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克·弗洛伊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平克·弗洛伊德;zh-tw:平克·佛洛伊德
平克·zh-cn:弗洛伊德;zh-tw:佛洛伊德(Pink Floyd)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65年。风格偏电子和迷幻摇滚,曾经推出过《月之暗面》,《墙》等畅销专辑。在西方文化中有深远的影响力。
目录 |
[编辑] 初创
乐队初期的灵魂人物是熙德·巴瑞特。他于1965年同理查德·赖特,罗杰·沃特斯和尼克·梅森创立了乐队并奠定了此后的乐风。当时他们推崇两位布鲁斯乐手平克·安德森和弗洛伊德·康塞尔,于是将两人的姓名各取一部作为乐队的名字。1967年平克·弗洛伊德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名为《拂晓门前的吹笛人》,获得了很大成功,这被认为是英国第一张迷幻摇滚专辑。1968年吉他手大卫·吉默加入乐队。但与此同时巴瑞特却受到精神疾病和药物的影响而逐渐退出乐队。罗杰·沃特斯承担接替巴瑞特作为创作人的角色。
[编辑] 顶峰
在推出了几张不很出名的专辑后,平克·弗洛伊德于1973年推出了《月之暗面》。这张专辑成了摇滚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专辑在美国排行榜上连续上榜591周,总计上榜741周,创下了唱片史上的一个记录。《月之暗面》是一张概念性专辑,唱片中的曲目都围绕着现代生活中的压力这个主题。相当的曲目也涉及到了精神疾病的内容。
1975年他们又出了一张新的专辑《Wish you were here》。此唱片献给已经离队的巴瑞特。此唱片和1977年发行的《动物》同样获得了英美排行第一的好成绩。同时沃特斯的曲风也继续贯彻乐队。
1979年,平克·弗洛伊德发行了《墙》。这是一张摇滚歌剧性质的双唱片,总长一个半小时,大部分由沃特斯撰写。唱片讲述了一个英国歌手从孩童起的成长过程,被认为带有沃特斯的自传的影子。主人公父亲阵亡于二战,从小失去父亲的主人公在严酷刻板,摧残个性的教育制度下成长,逐渐个人同外界筑起一座阻隔交流的高墙。最后在《审判》曲目中,高墙被推倒,结束曲《墙外》表现主人公重新回到社会后的迷茫和无助。
《墙》造就了平克·弗洛伊德的顶峰。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经典作品。专辑本身被改编成电影,由阿伦·派克执导,鲍勃·戈尔多夫主演。
但随着乐队的成功,队员之间的不和也开始显现,由于沃特斯越来越成为乐队的主宰,他同吉默的关系也逐渐恶化。
[编辑] 分手
1983年,在乐队推出了《The final cut》后,平克·弗洛伊德的成员开始各自出专辑。乐队事实上处于解散状态。1987年吉默和梅森重组乐队,但沃特斯并未参加。此后吉默,赖特和梅森继续以平克·弗洛伊德的名义演出和录制唱片。他们的最后一张唱片是1994年的《The Division Bell》,商业上仍然获得很大成功,再次获得英美排行榜双料榜首的成绩。
[编辑] 再次同台
2005年7月2日,经过20年的分裂后,平克·弗洛伊德的所有成员-包括沃特斯,决定捐弃前嫌,于现场八方伦敦演唱会上同台演出。他们共演唱了四首歌:Breathe/Breathe Reprise、Money、Wish You Were Here和Comfortably Numb。
[编辑] 外部连接
- Pink Floyd.com 平克·弗洛伊德官方网站
- 平克·弗洛伊德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