估計編者的中文名google來,拉丁文名照英文版抄來(不同分類學的書分類方法不同)。說明在實際使用中,爲了得知學名,經常需要相互核對。這種錯誤既然編者能犯,使用者自然也會,但好歹編者的錯誤,其他編者能夠糾正,而由於使用者查對不方便造成的使用者的錯誤則是咱們無法知道的。--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8:32 2006年1月12日 (UTC)
另外说一下,我理解很多维基编者对于核对学名确实有一定困难,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像我这样做。但我觉得在每个分类框的每个级别加上学名至少是无害的(美观不是大问题,习惯了就好,一般中文加拉丁文也超不过250px),而且对真正有核查需要的人来说是有益,甚至有时候难以替代的。所以还是呼吁大家能够都按格式加上学名(反正一般都是常见的纲,用了模板以后只用加目科属名,而且这几级名称本身就容易不一致),如果只是因为不方便的话也不用反对,先把中文留着,自然还是有人会慢慢帮忙加上学名的。如果反对加学名还有其它原因,尽管继续讨论。--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19:02 2006年1月12日 (UTC)
[编辑] 不同级别共用条目问题
-
- 爲了屬級或以上的級別用和種相同的學名框,我加了一個Template:學名。剛吭哧吭哧改了一晚上本頁的條目頁,但還沒有寫非種級的條目的寫法。我建議作爲示例,可以把買麻藤綱的分類框拿出,改成自己認爲最好的格式(這個門只有一個綱,下面分若干個目,希望討論一下這種情況的寫法)。類似的,還有更複雜的情況,比如屬名和種名同名,而且在同一個條目,但屬之下還有其它種,比如小麥。--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00:29 2006年1月13日 (UTC)
polyhedron版。說明:命名人沒查到,否則我會加上的 |
|
|||||||||||||||||
請各位將自己建議的格式加入表格 |
[编辑] 关于合腮目的分类
我从网上看到的资料将黄鳝归为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5]。然而我在维基物种找不到合腮科,然后查英文资料,en:Swamp eel属于海龙科。不知道现在具体的分类到底以哪个为准呢?--地球发动机(〠✆ - ✉✍) 09:58 2006年5月25日 (UTC)
[编辑] IUCN 保護級別模版
打算把IUCN 保護級別換成有圖的。 --Kerry 02:47 2007年3月10日 (UTC)
- 算了,還是改進舊有的模版就好了。
俗名 |
||||||||||||||||||||||||||||||||||||||||||||||||||||||||||||||||||||||||||||||||||||||||||||||||||
---|---|---|---|---|---|---|---|---|---|---|---|---|---|---|---|---|---|---|---|---|---|---|---|---|---|---|---|---|---|---|---|---|---|---|---|---|---|---|---|---|---|---|---|---|---|---|---|---|---|---|---|---|---|---|---|---|---|---|---|---|---|---|---|---|---|---|---|---|---|---|---|---|---|---|---|---|---|---|---|---|---|---|---|---|---|---|---|---|---|---|---|---|---|---|---|---|---|---|
![]() 圖片說明
![]() 圖片說明2
|
||||||||||||||||||||||||||||||||||||||||||||||||||||||||||||||||||||||||||||||||||||||||||||||||||
|
||||||||||||||||||||||||||||||||||||||||||||||||||||||||||||||||||||||||||||||||||||||||||||||||||
分類 | ||||||||||||||||||||||||||||||||||||||||||||||||||||||||||||||||||||||||||||||||||||||||||||||||||
|
||||||||||||||||||||||||||||||||||||||||||||||||||||||||||||||||||||||||||||||||||||||||||||||||||
多樣性 | ||||||||||||||||||||||||||||||||||||||||||||||||||||||||||||||||||||||||||||||||||||||||||||||||||
1000種 | ||||||||||||||||||||||||||||||||||||||||||||||||||||||||||||||||||||||||||||||||||||||||||||||||||
|
||||||||||||||||||||||||||||||||||||||||||||||||||||||||||||||||||||||||||||||||||||||||||||||||||
學名(種) 學名_命名者 |
||||||||||||||||||||||||||||||||||||||||||||||||||||||||||||||||||||||||||||||||||||||||||||||||||
|
||||||||||||||||||||||||||||||||||||||||||||||||||||||||||||||||||||||||||||||||||||||||||||||||||
學名(亞種) 學名_命名者 |
||||||||||||||||||||||||||||||||||||||||||||||||||||||||||||||||||||||||||||||||||||||||||||||||||
|
||||||||||||||||||||||||||||||||||||||||||||||||||||||||||||||||||||||||||||||||||||||||||||||||||
模式種 模式種_命名者 |
||||||||||||||||||||||||||||||||||||||||||||||||||||||||||||||||||||||||||||||||||||||||||||||||||
|
||||||||||||||||||||||||||||||||||||||||||||||||||||||||||||||||||||||||||||||||||||||||||||||||||
![]() 分布圖說明
|
||||||||||||||||||||||||||||||||||||||||||||||||||||||||||||||||||||||||||||||||||||||||||||||||||
學名2 學名2_命名者 |
||||||||||||||||||||||||||||||||||||||||||||||||||||||||||||||||||||||||||||||||||||||||||||||||||
![]() 分布圖說明2
|
||||||||||||||||||||||||||||||||||||||||||||||||||||||||||||||||||||||||||||||||||||||||||||||||||
學名3 學名3_命名者 |
||||||||||||||||||||||||||||||||||||||||||||||||||||||||||||||||||||||||||||||||||||||||||||||||||
![]() 分布圖說明3
|
||||||||||||||||||||||||||||||||||||||||||||||||||||||||||||||||||||||||||||||||||||||||||||||||||
學名4 學名4_命名者 |
||||||||||||||||||||||||||||||||||||||||||||||||||||||||||||||||||||||||||||||||||||||||||||||||||
![]() 分布圖說明4
|
||||||||||||||||||||||||||||||||||||||||||||||||||||||||||||||||||||||||||||||||||||||||||||||||||
|
||||||||||||||||||||||||||||||||||||||||||||||||||||||||||||||||||||||||||||||||||||||||||||||||||
細分... |
||||||||||||||||||||||||||||||||||||||||||||||||||||||||||||||||||||||||||||||||||||||||||||||||||
|
