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政治系列之 共产主义 |
学派 |
马克思主义 |
实践 |
共產主義運動 |
共产党(列表) |
共产主义国家 |
机构与联盟 |
文化 |
相關主題 |
|
目录 |
[编辑] 形成和改变
毛泽东思想一语最早由王稼祥于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56年的八大党章,因为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1969年的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一直被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经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坚持“毛泽东主义”的人士认为,社会主义有复辟的危险,复辟的主要力量来自执政的共产党内,因此包含了文革期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内容;而当前的中共认为“毛泽东思想”所涵盖的范围,只截止到1957年之前的毛泽东思想,之后的部分被认为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编辑] 个人思想与集体智慧之争
- 在刘少奇的报告里,毛泽东思想指的是毛泽东的思想,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刘少奇说:“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但根据文献指出,当时毛泽东特別强调,用他的名字可以,但应当定性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 1981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解释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作品,但是毛泽东思想并不包括毛泽东晚期的绝大部分观点。
[编辑] 具体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和传统的马列主义相比,毛泽东思想更重视发动农民,主张中国革命不能走俄国式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城市斗争,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并制定一套基于游击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具体方式则是发动农民进行“人民战争”。为了动员农民参军,必须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分配与农民。人民战争包括三个阶段,即发动土地改革、组织农民,建立革命的武装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直到进行正规战争夺取政权。军民关系要鱼水情深。毛泽东思想特别重视发动群众和自力更生。
在党和军队关系上,毛泽东思想认为,必须党指挥枪,不能枪指挥党。
毛泽东思想主张,一切文学、艺术、新闻等上层建筑,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和其他左派思想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毛泽东思想主张不断革命论,认为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会长期存在。即使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资产阶级还有复辟的企图。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有可能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走资派”。
有些人认为毛泽东思想被概括总结在《毛主席语录》里面,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全面。
[编辑] 海外影响
中国之外的信仰毛泽东思想的人通常自称“列宁主义-毛主义者”。
在欧洲,一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立的左派政党至今仍坚持毛泽东思想,如挪威的“工人共产党”,德国的“马列党”,土耳其库尔德人的“毛主义共产党”,和希腊的“共产组织”等等。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的“革命共产党”、秘鲁的“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以及在亚洲尼泊尔“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和菲律宾的“菲律宾共产党”都很活跃。
中国之外的毛主义者一般都反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认为他们已经和原本的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是修正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