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哈尔滨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
[编辑] 百强城市排位
请提供该句出处. "在中国百强城市排名中名列第九位。"—Lele79 14:36 2007年4月18日 (UTC)
[编辑] 图像问题
我以为,本页图像实在是太大。请修改。方宏时-Colipon 2003年8月9日 22:08 (UTC)
- 是我上载的,但我不知道怎么缩小,请谁来帮助一下吧,谢谢哦:)LiYan 03:17 2003年8月10日 (UTC)
我想上传些图片,该怎么弄?北纬39度
[编辑] 非常時期?
引用內文:
- 哈爾濱曾經有過大小50餘個教堂,包括基督,東正,猶太,伊斯蘭等各種主流宗教(當然還有寺廟,道觀等本土宗教建築),推測來說,大概是中國教堂最多的城市。可惜大部分被破壞,尤其是在那段非常時期,現在餘下的有十幾座。
這裡的非常時期指的是那一段時候?-- G.S.K.Lee 10:42 2005年6月27日 (UTC)
- 我并不能确定,不过好像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教堂等宗教建筑遭到了破坏。这个“非常时期”可能指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Jul 23:03 2007年2月13日 (UTC)
[编辑] 白卫军夺取了该城?
从未听到看到下述的史实,能否提供出处? “1918年12月,俄国内战期间,白卫军在中国人的协助下夺取了该城”--Manchurian Tiger 17:14 2005年7月14日 (UTC)
- http://www.upp.gov.cn/upp_web/g/g04/g04_007.htm 里面只提到了“11月 由海参崴过哈开往满洲里的俄白匪军官三十余名.士兵三千余名;捷克兵团军官一百余名,士兵四千余名;英、美、法、意、日、比等国军官五百余名,士兵一万余名。”--zy26 was here. 17:24 2005年7月14日 (UTC)
- 这个事件我知道。但只是一些白俄军官兵溃败流亡至哈尔滨,并未发生“夺取”该城的事件。实际上,哈尔滨直到满洲国时代一直是由选举产生的市政议会来管理。其间并未发生暴力夺权事件。我就修改了。见谅。--Manchurian Tiger 03:52 2005年7月15日 (UTC)
[编辑] 人口统计
我加入了1913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我认为很有趣。数据来自Olga Bakich <Emigre Identity: The Case of Harbin>, Harbin and Manchuria: Place, Space, and Identity.--Manchurian Tiger 03:52 2005年7月15日 (UTC)
[编辑] 建市时间
建市时间不应从推算的有人类活动时算起。这样的话,所有城市几乎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Manchurian Tiger 02:24 2005年7月17日 (UTC)
- (+)支持--个人比较赞成哈尔滨建成时间按照近代城市形成后的时间计算。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本人并不是完全同意Manchurian Tiger的说法。城市成立的时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洛阳市,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市是近代兴建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其城在很多朝代历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称其为“千年古城”并不为过。哈尔滨的情况,我想从近代建城时开始算起比较合适。关于哈尔滨建城时间有很多说法,大体分3个,讨论较多的一是设治说,即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批准设立哈尔滨关道之日即是哈尔滨建城之时;二是中东铁路说,又分为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奠基和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两说;而第三个说法是从金朝在哈建都时(1115年)开始算起。官方认可的说法是第一种,即1905年10月31日,并且在2005年10月31日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仪式。--Jul 22:34 2007年2月13日 (UTC)
[编辑] 版面问题
由于目录的位置问题导致现在的版面似乎不大整洁。望大家有空时修改一下,让版面更漂亮一点。--Realwonder 11:38:41 2005年9月12日 (UTC)
[编辑] 申请补充几位哈尔滨出生的名人
李冰冰(中国大陆女演员)、 马苏(中国大陆女演员,孔令辉女友)、 黄宏(男演员)、 姜培琳(中国大陆名模)、 Ihavepower 19:30 2006年11月29日 (UTC)
[编辑] 圣·索菲亚教堂
- 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原文没有介绍,我添加了,不对的地方请指正。—Daemoniie 18:39 2007年3月30日 (UTC)DaemonI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