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
---|
基本教義 |
三寶 涅槃 緣起 輪迴 |
修行位階 |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
人物 |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印光 |
宗派 |
大乘 小乘 藏傳 漢傳 |
经典 |
經藏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三經 阿含經 百喻經 |
聖地 |
八大圣地 |
维基主题:佛教 |
《增一阿含經》(Ekottaragama-sutra),又稱《增壹阿含經》,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四阿含中成書最晚。
《增一阿含經》分四分四誦,共五十一卷。最早由符秦曇摩難提於建元二十年(384年)誦出,竺佛念翻譯漢文,曇嵩筆錄。東晉隆安二年(398年)瞿曇僧伽提婆重譯。印順導師認為《增一阿含經》應屬於大眾部所傳,他更進一步認為:「在說一切有部中,《增一阿含》是譬喻師,《中阿含》是阿毗達磨者,《雜阿含》是禪師所特重」(《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其中《遊行經》則記錄了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傳教、涅槃的經過。
星雲大師在《佛教·經典》歸納此經的特色有六:
- 一、依增一法數持誦佛法,方便憶念,亦便於教化;
- 二、有大乘菩薩道的思想;
- 三、人間佛陀的闡揚;
- 四、空義的發揮;
- 五、有他方恆河沙佛土的思想;
- 六、書寫經養經典的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