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编辑] 心流的發生
米哈里齊克森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 我們會專注一致的活動
-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 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但米哈里齊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個個體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這種工作群體的特徵包括了:
- 創意的空間排列:
- 遊戲場的設計:
- 平行而有組織的聚焦
- 目標群組聚焦
- 現存某項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 以視覺化增進效能
- 參與者的差別是隨機的
[编辑] 其它相關領域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個將心流的概念提出並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的西方科學家,不過他並非第一個注意到心流現象或發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過二千五百年的時間裏,東方精神傳統實踐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運用心流技法為其發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禪宗使用心流來決定其表現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辭。
在教育領域中,「過度學習」似是心流的一項重要因素--至少在技術層面是如此。同時,許多現代運動員也在運動中經歷心流,他們稱此經驗為「在心流區」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心流的概念已廣為東西科學家、精神大師及運動員所共同認識,只有齊克森米哈里將心流的概念應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構成(如遊戲場設計)的領域中。東方精神實踐家曾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論來促成精神力及個人之發展與自我提升。
[编辑] 參見
- 精神力
- 創造力
页面分类: 精神病和心理学小作品 | 心理学 | 正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