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另見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東周 | ||||||||
戰國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魏 | 蜀 | 吴 | 三 國 |
||||||
西晋 | 晋 | ||||||||
十六國 | 东晋 | ||||||||
宋 | 南 朝 |
北魏 | 北 朝 |
南 北 朝 |
|||||
齐 | |||||||||
梁 | 东 魏 |
西 魏 |
|||||||
陈 | 北 齊 |
北 周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國 | |||||||||
辽 (西辽) |
西 夏 |
北宋 | 宋 | ||||||
金 | 南宋 | ||||||||
元(蒙古)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 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曹魏是三國時代的其中一方,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終於公元265年被司馬氏取代,建立西晉。
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稱魏武帝,曹魏一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領土最遼闊的国家。
漢朝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後控制了中原地區大部分,並準備南下一舉統一全國。但在赤壁之戰受挫後即退守北方。曹操去世後由兒子曹丕嗣位, 不久曹丕即逼宮篡漢,曹魏正式建立。
由於曹魏在三國之中佔據最大地區,盤踞中原一帶,而這區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漢室禪讓,向來被視為正統王朝。期間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目录 |
[编辑] 歷史
在曹魏未立國前,東漢已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其中曹操一直挾持漢獻帝以令各地割據勢力。原本在官渡之戰取得勝利後南下欲統一全國,但由於曹軍未適應到南方的地理環境,在水土不服下敗走,於是只能控制中原一帶地方。到曹操去世,次子曹丕自立為帝,定國號魏,都洛陽,史稱曹魏。
終曹魏一代一直都是在與蜀漢的戰事中度過,如公元234年蜀國的諸葛亮派兵攻打魏國,魏國將領司馬懿多次力拒來犯,使曹魏得以維持半壁江山。由於司馬懿為曹魏立下不少戰功,司馬家族在曹魏一時權傾全朝。到曹魏後期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已是朝廷中最有權勢的朝臣,甚至有廢立皇帝的權力。如魏帝曹髦不甘司馬氏威脅自己帝位,司馬昭遂使親信賈充派遣刺客成濟殺害曹髦,事後僅成濟被處死,而司馬家族則沒受牽連。
隨著蜀漢國力日下,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氏展開攻蜀計劃,派遣鍾會、鄧艾等等攻魏,結果蜀主劉禪出降,蜀漢亡國。後司馬昭死,其子司馬炎於公元265年篡魏自立,國號晉,曹魏遂亡。
[编辑] 政治制度
曹魏一朝具影響力的政治制度首推九品中正制,其主要內容是在地方委任地方士紳為中正官,由中正官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評定各地方人士,標準有九個級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這些評定出來的標準,會呈上中央作為授官依據。這制度在曹魏亡國後有一定決定性影響,直到南北朝結束後才宣告廢止。
[编辑] 文化
