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儿经或小儿锦(小儿经:شِيَوْ عَر دٍ),简称小经、消经是运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汉语(特指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与东北官话)的一种非正规的书写文字。主要是被中国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与撒拉族,为了教导启蒙儿童学习古兰经而所运用的。小儿经是用來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中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套。
小儿经文字与其他阿拉伯字母文字系统一样,从右向左读写。跟维吾尔语文字的写作方式相同的是在运用阿拉伯字母时,要求标出所有的元音。然而多数运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语言(如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仅标出长元音。这有可能是因为汉语对元音音素的重视,所以小兒經的漢字標音都用了和《古蘭經》標示短元音的方式來為漢字標出準確的讀音,而不是像維吾爾語一樣用長元音來代替短元音。小儿经文字却并不标出声调。这并没有导致日常使用中出现混淆。
目录 |
[编辑] 名称
小儿经不仅是一套不规则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陕东、晋、冀、豫、鲁、北京、天津以及东北地区普遍称之为“小儿经”,简称“小经”或“消经”(消字在當地中有复习之意)。然而在宁、甘、蒙、青以及西北地区则称之为“小儿锦”,简称“小锦”。东乡族称之为“东乡文”或“回回文”。撒拉族称之为“撒拉文”。居住于中亚的东干族在使用拉丁文字和西里尔文字前曾经也用过与小儿经相似的阿拉伯文字,称之为“回文”。
关于“消经”这名称的来源,学者们持有两种看法。中国西北地区方言中有“消一消”这种说法,就如“消化”一般,意思就是“复习复习”。一种说法便是学徒们在教堂学完后,用小儿经来“消一消”阿訇所讲的阿拉伯文经文。这样来说,用汉语的“消经”则与古阿拉伯语的“本经”成对比。在新疆有给古兰经手工加注多余元音符号的习惯,写出来的经文便称为“消经”。另一种说法认为小儿经在辅音字母上加注元音符号的复杂特征,使得人们给予了“消经”这称谓。
中国华北一带,人们普遍认为小儿经是在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前,回民为了教育启蒙学童学汉字正音的一种工具,之所以得称“小儿经”。中国西北地区有“小儿锦”这种称呼,学者们普遍认为是“小儿经”的讹读。那里的人们也常把-[ŋ]韵尾写成-[n]韵尾。
[编辑] 起源
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唐朝以来,迁进了不少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母语的民族。百年后、这些民族与中国当地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回族。伊斯兰教为了古兰经的经义不在翻译中变义,要求其教徒以古阿拉伯语的原文来阅读古兰经。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从小(5、6岁)就需要去经堂学习阿拉伯语与古兰经经文。这些学徒的汉字水平并不高,并且常常是住在陕甘宁青教育水平、生活水平较低的村乡。中国的不少教徒为了背记古兰经,常常在自己的笔记中用阿拉伯文来拼写汉语,也时常用这种方式给阿拉伯语经文中的生单词加上汉语注解。由此一套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汉语的文字系统逐渐地形成了。目前发现小儿经文最早的实物印证是在现陕西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内的一碑文:碑上用阿拉伯语刻着古兰经经文,並在底部用小儿经拼写出刻碑者人名与修建此清真寺人员的人名。碑文撰于伊斯兰教历740年,即公元1339年7月9日至1340年6月26日间。
[编辑] 使用
小儿经可分为“经堂文”与“日常文”两类。“经堂文”是清真寺经堂里的学徒和阿訇用来作简单笔记的小儿经系统。“经堂文”掺加着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的特殊伊斯兰教单词,从来不掺加汉字。这个系统较为标准,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文字系统。 “日常文”是回民用在日常书信中的小儿经系统,常常掺加简单的汉字。这种文字习惯在书写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书写者按照自己对阿拉伯语、波斯语字母的认识,配上自己方言的发音,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系统。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写信的与收信的可以看懂,外人看不懂。
