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奥斯卡奖中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的奖项,提名电影应在所在国10月-9月间公映。[1] 该奖仅颁给电影的导演,但被认为是对出品国的奖励。
外語片獎項的設立起始於1947年,前幾年以榮譽獎的形式頒發給一些優異的外國電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觀眾對奧斯卡的注意。榮譽獎頒發至1955年,期間義大利、法國、日本各得三次獎座。然於1956年起,最佳外語片成為競賽單元,正式制訂評審辦法。
最佳外語片的獎項的決選與其他的奧斯卡獎項不同。一般而言,奧斯卡的獎項是由職業委員會(如演員委員會、導演委員會)投票選出入圍名單,最終再由全體會員投票選出得獎者。但外語片則是另成立評選委員會,由較少的評審委員選出入圍名單,再由參予過外語片放映活動的會員們來選出得獎影片。因此外語片的獎項與普選的其他獎項較為不同,是由少數的評審委員所選出來的。
多年來,美國影藝學院(AMPAS)都會邀請每個國家推派一部劇情片來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賽。「每個國家推薦一部影片」的規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所製作的電影,也許足以獲得數個提名,但卻受限於最多僅能獲得一個提名。而另外一個令人垢病的地方,是由於本身的制度關係,使得每個國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會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獲得國家的推薦,或是運用報名的機會來支持某位導演或是某個片廠。
然後支持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則認為,這種制度能保護較小的國家能得以和電影多產的國家相庭抗爭。這樣的制度對一些電影產量不多的國家來說(像近年被提名的喬治亞、尼泊爾和南非等國),就容易映演給更多的學院會員來看見。
而每年差不多有一百個國家會遞交影片到影藝學院,近十五年來每年都有影片報名的國家則有以下十六個: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克羅埃西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冰島、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西班牙、瑞典和台灣。
一些國家過去曾有報名五次以上的記錄,但卻未曾獲得提名,分別是:保加利亞、智利、哥倫比亞、埃及、印尼、南韓、黎巴嫩、祕魯、菲律賓、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泰國、土耳其和委內瑞拉。而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斯洛伐克雖未獲得正式提名,但在這些國家獨立前曾以南斯拉夫或捷克斯洛伐克之名義入圍。報名最多次卻未曾獲得提名的國家是葡萄牙。
本頁所示,當年第一部電影為得獎影片,之後為提名影片。第一項為中文片名,第二項為原始片名或英文譯名,第三項為報名國家,最後一項則為電影之導演。顯示的年份為報名年份,如1967年即意為1968年頒發奧斯卡給1966至1967年上映的外語片。
[编辑] 1940年代
1947 《擦鞋童》 | (Sciuscià)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西嘉 |
1948 《柵欄外》 | (Monsieur Vincent) | 法国 | 莫里斯·克勞 |
1949 《單車失竊記》 | (Ladri di biciclette)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西嘉 |
[编辑] 1950年代
1950 《瑪拉巴加之牆》 | (Au delà des grilles) | 法国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雷尼·克萊曼 |
1951 《羅生門》 | (Rashomon) | 日本 | 黑澤明 |
1952 《禁忌的遊戲》 | (Jeux interdits) | 法国 | 雷尼·克萊曼 |
1953 未頒發 | |||
1954 《地獄門》 | (Jigokumon) | 日本 | 衣笠貞之助 |
1955 《宮本武藏》 | (Miyamoto Musashi) | 日本 | 稻垣浩 |
|
|||
1956 | |||
《大路》 | (La Strad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費里尼 |
《卡佩內克上尉》 | (Der Hauptmann von Köpenick) | 德国 | 赫穆特·考特納 |
《洗衣女人的一生》 | (Gervaise) | 法国 | 雷尼·克萊曼 |