曹魏雖然是以軍力起家,但曹魏一族在文學上具有相當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於寫詩,時稱三曹,後世又稱建安文學。即使到了後期君主也具有藝術表現,如曹髦正是擅長寫詩文,另外其繪畫藝術也很是不錯,是一個善於琴棋書畫的才子。
[编辑] 經濟
魏、蜀、吳三國中以曹操最重视农业,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实力最強的原因。如曹操時在官渡之戰中之所打敗對手袁紹,其原因乃是曹操有足夠糧草,而反觀袁紹軍隊則據史載,則不但缺糧還只能吃水草為生。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乃曹魏時代特多兴修水利的工程,在三國中乃第一位。如公元233年有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库,就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充实。在河南的水利工程也使粮食产量倍增。
[编辑] 追封謚號的大臣
皇族:36位
- 曹淑:懿公主
- 曹彰:威王
- 曹植:思王
- 曹熊:懷王
- 曹炳:哀王
- 曹昂:愍王
- 曹琬:恭王
- 曹鑠:殤王
- 曹沖:哀侯 哀公 哀王
- 曹林:穆王
- 曹袞:恭王
- 曹玹:懷王
- 曹壹:悼公
- 曹峻:恭王
- 曹矩:閔王
- 曹敏:原王
- 曹上:殤公子
- 曹勤:殤公子
- 曹乘:殤公子
- 曹整:戴公子
- 曹範:悼公
- 曹京:殤公子
- 曹均:安公
- 曹抗:定公
- 曹棘:殤公子
- 曹徽:靈王
- 曹協:殤公 哀王
- 曹尋:殤王
- 曹蕤:悼王
- 曹鑒:懷王
- 曹霖:定王
- 曹禮:哀王
- 曹邕:懷王
- 曹貢:悼王
- 曹儼:哀王
- 曹殷:哀王
國戚:9位
- 卞廣:恭侯
- 卞遠:敬侯
- 甄儼:穆侯
- 甄像:貞侯
- 甄暢:恭侯
- 甄溫:恭公
- 郭浮:戴侯
- 毛嘉:節侯
- 毛滿:定侯
大臣:77位
- 張魯:原侯
- 張繡:定侯
- 夏侯惇:忠侯
- 夏侯淵:愍侯
- 曹仁:忠侯
- 曹純:威侯
- 曹洪:恭侯
- 曹休:壯侯
- 曹真:元侯
- 夏侯尚:悼侯
- 荀彧:敬侯
- 荀霬:貞侯
- 荀攸:敬侯
- 賈詡:肅侯
- 郭脩:威侯
- 司馬懿:文侯 宣文候
- 司馬師:忠武侯
- 司馬昭:文王
- 何夔:靖侯
- 鐘繇:成侯
- 鍾毓:惠侯
- 華歆:敬侯
- 王朗:成侯
- 王肅:景侯
- 程昱:肅侯
- 郭嘉:貞侯
- 董昭:定侯
- 劉曄:景侯
- 蔣濟:景侯
- 劉放:敬侯
- 劉正:貞侯
- 劉馥:景侯
- 張既:肅侯
- 賈逵:肅侯
- 任峻:成侯
- 蘇則:剛侯
- 杜畿:戴侯
- 張遼:剛侯
- 樂進:愍侯
- 于禁:厲侯
- 張郃:壯侯
- 徐晃:壯侯
- 李典:愍侯
- 李通:剛侯
- 臧霸:恭侯
- 文聘:壯侯
- 許褚:壯侯
- 龐德:壯侯
- 吳質:醜侯 威侯
- 衛覬:敬侯
- 傅嘏:元侯
- 桓階:壯侯
- 陳群:靖侯
- 陳泰:穆侯
- 陳矯:貞侯
- 徐宣:貞侯
- 衛臻:敬侯
- 盧毓:成侯
- 和洽:簡侯
- 常林:貞侯
- 杜襲:定侯
- 趙儼:穆侯
- 裴潛:貞侯
- 韓暨:恭侯
- 崔林:孝侯
- 高柔:元侯
- 孫禮:景侯
- 王觀:肅侯
- 辛毗:肅侯
- 滿寵:景侯
- 郭淮:貞侯
- 徐邈:穆侯
- 胡質:貞侯
- 王昶:穆侯
- 王基:景侯
- 州泰:壯侯
- 黃權:景候
[编辑] 地方行政區域
下表為262年曹魏的州郡設置數目。共領州十二,郡國八十七,縣國
[编辑] 幽州
范陽郡
代郡
右北平郡
昌黎郡
帶方郡
[编辑] 冀州
魏郡,西漢置郡。領縣九
鄴縣(郡治。北京)、魏縣、斥丘縣、安陽縣、蕩陰縣、內黃縣、黎陽縣、繁陽縣、陰安縣
陽平郡
廣平郡
清河郡
鉅鹿郡
趙國
常山郡
安平郡
平原郡
樂陵國
河間郡
渤海郡
[编辑] 青州
城陽郡
東萊郡
北海國
樂安郡
濟南國
[编辑] 并州
西河郡
樂平郡
新興郡
雁門郡
[编辑] 兗州
泰山郡
濟北國
東郡
任城郡
山陽郡
濟陰郡
陳留國
[编辑] 徐州
東莞郡
琅琊國
東海國
廣陵郡
下邳郡
彭城國
[编辑] 司州
原漢司隸校尉部,曹魏黃初元年改為司州。領郡國五、縣國七十