[编辑] 现代
随着中国内地的经济开放与汉字教育在乡村的普及,小儿经的使用已渐渐地消失了。自80年代中期,中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开始了对小儿经的研究工作。他们常常去中国西北地区作实地考察,搜取并收集用小儿经书写的文品(其中南京大学的收藏最为全面),而且还采访了当地认识小儿经的居民。这些学者发现小儿经失去了已往在经堂教育中发挥的用途,而却多用于亲人的书信中。很多亲人、朋友用小儿经来写密信,不懂小儿经的外人读起来很难认懂。
[编辑] 字母系统
小儿经拥有36个字母,其中4个用来表示元音音素。这包括着借自阿拉伯语字母系统的28个字母,借自波斯语字母系统的4个字母与2个字母变体,和4个小儿经独有的字母。
[编辑] 声母与辅音
|
[编辑] 韵母与元音
[编辑] 汉语
|
注:浅蓝色的虚线圆圈()代表着辅音字母的位置。
阿拉伯语和波斯語单词的元音均依照相对语言的拼写规则拼写。表示长元音,但不表示短元音。 阿拉伯语的号虽可以在阿拉伯语、波斯语单词上省略,但用于汉语单词时不能省略。 例外是一些常用的汉语单音节字上可以省略
号。例如:“的”、“和”在强调性下分别写成“دِ”与“ ﺣَ”,非强调性时写成“دْ”与“ ﺣْ”,但也可以省略地写成“د”与“ ﺣ”。 同样,表示-[ŋ]韵尾的
号也常会被人们写成
、
或
。 代表长元音“-ā”的“ ﺎ”在多音节的汉语单词中可以省略为表示短元音“-ă”的
号。
小儿经略同汉语拼音,一个词写在一起,词与词用一空格分开。
阿拉伯语的号用于汉语单词时,表示着单字的重复,相当于中文的“々”号。
标点符号可用阿拉伯语标点符号,可用汉语标点符号,也可混着使用(汉语句号、顿号,阿拉伯语逗号、引号)。
[编辑] 例句
这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第一条,分别用小儿经、汉字和汉语拼音来表示:
- 小儿经:
- 汉字:“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互相对待。”
- 汉语拼音:"Rénrén shēng ér zìyóu, zài zūnyán hé quánlì shàng yílǜ píngděng. Tāmen fù yǒu lǐxìng hé liángxīn, bìng yīng yǐ xiōngdiguānxì de jīngshén hùxiāng duìdài."
[编辑] 文献
小儿经主要用于伊斯兰教的教导工作,用小儿经出版的宗教类书籍也必然占多数。小儿经的读物大多是《小经古兰》类的三文合一(阿拉伯文,中文,小儿经)古兰经。综合来说,出版物可分为宗教问答、宗教经文、阿拉伯语语言学习、与工具书四大类。在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发创之前,回民的不少字典、词典都使用小儿经为汉字注音。其中由《中文消经双解噶兑新字典》和《满俩字典》最典范、最流行。以下是一个不完整的列表列出了一些用小儿经“经堂文”书写的文献:
[编辑] 问答类
- 《伊斯兰信仰问答》甘肃省临夏县、中阿出版社发行。64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伊斯兰教信仰问答》马天民著。甘肃省临夏市、堡子清真寺发行。26页小儿经-中文对照与54页阿拉伯文。
- 《伊斯兰妇女月经教律问答》马天民著、马希庆译。甘肃省临夏市、堡子清真寺发行。1996年1月。80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中文翻译。
- 《妇女月经教律问答》马天民著、马希庆译。
- 《伊斯兰教礼拜封斋问答》马天民著、马希庆译。甘肃省临夏市、堡子清真寺发行。37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与21页中文翻译。
- 《伊斯兰信仰问答》穆罕黙徳・穆撒・阿布都里哈克目印编。青海省西宁市、北关街清真寺发行。133页。小儿经-中文对照,附有小儿经-汉语拼音-阿拉伯字母对照表。
- 《伊斯兰信仰问答(第二版)》穆罕黙徳・穆撒・阿布都里哈克目印编。青海省西宁市、北关街清真寺发行。小儿经-中文对照,附有小儿经-汉语拼音-阿拉伯字母对照表。
