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图1 每秒10帧的动画 |
图2 每秒2帧的动画 |
動畫的英文Animation源自於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r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
动画所指的是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6張)连续播放时,肉眼因視覺殘象產生錯覺,而誤以為畫面活動的作品。為了得到活動的畫面,每個畫面之間都會有些微的改變。而畫面的製作方式,最常見的是手繪在紙張或賽璐珞片(Celluloid)上,其它的方式還包含了黏土、模型、紙偶、沙畫等。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現在也有許多利用電腦動畫軟體,直接在電腦上繪製出來的動畫,或者是在動畫製作過程中使用電腦進行加工的方式,這些都已經大量運用在商業動畫的製作中。
通常動畫是由大量密集和乏味的劳动产生,就算在电脑动画科技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现在也是如此。
GIF是一种允许在电脑上看到动画效果的图片格式。现在网络上常用的一种动画格式被称为Flash,由Macromedia公司创造,通过此格式,可以让你在互联网上看动画。
目录 |
[编辑] 動畫的來源
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人類就已經使用各種圖像形式來記錄物體動作和時間的過程。
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就畫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最早證據。同樣的例子,出現在如埃及墓畫、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分解圖。在一張圖畫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名的黃金比例人體幾何圖上所繪的四隻胳膊,就表示雙手上下襬動的動作。十六世紀的西方更首度出現手翻書的雛形,這和動畫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中國的繪畫史上,藝術家一向有把靜態的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六法論」中主張的氣韻生動、聊齋的「畫中仙」中人物走出捲軸等,大抵上是靠想像力來彌補動態。真正發展出使圖上畫像動起來的工夫,還是在遙遠的歐洲。
[编辑] 動畫的製作
動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緻。通常分為製前、製作、製後等。製前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製後包括合成、剪接、試映等。
[编辑] 製前(前置作業)
[编辑] 動畫製作
[编辑] 製後(後製作)
- 剪接
- 試映
[编辑] 動畫製作人員
動畫製作分工非常細。雖然有時因為資金或人力不足,例如一些小資本的電視作品,而常有一人身兼數職的情形(事實上就連大資本的劇場動畫也會有),但是職務必須劃分清楚,才能減少工作協調上的困難。
[编辑] 主製作群
[编辑] 基層製作人員
[编辑] 动画的种类类型
地区:
种类:
- 传统动画
- 定格动画
- 黏土动画
- 沙动画
- 混合媒介动画
- 电脑flash动画
- 3D动画
播放:
[编辑] 相關類別
[编辑] 重要著作
- 《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彼得罗杰著,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Peter Roget,18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