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昭(211年—265年八月初)是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
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代替他,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官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257年,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反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反叛,击败了孙吴营救诸葛诞的军队,司马昭被晋升为晋公和相国。司马昭不受。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并率领宫人三百餘人讨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馬上派兵入宮鎮壓,雙方在宮內東止車門相遇,中護軍賈充在南闕下率軍迎戰曹髦,賈充命令成濟殺曹髦,成濟一劍從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車上。後來司馬昭以罪誅殺成濟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皇帝。
263年夏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鍾会等进攻蜀汉成功。刘禅投降。司马昭被封为晋王。
司马昭死后葬在崇阳陵,被谥为文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