- 《伊斯兰礼拜封斋问答》43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回教常识问答》曼苏尔著、陈克礼译。1948年。59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伊斯蘭教条切実問答:中阿小経対照》以素夫阿訇。青海省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出版。1998年。90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伊斯兰教义学诚信问答》青海省西宁市、北关街清真寺发行。32页。小儿经全文。
[编辑] 宗教读本
- 《小经古兰》甘肃省临夏自治州东乡县。337页阿拉伯语原文与347页小儿经翻译。
- 《回教必遵》154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小经开达尼》1988年刊。133页。大部分为小儿经,部分为阿拉伯语。
- 《杂学》130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
- 《杂学》田玉祥。宁夏省。1995年刊。157页。阿拉伯语,小儿经注解。
- 《杂学全本》472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
- 《杂学全本中阿对照》马维成编。1999年刊。491页。小儿经-阿拉伯文-中文对照。
- 《脱离之路》1990年(1974年初版)。106页。小儿经-阿拉伯文对照。
- 《最新口语小经淡比海》曹奴海编译。1993年5月。160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经海拾贝(小经)》2001年。207页。小儿经全文。
- 《经海拾贝(小经)》2001年。214页。小儿经-中文对照。
- 《小经穆斯林指南》曹奴海编译。1998年。196页。小儿经全文。
- 《小经东热那岁黑乃》马继良译。甘肃省临夏市。1998年。206页。小儿经全文。
- 《小经穆安比哈其》马继良译。1989年。89页。小儿经全文。
- 《足如分都木而》1992年(1962年初版)。131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
- 《常用都哇礼拜念词》青海省西宁市北关街清真寺发行。78页。小儿经-中文-阿拉伯文对照。
- 《常用都哇礼拜念词(译本)》42页。小儿经-中文翻译阿拉伯文。
[编辑] 语言学
- 《古兰经读法规则》12页小儿经与22页中文。
- 《古兰经读法规则》1998年。32页。小儿经与中文。
- 《阿语基础注解》马良骏著。66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
- 《阿拉伯语语法初学》28页。小儿经介绍阿拉伯语语法。
- 《经堂语词法·语法》曹奴海著。甘肃省临夏大西关清真寺附属发行。1995年。小儿经介绍阿拉伯语语法。
[编辑] 工具书
- 《古兰经词典》1988年。91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中文消经双解》1992年。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中文消经双解噶兑新字典》苏生傑著。甘肃省三甲集大场。1996年。227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中文消经双解伊娃雅仪字典》1994年。199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中阿双解字典》李殿君著。初版1955年(上海穆民经书公司)。312+186页。
- 《中阿对照满俩字典》1992年。51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满俩字典:中阿对照》1983年。51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侯赛尼大辞典》虎嵩山讲授、虎学良编。平凉市清真大寺发行。324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委寡耶字典:中阿对照》1982年。92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中阿对照伯亚尼字典》四川省。1984年(1989年再版)。76页。阿拉伯语-小儿经-中文对照。
- 《者俩来尼字典》105页。阿拉伯语-小儿经对照。
[编辑] 参看
[编辑] 参考资料
- 《小经古兰》甘肃省临夏自治州东乡县。
- 《回教必遵》154页,影印本。
- 《伊斯兰信仰问答(第二版)》穆罕黙徳・穆撒・阿布都里哈克目印编。青海省西宁市、北关街清真寺发行。附有小儿经-汉语拼音-阿拉伯字母对照表。
- 《阿拉伯世界》第一期。冯增烈。1982年。“小儿经初探:介绍一种阿拉伯字母的汉语拼音文字”
- 《中国东乡族》陈元龙。1999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东乡族的消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