《緬甸的豎琴》 | (The Burmese Harp) | 日本 | 市川崑 |
《惡魔奎維托克》 | (Qivitoq) | 丹麦 | 埃立克·巴林 |
|
|||
1957 | |||
《卡比莉亞之夜》 | (Le Notti di Cabiri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費里尼 |
《惡魔夜晚來》 | (Nachts, wenn der Teufel kam) | 德国 | 羅勃·席歐麥 |
《里拉大門》 | (Porte des Lilas) | 法国 | 雷內·克萊爾 |
《印度之母》 | (Bharat Mata) | 印度 | 梅布·克漢 |
《Nine Lives》 | (Ni liv) | 挪威 | 阿爾納·斯庫恩 |
|
|||
1958 | |||
《我的舅舅》 | (Mon Oncle) | 法国 | 賈克·大地 |
《英雄們》 | (Helden) | 德国 | 弗朗茨·彼得·威茨 |
《復仇》 | (La Venganza) | 西班牙 | 胡安·安東尼奧·巴登 |
《一年長的路》 | (La Strada lunga un anno) | 南斯拉夫 | 迪聖提斯 |
《曼哈頓的大人物》 | (I soliti ignot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馬利奧·莫尼塞利 |
|
|||
1959 | |||
《黑人奧爾菲》 | (Orfeu Negro) | 法国 | 馬歇·卡謬 |
《橋》 | (Die Brücke) | 德国 | 賓哈·維基 |
《大戰爭》 | (La Grande Guerr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馬利奧·莫尼塞利 |
《叢林裡的誘惑》 | (Paw) | 丹麦 | 阿斯翠·賀寧·傑生 |
《河上村莊》 | (Dorp aan de rivier) | 荷兰 | 馮斯·羅德麥克斯 |
[编辑] 1960年代
1960 | |||
《處女之泉》 | (Jungfrukällan) | 瑞典 | zh-cn:英格瑪·伯格曼;zh-tw:英格瑪·柏格曼 |
《卡波》 | (Kapò)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吉洛·龐帝科佛 |
《真相》 | (La Verité) | 法国 | 亨利·喬治·克魯佐 |
《馬卡里奧》 | (Macario) | 墨西哥 | Roberto Gavaldón |
《第九圈》 | (Deveti krug) | 南斯拉夫 | France Stiglic |
|
|||
1961 | |||
《穿過黑暗的玻璃》 | (Såsom i en spegel) | 瑞典 | 英格瑪·柏格曼 |
《哈利與管家》 | (Harry og kammertjeneren) | 丹麦 | 班特·克里斯坦森 |
《永遠的人》 | (Immortal Love) | 日本 | 木下惠介 |
《重要的人》 | (Ánimas Trujano) | 墨西哥 | 伊斯梅爾·羅德里格茲 |
《普拉西多》 | (Plácido) | 西班牙 | 路易·加西亞·貝蘭卡 |
|
|||
1962 | |||
《花落鶯啼春》 | (Les dimanches de ville d'Avray) | 法国 | 塞吉·布吉農 |
《伊列克卓》 | (Elektra) | 希臘 | 米高·卡柯揚尼斯 |
《諾言》 | (O pagador de promessas) | 巴西 | 安塞爾莫·杜阿特 |
《拿坡里的四天》 | (Le quattro giornate di Napol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南尼·勞埃 |
《特拉雲坎的珍珠》 | (Tlayucan) | 墨西哥 | 路易斯·阿爾科利薩 |
|
|||
1963 | |||
《八又二分之一》 | (Otto e mezzo)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費里尼 |
《水中刀》 | (Nóż w wodzie) | 波兰 | 羅曼·波蘭斯基 |
《塔蘭托》 | (La Tarantos) | 西班牙 | 弗朗西斯科·羅維拉·貝雷塔 |
《The Red Lanterns》 | (Ta kokkina fanaria) | 希臘 | 瓦希利·喬吉亞迪斯 |
《古都》 | (Twin Sisters of Kyoto) | 日本 | 中村登 |
|
|||
1964 | |||
《昨日今日明日》 | (Ieri, oggi, doman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西嘉 |
《烏鴉居民區》 | (Kvarteret korpen) | 瑞典 | 波·懷德堡 |
《薩拉》 | (סאלח שבתי) | 以色列 | 艾法姆·季松 |
《秋水伊人》 |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 法国 | 賈克·德米 |