||||||||||||||||||||||||||||||||||||||||||||||||||||||||||||||||||||||||||||||||||||||||||||||||||
同物異名 |
{{Taxobox | color = pink | name = 俗名 | status = EN | fossil_range = 化石年代 | image = Panthera tigris tigris.jpg | image_width = 200px | image_caption = 圖片說明 | image2 = Singapore Zoo Tigers.jpg | image2_width = 200px | image2_caption = 圖片說明2 | virus_group = virus_group | domain = 域 | domain_authority = 域_命名者 | superregnum = 總界 | superregnum_authority = 總界_命名者 | regnum = 界 | regnum_authority = 界_命名者 | subregnum = 亞界 | subregnum_authority = 亞界_命名者 | unranked_phylum = unranked_phylum | unranked_phylum_authority = unranked_phylum_命名者 | superdivisio = 總門 | superdivisio_authority = 總門_命名者 | superphylum = 總門 | superphylum_authority = 總門_命名者 | divisio = 門 | divisio_authority = 門_命名者 | phylum = 門 | phylum_authority = 門_命名者 | subdivisio = 亞門 | subdivisio_authority = 亞門_命名者 | subphylum = 亞門 | subphylum_authority = 亞門_命名者 | infraphylum = 下門 | infraphylum_authority = 下門_命名者 | microphylum = microphylum | microphylum_authority = microphylum_命名者 | nanophylum = nanophylum | nanophylum_authority = nanophylum_命名者 | unranked_classis = unranked_classis | unranked_classis_authority = unranked_classis_命名者 | superclassis = 總綱 | superclassis_authority = 總綱_命名者 | classis = 綱 | classis_authority = 綱_命名者 | subclassis = 亞綱 | subclassis_authority = 亞綱_命名者 | infraclassis = 下綱 | infraclassis_authority = 下綱_命名者 | unranked_ordo = unranked_ordo | unranked_ordo_authority = unranked_ordo_命名者 | magnordo = magnordo | magnordo_authority = magnordo_命名者 | superordo = 總目 | superordo_authority = 總目_命名者 | ordo = 目 | ordo_authority = 目_命名者 | subordo = 亞目 | subordo_authority = 亞目_命名者 | infraordo = 下目 | infraordo_authority = 下目_命名者 | parvordo = parvordo | parvordo_authority = parvordo_命名者 | zoodivisio = zoodivisio | zoodivisio_authority = zoodivisio_命名者 | zoosectio = zoosectio | zoosectio_authority = zoosectio_命名者 | zoosubsectio = zoosubsectio | zoosubsectio_authority = zoosubsectio_命名者 | unranked_familia = unranked_familia | unranked_familia_authority = unranked_familia_命名者 | superfamilia = 總科 | superfamilia_authority = 總科_命名者 | familia = 科 | familia_authority = 科_命名者 | subfamilia = 亞科 | subfamilia_authority = 亞科_命名者 | supertribus = 總族 | supertribus_authority = 總族_命名者 | tribus = 族 | tribus_authority = 族_命名者 | subtribus = 亞族 | subtribus_authority = 亞族_命名者 | genus = 屬 | genus_authority = 屬_命名者 | genus2 = 屬2 | genus2_authority = 屬2_命名者 | subgenus = 亞屬 | subgenus_authority = 亞屬_命名者 | sectio = 組 | sectio_authority = 組_命名者 | series = 系 | series_authority = 系_命名者 | species_group = 種群 | species_group_authority = 種群_命名者 | species_subgroup = 種亞群 | species_subgroup_authority = 種亞群_命名者 | species_complex = species_subgroup_authority | species_complex_authority = species_subgroup_命名者 | species = 種 | species_authority = 種_命名者 | subspecies = 亞種 | subspecies_authority = 亞種_命名者 | varietas = 變種 | varietas_authority = 變種_命名者 | forma = 變型 | forma_authority = 變型_命名者 | diversity = 1000種 | diversity_link = diversity_link | binomial = 學名(種) | binomial_authority = 學名_命名者 | trinomial = 學名(亞種) | trinomial_authority = 學名_命名者 | type_species = 模式種 | type_species_authority = 模式種_命名者 | subdivision_ranks = 細分 | subdivision = 細分... | range_map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_width = 200px | range_map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 | binomial2 = 學名2 | binomial2_authority = 學名2_命名者 | range_map2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2_width = 200px | range_map2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2 | binomial3 = 學名3 | binomial3_authority = 學名3_命名者 | range_map3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3_width = 200px | range_map3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3 | binomial4 = 學名4 | binomial4_authority = 學名4_命名者 | range_map4 = Pleurodeles walti dis.png | range_map4_width = 200px | range_map4_caption = 分布圖說明4 | synonyms = 同物異名 }}
--Kerry 08:02 2007年3月10日 (UTC)
[编辑] 修改專題
- 為何這個專題會改成這樣呢?舊模板其實也可以使用呢!——戰場之狼 01:40 2007年3月21日 (UTC)
[编辑] 歡迎模版
模仿其他歡迎模版作了一個Template:WelcomeBIO,大家有空的話可以用用。我不太會作這類東西,希望有高手可以讓它變完善一點。LivingRoom 10:19 2007年3月28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