河南尹,西漢置郡。領縣二十四
洛陽縣(州治。郡治。中京)、河南縣、鞏縣、河陰縣、成皋縣、緱氏縣、陽城縣、新城縣、陸渾縣、梁縣、陽翟縣、滎陽縣、京縣、密縣、卷縣、陽武縣、苑陵縣、中牟縣、開封縣、原武縣、新鄭縣、偃師縣、平縣、穀城縣
弘農郡,西漢置郡。領縣八
弘農縣(郡治)、湖縣、陝縣、宜陽縣、黽池縣、華陰縣、盧氏縣、新安縣
河內郡,西漢置郡。領縣十六
汲縣、共縣、林慮縣、獲嘉縣、修武縣、野王縣、州縣、懷縣(郡治)、平皋縣、河陽縣、沁水縣、軹縣、山陽縣、溫縣、朝歌縣、武德縣
河東郡,西漢置郡。領縣十一
安邑縣(郡治)、東垣縣、汾陰縣、大陽縣、解縣、蒲板縣、河北縣、濩澤縣、端氏縣、聞喜縣、猗氏縣
平陽郡,曹魏黃初元年分河東郡置。領縣十一
平陽縣(郡治)、楊縣、永安縣、浦子縣、狐讘縣、襄陵縣、絳邑縣、臨汾縣、北屈縣、皮氏縣
[编辑] 雍州
北地郡
新平郡
安定郡
廣魏郡
天水郡
南安郡
[编辑] 涼州
武威郡
金城郡
西平郡
張掖郡
酒泉郡
西海郡
敦煌郡
[编辑] 豫州
領郡國九、縣國八十八
陳郡,西漢置郡。領縣六
陳縣(郡治)、武平縣、柘縣、陽夏縣、扶樂縣、長平縣
穎川郡,秦置郡。領縣十五
許昌縣(郡治。漢許縣。南京)、長社縣、穎陰縣、穎陽縣、臨穎縣、郾縣、鄢陵縣、新汲縣、襄城縣、繁昌縣、郟縣、定陵縣、昆陽縣、舞陽縣、父城縣
汝南郡,西漢置郡。領縣二十九
新息縣(郡治)、新陽縣、安城縣(州治)、慎縣、朗陵縣、陽安縣、上蔡縣、平輿縣、定穎縣、灈陽縣、南頓縣、汝陽縣、吳房縣、西平縣、□強縣、召陵縣、西華縣、宜春縣、新蔡縣、褒信縣、原鹿縣、富波縣、固始縣、汝陰縣、項縣、汝南縣、安陽縣、鮦陽縣、慎陽縣
梁國,西漢置郡。領縣七
睢陽縣(郡治)、蒙縣、虞縣、下邑縣、寧陵縣、鄢縣、碭縣
沛國,西漢置郡。領縣四
沛縣(郡治)、豐國、杼秋縣、公丘縣
譙郡,曹魏時分沛國置。領縣十四
譙縣(郡治,東京)、相縣、蕭縣、酇縣、山桑縣、龍亢縣、蘄縣、苦縣、宋縣、符離縣、汶縣、虹縣、輊縣、竹邑縣
魯郡,西漢置郡。領縣五
魯縣(郡治)、卞縣、鄒縣、番縣、薛縣
弋陽郡,曹魏置郡。領縣四
西陽縣、軑縣、期思縣、弋陽縣(郡治)
安豐郡,曹魏置郡。領縣四
安風縣(郡治)、雩婁縣、安豐縣、蓼縣
[编辑] 揚州
領郡國二、縣國十二
淮南郡,秦置郡。領縣七
壽春縣(州治)、成德縣、下蔡縣、義城縣、西曲陽縣、平阿縣、合肥縣(郡治)
廬江郡,西漢置郡。統縣三
六安縣(郡治)、陽泉縣、博安縣
[编辑] 荊州
江夏郡
襄陽郡
新城郡
南鄉郡
上庸郡
魏興郡
庙号 | 谥号 | 君主名 | 年號 | 年期 | 陵墓 |
---|---|---|---|---|---|
- | 高皇帝(世祖追諡) | 曹騰 | - | - | - |
- | 太皇帝(世祖追諡) | 曹嵩 | - | - | - |
太祖(世祖追諡) | 武皇帝(世祖追諡) | 曹操 | - | - | 高陵 |
高祖(世祖) | 文皇帝 | 曹丕 | 黄初 | 220年-226年 | 首陽陵 |
烈祖 | 明皇帝 | 曹叡 | 太和 | 227年-233年 | |
青龙 | 233年-237年 | ||||
景初 | 237年-239年 | 高平陵 | |||
无 | 齐哀王/邵陵厉公 | 曹芳 | 正始 | 240年-249年 | |
嘉平 | 249年-254年 | ||||
无 | 高贵乡公 | 曹髦 | 正元 | 254年-256年 | |
甘露 | 256年-260年 | ||||
无 | 元皇帝 | 曹奂 | 景元 | 260年-264年 | |
咸熙 | 264年-265年 | ||||
[编辑] 重要人物
- 曹操
- 曹丕
- 郭嘉
- 荀彧
- 程昱
- 司馬朗
- 司馬懿
- 司馬孚
- 司馬昭
- 司馬炎
- 夏侯淵
- 夏侯惇
- 張遼
- 于禁
- 張郃
- 李典
- 樂進
- 荀攸
- 曹仁
- 曹洪
- 曹真
- 曹休
- 曹純
- 曹爽
- 諸葛誕
- 許褚
- 典韋
- 毌丘儉
- 文鴦
- 鄧艾
- 鍾會
中国朝代 :魏晉南北朝 |
三国 :曹魏 ─ 東吴 ─ 蜀汉 |
晉朝 :西晋 ─ 东晋 ─ 五胡十六国 |
北朝 :北魏 ─ 東魏 ─ 西魏 ─ 北齐 ─ 北周 |
南朝 :劉宋 ─ 南齊 ─ 萧梁 ─ 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