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民族起义一般指1857年到1858年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
目录 |
[编辑] 起因
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过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但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产生对东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殖民地,保证贸易和利润,建立了雇佣军制度,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地语:shipahi),军官则由在英国东印公司专门设立的一所学校接受训练后的英国人担任。到1857年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三个英国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队,一共维持的军队已经超越英国的正规军,包括二十万西帕衣兵,而英国士兵只有四万人。
东印度公司征收各种阶层的印度人,而不是按照传统用婆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另外东印度公司给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当不公平,工资很低,并且他们参加远征时(往阿富汗或缅甸等国家),必须自己支付旅途费和行李运费。特别是1856年前往缅甸的远征,按照印度传统,如果前往缅甸会导致丧失种姓和被逐出所在群落。这使得很多雇佣兵非常不满。而远征结束后,东印度公司开始取消雇用兵的原有的一些特权,减少他们的薪水,并规定职务升级不能超过中士。英国士兵住在舒适的房子,印度士兵却只能住简陋的帐篷。
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深怕用嘴接触不纯净动物的脂肪,因而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腊作润滑剂的子弹。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
3月,第34团的一名士兵 Mangal Pande 攻击他的英国中士,伤害了一名军士长并开枪自尽。作为公共的惩罚,东印公司决定取消这个兵团,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满。
[编辑] 起义爆发
1857年5月9日第3轻骑兵团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5月10日处于Meerut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三骑兵团士兵,并攻击欧洲人居住区,把所有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杀光了,把房子烧毁了。在Meerut的英国士兵有2083人并有12门野战炮,印度士兵有2500余人,也许是由于当地的英国军官觉得可以控制局势,于是没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国守军,而对反抗者的行动反应又慢,使得起义军队前往德里前进。
5月11日起义军队到达德里,当地的印度人加入反英运动,攻击红堡,杀掉5名英国人并要求居住在当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复位,他勉强同意成为叛乱的首领。西帕衣团继续屠杀城里的英国人和基督教徒。
[编辑] 支持与反对
反英分子看法不一致。许多印度人加入抗英运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恢复莫卧儿帝国或者马拉特帝国。印东公司在1853年占领了 Jhansi地区,叛乱爆发以后,该地区的女王 Lakshmî Bâî 发动暴力反抗。 许多伊斯兰教徒因为宗教原因参加反抗运动。
但是,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持这次起义。旁遮普的锡克教徒对莫卧儿帝国恨之入骨,他们和英国人站在同一条战线。在Oudh地区,逊尼派的人民不希望什叶派的莫卧儿复位。南部地区的印度人当时并没有受到东印度公司的管辖,所以只是零星反叛,没有大的起义活动。
[编辑] 印东公司重新占领德里
英国人反映迟钝,没有马上反击。最后,两个兵团从Meerut和Simla出发,进攻德里,一路上杀了无数的印度人。 与此同时,一些英国部队离开印度的土地,被调动去俄罗斯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人走了近两个月的路程后,在德里附近的Badl-ke-Serai村同印度反抗者交战,并逼他们撤退德里。在这座大城市里,反抗者很容易得到援军和粮食,英国军队为数不多,无法攻打反抗者的基地。
Les Anglais n'étaient pas assez nombreux pour faire un siège efficace de Delhi, les rebelles obtenant facilement des ressources et des renforts. Plus tard, les Anglais furent rejoints par la colonne des soldats Sikhs du Penjab et par des éléments gurkhas.
Cependant, l'artillerie lourde tant attendue ne garantissaient pas une victoire facile face à la supériorité numérique des cipayes. Les Anglais finirent par passer la porte du Cachemire et une semaine de combats de rues débuta. Les Sikhs se débandèrent après la mort de leur commandant. Quand les Anglais atteignirent le Fort rouge, Bahadur Shah s'était déjà enfui au tombeau d'Humayun. Les Anglais avaient repris la ville.
Bahâdur Shâh fut enfin arrêté et, le jour suivant, l'officier britannique William Hodson abattit ses fils Mîrzâ Moghul, Mîrzâ Khizr Sultan et Mîrzâ Abu Bakr de sa propre autori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