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哲伦星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系 | 星系表 |
---|---|
![]() 大麥哲倫雲 |
|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
星座 | 山案座/劍魚座 |
赤經 | 05h 23m 34.5s[1] |
赤緯 | -69° 45′ 22″[1] |
紅位移 | 278 ± 3 km/s[1] |
距離 | 168 ± 3 kly (51.5 ± 0.9 kpc) |
分類 | SB(s)m[1] |
視直徑 (V) | 10°.75 × 9°.17[1] |
視星等 (V) | 0.9[1] |
附註 | 環繞銀河系的星系中最亮的]] |
其他名稱 | |
|
大麥哲倫星系 (簡寫為LMC)是一個環繞著我們的星系-銀河系運轉的矮星系,距離約為5,000秒差距(~16,000光年),直徑大約是銀河系的1/20,恆星數量約為1/10(大約是100億顆恆星)。在型態的分類上屬於不規則星系,但似乎有一些螺旋結構的痕跡。在NASA銀河系外資料庫中依據哈柏星系分類為Irr/SB(s)m。
有些推測認為LMC以前是棒旋星系,受到銀河系的重力擾動才成為不規則星系,因此在中央仍保有短棒的結構。LMC是本星系群中第四大的星系,其餘三個依序為仙女座星系(M31)、銀河系及三角座大星系(M33)。
在南半球的夜空中,LMC是一個昏暗的天體,跨立在蒼蠅座和劍魚座兩個星座的邊界之間。他的名稱來自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在他繞行地球一週的遠航中觀察了他與小麥哲倫星系(SMC)。(其實早在約西元964年,'Abd Al-Rahman Al Sufi就已經在恆星之書(Book of Fixed Stars)中記錄了這兩個星系)。
目录 |
[编辑] 距離
跟所有的星系一樣,確認LMC正確的距離是一項挑戰,多年來測量所得的數值變化極大。主要的困難肇因於作為銀河系外測量距離標準燭光的造父變星和天琴座RR變星,在銀河系內的視差還未能正確的校準;另一個原因則是LMC的金屬含量偏低對發光效率的影響尚不確知。在過去的十年,已經將距離確認在155,000~165,000光年的範圍內,以一個最近的距離模數估計的值是18.56,大約是51.5千秒差距。[2]
[编辑]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NASA/IPAC Extragalactic Database - Results for Large Magellanic Cloud - 於2006-10-29zh-tw:造;zh-cn:采訪。
- ↑ Direct distances to Cepheids i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鏈結
- NASA銀河系外資料庫 (英文)
- 天文詞條百科全書(英文)
- SEDS LMC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