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少子化代表著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少子化意謂著高齡人口相對變多,即高齡化,所以這兩個常常是指相同現象的名詞也有人將其合而為一,變成「少子高齡化」。
[编辑] 語源
「少子化」原為日製漢語,由於日本國家開發程度較高,較早面臨少子化的問題,相關研究亦較為深廣,故後來逐漸遇到相同問題的中國、台灣等漢字通行區,便直接引入此外來語作為指稱。
[编辑] 原因
依社會發展經驗,少子化是高度開發國家才會面臨到的問題,而且來自心理層面的影響遠大於生理層面。
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
- 晚婚及不婚率增加
- 節育觀念普及
- 育兒成本昂貴
- 生活壓力導致生育意願低落或不孕
- 人生規劃以生活品質與享樂優先
- 育兒觀念著重於教育品質
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或其他國家的人口控制雖然也能在一段時間內減少幼年人口的成長速度,但和高度開發國家自然發生的少子化有本質上的不同,而且一旦解除人為干預後便可能恢復原先的生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