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确定把邓小平理论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参见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目录 |
[编辑] 中央委员会
- 中央政治局
-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 常务委员(7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 中央书记处书记(7人):胡锦涛、尉健行、丁關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
- 军事委员会
[编辑] 一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一中全会(十五届一中全会)于1997年9月1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会议中心内容是产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与负责人: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产生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编辑]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二中全会(十五届二中全会)于 1998年2月25至26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拟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决定将上述两个名单分别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编辑] 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于1998年10月12至14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人事变动: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欧泽高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增补曹刚川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编辑] 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于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认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强调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
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扶持科技型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认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负,要同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新机制。强调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规范和完善对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的办法,营造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人事变动
[编辑] 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全会表述说中国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之后的五到十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提出了“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人事变动
[编辑] 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十五届六中全会)于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确定十六大于200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在党的中央委员会上首次提到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人事变动
- 递补中央候补委员汤洪高为中央委员。
- 撤销石兆彬、李嘉廷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编辑] 七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七中全会(十五届七中全会)于2002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全会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首次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法。
人事变动
- 撤销王雪冰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党籍处分。
编辑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