《砂之女》 | (砂の女) | 日本 | 敕使河原宏 |
|
|||
1965 | |||
《大街上的商店》 | (Obchod na korze) | 捷克斯洛伐克 | 揚·卡達, 艾瑪·克洛斯 |
《土地之血》 | (To homa vaftike kokkino) | 希臘 | 瓦希利·喬吉亞迪斯 |
《Dear John》 | (Käre John) | 瑞典 | 拉斯·馬格納·林格倫 |
《怪談》 | (Ghost Story) | 日本 | 小林正樹 |
《義大利式之結婚》 | (Matrimonio all'Italian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西嘉 |
|
|||
1966 | |||
《男歡女愛》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法国 | 克勞德·李路許 |
《阿爾及爾之戰》 | (La Battaglia di Alger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吉洛·龐帝科佛 |
《法老》 | (Faraon) | 波兰 | 傑茲·卡瓦萊洛威治 |
《金髮女郎之戀》 | (Lásky jedné plavovlásky) | 捷克斯洛伐克 | 米洛斯·福曼 |
《三》 | (Tri) | 南斯拉夫 | 亞歷山大·彼得洛維奇 |
|
|||
1967 | |||
《嚴密監視的列車》 | (Ostře sledované vlaky) | 捷克斯洛伐克 | 伊力·曼佐 |
《迷幻的愛》 | (El Amor Brujo) | 西班牙 | 弗朗西斯科·羅維拉·貝雷塔 |
《智恵子抄》 | (Portrait of Chieko) | 日本 | 中村登 |
《快樂的吉普賽人》 | (Skupljaci perja) | 南斯拉夫 | 亞歷山大·彼得洛維奇 |
《戀人們的旋律》 | (Vivre pour vivre) | 法国 | 克勞德·李路許 |
|
|||
1968 | |||
《戰爭與和平》 | (Война и мир) | 苏联 |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
《偷吻》 | (Baisers volés) | 法国 | zh-cn:特吕弗;zh-hk:杜魯福;zh-tw:楚浮 |
《消防員的舞會》 | (Hoří, má panenko) | 捷克斯洛伐克 | 米洛斯·福曼 |
《保羅大街上的男孩》 | (A Pál utcai fiúk) | 匈牙利 | 佐爾坦·法布里 |
《帶槍的女孩》 | (La ragazza con la pistol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馬利奧·莫尼塞利 |
|
|||
1969 | |||
《焦點新聞》 | (Z) | 阿爾及利亞 | 柯斯塔·加華斯 |
《跨越納若維河》 | (Bitka na Neretvi) | 南斯拉夫 | 維爾伊科·布拉吉 |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 苏联 | 伊凡·佩耶夫 |
《慕德之夜》 | (Ma nuit chez Maud) | 法国 | 侯麥 |
《阿達倫31》 | (Ådalen '31) | 瑞典 | 波·懷德堡 |
[编辑] 1970年代
1970 | |||
《調查可疑者》 | Indagine su un cittadino al di sopra di ogni sospetto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艾利歐·培特利 |
《初戀》 | (Erste Liebe) | 瑞士 | 麥斯米倫·雪爾 |
《和平》 | (Hoa-Binh) | 法国 | 拉烏爾·庫塔 |
《平靜的田園》 | (Paix sur les champs) | 比利时 | Jacques Boigelot |
《紅顏孽債》 | (Tristana) | 西班牙 | 布紐爾 |
|
|||
1971 | |||
《費尼茲花園》 | (Il Giardino dei Finzi-Contin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西嘉 |
《柴可夫斯基》 | (Чайковский) | 苏联 | 伊格爾·塔拉克 |
《電車狂》 | (どですかでん) | 日本 | 黑澤明 |
《警察》 | (השוטר אזולאי) | 以色列 | 艾法姆·季松 |
《移民》 | (Utvandrarna) | 瑞典 | 揚·特洛爾 |
|
|||
1972 | |||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 法国 | 布紐爾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 苏联 |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
