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省会太原。
山西省 | |
简称:晋 | |
省会 | 太原 |
省委书记 | 张保顺 |
省长 | 于幼軍 |
面积(平方千米) - 总面积 - 佔全国面积% - 水域面积% |
第19位 156,000 1.63% (缺乏資料)% |
人口(2004年底) - 总人口 - 佔全国人口% - 人口密度 |
第19位 33,350,000 2.56% 每平方千米 210人 |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 - 总值 - 佔全国% - 人均 |
第18位 3042.4亿人民币 2.23% 9123元人民币 |
行政区类别 | 省 |
|
目录 |
[编辑] 历史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遗址。传说中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临汾有尧庙、尧陵,沁水有舜王坪,河津的龙门则是夏禹治水的所在,又叫禹门口。
[编辑]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在山西境内的诸侯国有:晋国、魏国、耿国、虞国和霍国。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所以今天山西简称为晋。晋国起源于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桐叶封弟”)。太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就是纪念叔虞的祠堂。到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曾经称霸中原。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今天山西也被称为“三晋”。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西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北),战国中期以后分别迁都到今河南、河北。
[编辑] 秦汉到南北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全国划分为36郡,山西境内有5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
汉朝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山西境内的匈奴人分为五部:并州兹氏(在今汾阳〕为左部;祁(今祁县)为右部;蒲子(今隰县)为南部,新兴(今忻州)为北部;大陵(今文水)为中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在武乡居住;鲜卑族拓跋部在代县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304年,匈奴首领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起兵,自称汉王。此后,由于连年战乱,山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统一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落在大将高欢的手中。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高氏父子以晋阳为别都。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 200万。云岗石窟在这一时期(453年——495年)修凿成功。交城的玄中寺也于 472年开始创建,成为昙鸾大师所创佛教净土宗的诞生地。
[编辑] 隋唐至宋元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唐朝对山西十分重视,认为这里是“龙兴”之地,把太原定为北都。山西的经济发展曾经居于全国的前列。那时,全国共有18个盐池,河东就占了五个,一个产盐万斛,供应京师,被柳宗元称为“国之大宝”。唐代出现的山西名人很多,有狄仁杰等。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五台山,那时已经是寺庙林立的佛教圣地。
五代十国时期,李存勖、石敬瑭和刘知远所建立的后唐(923-)、后晋(936-)和后汉(947-),都是以太原为依托,夺取中原的。 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山西北、中部建立了北汉。刘崇依靠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对抗。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领大军灭北汉,并将晋阳城放火烧毁。982年,宋王朝派大将潘美在今太原市区重建新城。北宋初期,山西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太原产的铜镜和剪刀远销各地,遐迩闻名。同时,山西境内已开始用煤作燃料。
南宋以后,战乱不止,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山西因有太行山为屏障,受战火摧残比其他地方相对较少,经济文化还比较发达。
[编辑] 明清
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进入山西,设山西行省。朱元璋封他的三个儿子为藩王,驻扎山西:朱(木冈)为晋王,驻在太原;朱桂为代王,驻在大同;朱模为沈王,驻在潞安(长治),重修、加固长城,防备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
明初,曾从山西大量移民充实人烟稀少的华北平原。洪洞县的大槐树曾是著名的集合点,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传着:“若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谚。
清代,把长城以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划入山西,山西共设9府、16州、108个县。山西的商业与金融业十分活跃,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山西票号。
[编辑] 地理
[编辑] 行政区划
中華民國时期,山西省下轄一市、十四行政督察區、一百零五縣。市為太原市。縣為大同縣、大寧縣、山陰縣、中陽縣、五寨縣、五臺縣、介休縣、天鎮縣、太谷縣、屯留縣、文水縣、方山縣、代縣、右玉縣、左雲縣、平定縣、平陸縣、平順縣、平遙縣、平魯縣、永和縣、永濟縣、石樓縣、交城縣、吉縣、安邑縣、安澤縣、曲沃縣、孝義縣、沁水縣、沁源縣、沁縣、汾西縣、汾城縣、汾陽縣、忻縣、和順縣、定襄縣、昔陽縣、武鄉縣、河曲縣、河津縣、盂縣、祁縣、長子縣、長治縣、岢嵐縣、芮城縣、保德縣、垣曲縣、洪洞縣、夏縣、徐溝縣、晉城縣、晉源縣、朔縣、浮山縣、神池縣、高平縣、偏關縣、清源縣、陵川縣、崞縣、猗氏縣、壺關縣、嵐縣、渾源縣、絳縣、鄉寧縣、陽曲縣、陽城縣、陽高縣、新絳縣、榆次縣、榆社縣、萬泉縣、虞鄉縣、解縣、壽陽縣、寧武縣、榮河縣、聞喜縣、蒲縣、趙城縣、廣靈縣、稷山縣、黎城縣、興縣、遼縣、霍縣、靜樂縣、潞城縣、應縣、繁峙縣、翼城縣、臨汾縣、臨晉縣、臨縣、襄垣縣、襄陵縣、隰縣、離石縣、懷仁縣、靈石縣、靈邱縣等一百零五縣。
[编辑] 经济
晋商的势力影响遍及中国及亚洲,更远达俄罗斯、欧洲和印度。19世纪山西票号也风行全中国。晚清山西的商业在种种压迫下渐趋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小三线建设”及“支援内地”之惠,社会经济曾一度快速发展。文革期间集体主义建设突出,曾涌现了象大寨这样的集体主义经济模范。毛泽东为此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而主要依靠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太原等地均有大型煤矿。 近些年来,山西正在逐步扭转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单一经济模式,努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上做文章,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编辑] 人口
2004年年末总人口约3300万人左右。2004年,山西省人口出生率为12.36‰,出生人数41.0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25‰,死亡率为6.11‰
[编辑] 文化
全省共有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灵石县静升镇、临县碛口镇)、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县西湾村、阳城县皇城村、沁水县西文兴村、介休市张壁村)、1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 五台山 恒山 北武当山 五老峰
[编辑] 旅游
景点
- 晋剧
- 蒲剧
- 山西梆子
- 北路梆子
- 上党梆子
- 碗碗腔
- 皮影戏
[编辑] 其它题目
[编辑] 历史名人
晋文公、廉颇、蔺相如、赵盾、百里奚、荀子、李牧、卫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王允、貂蝉、吕布、
关羽、张辽、徐晃、刘渊、法显、裴寂、尉迟恭、狄仁杰、王勃、王之涣、王昌龄、李世民、王维、杨玉环、白居易
柳宗元、石敬瑭、刘崇、杨业、呼延赞、杨延昭、狄青、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王琼、
傅山、于成龙、杨深秀、孔祥熙、阎锡山、徐向前、薄一波、裴度
[编辑] 1949年后主要领导人
[编辑] 教育
[编辑] 高校列表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农业大学 | 山西医科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财经大学 |
中北大学 | 太原科技大学 | 长治医学院 | 山西中医学院 | 忻州师范学院 | 运城学院 |
太原师范学院 | 晋中学院 | 长治学院 | 太原大学雁北师范学院 |
[编辑] 外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行政区划(省会:太原市)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