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始终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土、木、金、火、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皇朝的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火克木。由於黑色屬於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鄒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西汉(土)。
王莽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自此一直延续到元代。交替顺序为:
东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
其后又采用相生说: 清(水)——中华民国(木)——中华人民共和国(火)
[编辑] 汉朝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1][2]。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