《我愛你羅莎》 | (אני אוהב אותך רוזה) | 以色列 | 莫什·米扎西 |
《我最親愛的小姐》 | (Mi querida señorita) | 西班牙 | 海梅·德·阿米尼昂 |
《新天地》 | (Nybyggarna) | 瑞典 | 揚·特洛爾 |
|
|||
1973 | |||
《日以作夜》 | (La Nuit américaine) | 法国 | 楚浮 |
《切羅基大街的房子》 | (הבית ברחוב שלוש) | 以色列 | 莫什·米扎西 |
《行人》 | (Der Fußgänger) | 德国 | 麥斯米倫·雪爾 |
《邀請》 | (L'Invitation) | 瑞士 | 克勞德·葛雷達 |
《土耳其狂樂》 | (Turks fruit) | 荷兰 | 保羅·范赫文 |
|
|||
1974 | |||
《阿瑪珂德》 | (Amarcord)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費里尼 |
《呂西安·拉孔伯》 | (Lacombe Lucien) | 法国 | 路易·馬盧 |
《躲貓貓》 | (Macskajáték) | 匈牙利 | 卡羅利·馬克 |
《洪水》 | (Potop) | 波兰 | 澤西·霍夫曼 |
《休戰協定》 | (La Tregua) | 阿根廷 | Sergio Renán |
|
|||
1976 | |||
《德蘇烏札拉》 | (Дерсу Узала) | 苏联 | 黑澤明 |
《瑪路西亞的來信》 | (Actas de Marusia) | 墨西哥 | 密戈爾·立頓 |
《女人的香味》 | (Profumo di donn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狄諾·里西 |
《望鄉》 |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 | 日本 | 熊井啟 |
《福地》 | (Ziemia obiecana) | 波兰 | 安德烈·華依達 |
|
|||
1976 | |||
《黑與白》 | (Noir et blancs en couleur) | 科特迪瓦 | 尚·賈克·阿諾 |
《表弟,表妹》 | (Cousin, Cousine) | 法国 | 尚·夏禮·塔薛拉 |
《撒謊者雅格布》 | (Jakob, der Lügner) | 東德 | 法蘭克·拜耶 |
《夜與晝》 | (Noce i dnie) | 波兰 | 澤基·安特科扎克 |
《七美圖》 | (Pasqualino Settebellezze)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維黛美拉 |
|
|||
1977 | |||
《羅莎夫人》 | (La Vie devant soi) | 法国 | 莫什·米扎西 |
《朦朧的慾望》 | (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 西班牙 | 布紐爾 |
《特別的一天》 | (Una Giornata particolare)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艾陀略·史寇拉 |
《伊菲革尼亞》 | (Iphigenia) | 希臘 | 米高·卡柯揚尼斯 |
《霹靂行動》 | (מבצע יונתן) | 以色列 | 麥納漢·葛藍 |
|
|||
1978 | |||
《掏出你的手帕》 | (Preparez vos mouchoirs) | 法国 | 貝特杭·布里葉 |
《白比姆黑耳朵》 | (Белый Бим, черное ухо) | 苏联 |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
《玻璃房》 | (Die Gläsene Zelle) | 德国 | Hans W. Geissendörfer |
《匈牙利人》 | (Magyarok) | 匈牙利 | 佐爾坦·法布里 |
《義大利萬歲》 | (I Nuovi mostr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馬利奧·莫尼塞利、 狄諾·里西、艾陀略·史寇拉 |
|
|||
1979 | |||
《錫鼓》 | (Die Blechtrommel) | 德国 | 沃克·雪朗多夫 |
《遺忘威尼斯》 | (Dementicare Venezi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弗朗哥·布沙堤 |
《媽媽一百歲》 | (Mamá cumple cien años) | 西班牙 | 卡洛斯·索拉 |
《威克的女孩》 | (Panny z Wilko) | 波兰 | 安德烈·華依達 |
《普通的故事》 | (Une Histoire simple) | 法国 | 克勞德·梭特 |
[编辑] 1980年代
1980 | |||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 苏联 | 符拉季米爾·門少夫 |
《信賴》 | (Bizalom) | 匈牙利 | 伊斯特凡·沙寶 |
《最後地下鐵》 | (Le Dernier métro) | 法国 | 楚浮 |
《影武者》 | (Kagemusha) | 日本 | 黑澤明 |
《巢穴》 | (El nido) | 西班牙 | 海梅·德·阿米尼昂 |
|
|||
1981 | |||
《千面惡魔梅菲斯托》 | (Mephisto) | 匈牙利 | 伊斯特凡·沙寶 |
《船已滿員》 | (Das Boot ist voll) | 瑞士 | 馬克斯·埃姆奧夫 |
《鐵人》 | (Człowiek z żelaza) | 波兰 | 安德烈·華依達 |
《泥河》 | (Muddy River) | 日本 | 小栗康平 |
《三兄弟》 | (Tre fratelli)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法蘭西斯可·羅西 |
|
|||
1982 | |||
《重新開始》 | (Volver a empezar) | 西班牙 | 何塞·路易斯·加爾西 |
《阿爾西諾與飛鷹》 | (Alsino y el cóndor) | 尼加拉瓜 | 密戈爾·立頓 |
《個人生活》 | (Частная жизнь) | 苏联 | 尤里·萊斯曼 |
《完美無瑕》 | (Coup de Torchon) | 法国 | 伯納·特維涅 |
《鷹揚》 | (Ingenjör Andrées luftfärd) | 瑞典 | 揚·特洛爾 |
|
|||
1983 |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Fanny och Alexander) | 瑞典 | 英格瑪·柏格曼 |
《舞廳》 | (Le Bal) | 阿爾及利亞 | 艾陀略·史寇拉 |
《蕩婦卡門》 | (Carmen) | 西班牙 | 卡洛斯·索拉 |
《一見鍾情》 | (Coup de foudre) | 法国 | 戴安娜·古里斯 |
《The Revolt of Job》 | (Jób lázadása) | 匈牙利 | 埃莫·吉尤塞, 巴納·卡貝 |
|
|||
1984 | |||
《危險行動》 | (La Diagonale du fou) | 瑞士 | 理察·丹寶 |
《情海冤魂》 | (Camila) | 阿根廷 | 瑪麗亞·露易莎·班姆柏格 |
《圍牆之外》 | (מאחורי הסורגים) | 以色列 | 烏里·巴巴須 |
《重複放映》 | (Sessión continua) | 西班牙 | 何塞·路易斯·加爾西 |
《zh-cn:戰地浪漫曲;zh-tw:前線羅曼史》 | (Военно-полевой роман) | 苏联 | 彼得·托道羅夫斯基 |
|
|||
1985 | |||
《官方說法》 | (La Historia oficial) | 阿根廷 | 路易斯·普恩佐 |
《三個男人,一個搖籃》 | (Trois hommes et un couffin) | 法国 | 柯林·瑟洛 |
《憤怒的收穫》 | (Bittere Ernte) | 德国 | 安格妮茲卡·賀蘭 |
《雷德上校》 | (Oberst Redl) | 匈牙利 | 伊斯特凡·沙寶 |
《爸爸出差去》 | (Otac na sluzbenom putu) | 南斯拉夫 |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
|
|||
1986 | |||
《攻擊》 | (De Aanslag) | 荷兰 | 馮斯·羅德麥克斯 |
《38度》 | (38) | 奥地利 | 沃夫岡·格魯克 |
《巴黎野玫瑰》 | (37º2 le matin) | 法国 | 尚·賈克·貝內 |
《美國帝國淪亡記》 | (Le Déclin de l'empire américain) | 加拿大 | 丹尼斯·阿坎德 |
《甜蜜家園》 | (Vesničko má středisková) | 捷克斯洛伐克 | 伊力·曼佐 |
|
|||
1987 | |||
《芭比的盛宴》 | (Babettes Gæstebud) | 丹麦 | 卡柏瑞爾·亞斯里 |
《課程結束》 | (Asignatura aprobata) | 西班牙 | 何塞·路易斯·加爾西 |
《再見了,孩子們》 | (Au revoir les enfants) | 法国 | 路易·馬盧 |
《家庭》 | (La famigli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艾陀略·史寇拉 |
《探路人》 | (Veiviseren/Ofelaš) | 挪威 | 尼爾·蓋普 |
|
|||
1988 | |||
《比利小英雄》 | (Pelle erobreren) | 丹麦 | 比爾·奧古斯都 |
《魔幻術師》 | (Hanussen) | 匈牙利 | 伊斯特凡·沙寶 |
《曲中情未了》 | (Le Maître de Musique) | 比利时 | 傑羅·寇比奧 |
《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 | 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 | 西班牙 | 阿莫多瓦 |
《早安孟買》/《孟買風情畫》 | (Salaam Bombay!) | 印度 | 米拉·奈兒 |
|
|||
1989 | |||
《zh-cn:天堂电影院;zh-tw:新天堂樂園》 | (Cinema Paradiso)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朱賽貝·托納多雷 |
《羅丹與卡蜜兒》 | (Camille Claudel) | 法国 | 布魯諾·努頓 |
《婚姻的記憶》 | (Dansen med Regitze) | 丹麦 | 賈士伯·羅仕立 |
《蒙特婁的耶穌》 | (Jésus de Montréal) | 加拿大 | 丹尼斯·阿坎德 |
《聖地亞哥的傳奇一生》 | (Lo que le pasó a Santiago) | 波多黎各 | 雅各·莫拉萊斯 |
[编辑] 1990年代
1990 | |||
《希望之旅》 | (Reise der Hoffnung) | 瑞士 | 薩維耶·柯勒 |
《大鼻子情聖》 | (Cyrano de Bergerac) | 法国 | 揚·波·拉佩瑙 |
《菊豆》 | (Ju Dou) | 中国 | 張藝謀 |
《放開心胸》 | (Porte aperte)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吉安尼·阿米里奧 |
《我不是壞女孩》 | (Das Schreckliche Mädchen) | 德国 | 麥可·范赫文 |
|
|||
1991 | |||
《地中海樂園》 | (Mediterraneo)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加布里耶·勒薩勒瓦托勒斯 |
《zh-cn:回歸大地;zh-tw:大自然之子》 | (Börn náttúrunnar) | 冰島 | 弗里奧里克森 |
《大紅燈籠高高掛》 | (Raise the Red Lantern) | 香港 | 張藝謀 |
《青青校樹》 | (Obecná škola) | 捷克斯洛伐克 | 揚·斯維拉克 |
《公牛》 | (Oxen) | 瑞典 | 史汶·尼克維斯特 |
|
|||
1992 | |||
《印度支那》 | (Indochine) | 法国 | 何吉·瓦格內 |
《達恩斯教士》 | (Daens) | 比利时 | 斯丁·康尼斯 |
《世界某地》* | (Un Lugar en el mundo) | 烏拉圭 | Adolfo Aristrain |
《冒牌貨》 | (Schtonk!) | 德国 | 海穆特·迪特 |
《蒙古精神》 | (Урга: территория любви) | 苏联 | 尼基塔·米亥科夫 |
*本片被揭露是在阿根廷所製作的,因此從決選名單中剔除。 | |||
|
|||
1993 | |||
《四千金的情人》 | (Belle Époque) | 西班牙 | 費南多·楚巴 |
《霸王別姬》 | (Farewell My Concubine) | 香港 | 陳凱歌 |
《海德維恩》 | (Hedd Wyn) | 英国 | 保羅·特納 |
《喜宴》 | (The Wedding Banquet) | 台灣 | 李安 |
《青木瓜的滋味》 | (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 | 越南 | 陳英雄 |
|
|||
1994 | |||
《烈日灼身》 | (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 | 俄罗斯 | 尼基塔·米亥科夫 |
《暴雨將至》 | (Pred doždot) | 馬其頓 | 米科·曼徹夫斯基 |
《絕代豔姬》 | (Farinelli il castrato) | 比利时 | 傑羅·寇比奧 |
《草莓與巧克力》 | (Fresa y chocolate) | 古巴 | 拖馬斯·G·阿利亞、胡安·C·塔比奧 |
《飲食男女》 | (Eat Drink Man Woman) | 台灣 | 李安 |
|
|||
1995 | |||
《安東尼亞之家》 | (Antonia) | 荷兰 | 瑪琳·葛芮絲 |
《萬事美好》 | (Lust och fägring stor) | 瑞典 | 波·懷德堡 |
《生命如塵》 | (Poussières de vie) | 阿爾及利亞 | 雷契·鮑查瑞 |
《花好月圓》 | (O Quatrilho) | 巴西 | 法比歐·巴雷托 |
《新天堂星探》 | (L'Uomo delle stelle)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朱賽貝·托納多雷 |
|
|||
1996 | |||
《遊子》 | (Kolja) | 捷克 | 揚·斯維拉克 |
《山嵐之愛》 | (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 | 俄罗斯 | 謝爾蓋·波德洛夫 |
《戀愛中的廚師》 | (Shekvarebuli kulinaris ataserti retsepti) | zh-tw:喬治亞;zh-hk:格魯吉亞;zh-cn:格鲁吉亚 | 娜娜·裘楊茲 |
《荒誕無稽》 | (Ridicule) | 法国 | 派提斯·勒貢 |
《愈禁忌愈甜蜜》 | (Søndagsengler) | 挪威 | 貝利特·內甚姆 |
|
|||
1997 | |||
《角色》 | (Karakter) | 荷兰 | 麥克·馮戴姆 |
《走出寂靜》 | (Jenseits der Stille) | 德国 | 卡洛琳·林克 |
《九月的某四天》 | (O que é isso, companheiro) | 巴西 | 布魯諾·巴雷托 |
《心中的秘密》 | (Secretos del corazón) | 西班牙 | 蒙索·阿曼達斯 |
《小偷》 | (Вор) | 俄罗斯 | 帕維爾·夏科萊 |
|
|||
1998 | |||
《美麗人生》 | (La vita è bella)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羅貝多·貝里尼 |
《爺爺》 | (El Abuelo) | 西班牙 | 何塞·路易斯·加爾西 |
《天堂的孩子》 | (Bacheha-ye aseman) | 伊朗 | 馬基·麥吉迪 |
《中央車站》 | (Central do Brasil) | 巴西 | 華特·薩勒斯 |
《情慾飛舞》 | (Tango) | 阿根廷 | 卡洛斯·史卡拉 |
|
|||
1999 | |||
《我的母親》 | (Todo sobre mi madre) | 西班牙 | 阿莫多瓦 |
《東與西》 | (Est-Ouest) | 法国 | 何吉·瓦格內 |
《喜馬拉雅》 | (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 尼泊爾 | 艾瑞克·瓦利 |
《索羅門與加諾》 | (Solomon and Gaenor) | 英国 | 保羅·莫里森 |
《陽光燦爛的女人》 | (Under solen) | 瑞典 | 柯林·勞堤 |
[编辑] 2000年代
2000 | |||
《臥虎藏龍》 |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 台灣 | 李安 |
《zh-tw:愛情像母狗;zh-hk:狗男女的愛;zh-cn:爱情是狗娘》 | (Love's a Bitch) | 墨西哥 | zh-tw: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zh-hk:艾力謝路·高沙里斯·依拿力圖;zh-cn: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
《遇見百分百的巧合愛情》 | (Le Goût des autres) | 法国 | 艾格妮絲·夏薇依 |
《人人都出名》 | (Iedereen beroemd) | 比利时 | 多明尼克·狄魯第 |
《分道不揚鑣》 | (Musíme si pomáhat) | 捷克 | 揚·霍布雷克 |
|
|||
2001 | |||
《三不管地帶》 | (No Man's Land) | zh-tw:波士尼亞;zh-hk:波斯尼亞;zh-cn: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丹尼斯·塔諾維克 |
《他傻瓜,誰聰明》 | (Elling) | 挪威 | 彼得·那斯 |
《zh-cn:天使爱美丽;zh-tw:艾蜜莉的異想世界;zh-hk:天使愛美麗》 |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法国 | 尚皮耶·居內 |
《新娘的兒子》 | (El hijo de la novia) | 阿根廷 | 胡安·荷西·康巴內拉 |
《榮耀之役》 | (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 | 印度 | 阿殊杜·哥瓦里克 |
|
|||
2002(75th) | |||
《zh-cn:何处是我家;zh-hk:非洲的天使;zh-tw:何處是我家》 | (Nirgendwo in Afrika) | 德国 | 卡洛琳·林克 |
《聖境沉淪》 | (El crimen del Padre Amaro) | 墨西哥 | 卡洛斯·卡瑞拉 |
《沒有過去的男人》 | (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 | 芬兰 | 阿基·郭利斯馬基 |
《英雄》 | (Hero) | 中国 | 張藝謀 |
《男大當嫁》 | (Zus & zo) | 荷兰 | 寶拉•范德奧斯特 |
|
|||
2003(76th) | |||
《老爸的單程車票》 | (Les Invasions Barbares) | 加拿大 | 丹尼斯·阿坎德 |
《意外情人》 | (Želary) | 捷克 | Ondrej Trojan |
《黃昏清兵衛》 | (たそがれ清兵衛) | 日本 | 山田洋次 |
《烽火孿生淚》 | (De Tweeling) | 荷兰 | 班·松柏加特 |
《邪惡》 | (Ondskan) | 瑞典 | 麥克·哈夫斯強 |
|
|||
2004(77th) | |||
《點燃生命之海》 | (Mar Adentro) | 西班牙 |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
《就像在天堂》 | (Så som i himmelen) | 瑞典 | 凱·波拉克 |
《放牛班的春天》 | (Les Choristes) | 法国 | 克里斯·巴哈帝 |
《帝國毀滅》 | (Der Untergang) | 德国 | 奧利佛·西斯貝格 |
《永不遺忘的美麗》 | (Yesterday) | 南非 | 達路·詹姆斯·盧特 |
|
|||
2005(78th) | |||
《黑幫暴徒》 | (Tsotsi) | 南非 | 蓋文·胡德 |
《聖誕快樂》 | (Merry Christmas) | 法国 | 克里斯瓊·卡希雍 |
《帝國大審判》 |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 德国 | 馬克·羅斯曼 |
《誘禍》 | (The Beast in the Heart)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克莉絲提娜·康嫚希妮 |
《立見天國》 | (Paradise Now) | 巴勒斯坦 | 哈尼·阿布阿薩德 |
|
|||
2006(79th) | |||
《zh-cn:窃听风暴;zh-tw:竊聽風暴; zh-hk:竊聽者》 | (Das Leben der Anderen) | 德国 | 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
《婚禮之後》 | (After the Wedding) | 丹麦 | 蘇珊娜·畢葉爾 |
《光榮歲月》 | (Indigènes) | 阿爾及利亞 | 雷契·鮑查瑞 |
《羊男的迷宮》 | (Pan's Labyrinth) | 墨西哥 | 葛雷摩·戴托羅 |
《禍水》 | (Water) | 加拿大 | 蒂帕·梅塔 |
[编辑] 獲獎數排名
國家 | 得獎數 | 提名數 |
---|---|---|
zh-cn:意大利;zh-hk:意大利;zh-tw:義大利 | 10 * | 27 |
法国 | 9 * | 34 |
西班牙 | 4 | 19 |
德国 | 3 ** | 16 *** |
瑞典 | 3 | 14 |
苏联 | 3 | 9 |
荷兰 | 3 | 7 |
丹麦 | 2 | 7 |
捷克斯洛伐克 | 2 | 6 |
瑞士 | 2 | 5 |
匈牙利 | 1 | 8 |
阿根廷 | 1 | 5 |
阿爾及利亞 加拿大 俄罗斯 |
1 | 4 |
捷克 台灣 |
1 | 3 |
南非 | 1 | 2 |
zh-tw:波士尼亞;zh-hk:波斯尼亞;zh-cn: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科特迪瓦 |
1 | 1 |
日本 | 0 * | 11 |
墨西哥 波兰 |
- | 7 |
以色列 南斯拉夫 |
- | 6 |
比利时 | - | 5 |
巴西 希臘 挪威 |
- | 4 |
印度 | - | 3 |
英国 中国 中國香港 |
- | 2 |
奥地利 古巴 芬兰 冰島 zh:格鲁吉亚; zh-cn:格鲁吉亚; zh-tw:喬治亞; zh-hk:格魯吉亞 伊朗 馬其頓 尼泊爾 尼加拉瓜 巴勒斯坦 烏拉圭 越南 波多黎各 |
- | 1 |
[编辑] 外部链接
奥斯卡金像奖 |
第1届|第2届|第3届|第4届|第5届|第6届|第7届|第8届|第9届|第10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
奥斯卡奖项 : 当前奖项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动画片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导演 |
最佳纪录片 | 最佳纪录短片| 最佳电影剪辑 | 最佳外语片 | 最佳化妆 |
最佳配樂 | 最佳歌曲 | 最佳动画短片 | 最佳實景短片 | 最佳音效 |
最佳音效剪輯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改編劇本 | 最佳原創劇本 |
奥斯卡奖项:历史上的奖项 |
最佳助理导演 | 最佳舞蹈指导 | 戲劇類電影最佳導演 |
喜劇類電影最佳導演 | 最佳工程效果奖 | 最佳彩色短片 |
兩本實景短片 | 最佳奇幻短片 | 最佳剧情奖 |
最佳默片字幕对白 | 最佳傑出藝術作品 |
特别奖项 : |
奥斯卡終身成就奖 | 奥斯卡特别成就奖 | Academy Award, Scientific or Technical |
The 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 | The 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 Gordon E. Sawyer Award |
Special Awards : Retired Awards |
Academy Juvenile Aw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