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理学 ( 英语Psychology,词源 希腊语: psyche = "灵魂" 或者"心智"+logos="……的研究" ) 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為與心理现象(主要是人類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1980年代後,大腦科學的突破,现代心理学也開始用大腦運作來解釋行為與心理現象,採取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透過实验和觀察來檢驗假設。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學研究的是個人,但它也與各種社會科學有關,因為在研究個人的同時,心理學也會考慮到這些個人所處的社會;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另外,心理学还与哲学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指的是认识、情绪、意志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心理特征则为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诸如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目录 |
[编辑] 历史
- 主条目:心理学史
哲學為一切知識的根源,早期的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希臘文,意指追求真理,因此心理学早期一直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柏拉圖提出過二元並存的理念,有人认为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經由長久的演變,慢慢的產生各式各樣不同的學科,包括了現在人所了解的心理學。
早期的心理學稱為哲學心理學(philosophical psychology),與後期偏向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的科學心理學(scientific psychology)不同。通常在劃分自然科學獨立於哲學的時間點,一般普遍認為是始於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之後,而心理學受自然科學影響而脫離哲學的時間點,大約是在十九世紀末。因此現在探討心理學不需由哲學入門,但哲學上的名詞如演繹法、歸納法等,心理學還是沿用至今。
哲學心理學主要是在探討心身關係、天性與教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知識來源等四大議題。其早期的理論有一元論、二元論、環境決定論、精神決定論等。近代的哲學心理學則是有三大思想流派,包括了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與浪漫主義。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一般认为,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冯特也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其他早期而重要的心理學家包括艾賓浩斯、弗洛伊德等。之後行為學派盛行之時,代表人物為史金納,然而其對於內在的認知歷程是存而不論,近期流行的認知主義則是重視之前忽視的內在認知歷程,代表人物有皮亞杰、米勒、西蒙等。
[编辑] 流派
由于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而存在许多分支。以下为这些分支的详列:
![]() |
醫學 |
醫學警告 |
基礎科學 |
解剖學 - 生理學 |
胚胎學 - 組織學 |
遺傳學 - 醫學倫理 |
生物學 - 微生物學 |
生物化學 - 免疫學 |
營養學 - 流行病學 |
醫學數學 - 醫學史 |
医学信息学 - 药理学 |
病理學 |
病理學 |
症狀 - 症候群 |
健康 - 病表一覽 |
醫學領域 |
家庭医生 - 專科醫生 |
外科醫生 - 護理人員 |
傳統醫學 |
中醫學 - 阿育吠陀 |
順勢療法 - 草藥學 |
代替醫療 |
醫療 |
藥物治療 - 藥理學 |
其他醫學科目 |
心理學 - 法醫學 |
關於 |
維基醫學工程 |
其他 |
生物與醫學詞彙譯名表 |
醫學名詞列表 |
[编辑] 心理学的分支
基础理论
- 应用
- 普通心理学
[编辑] 其他与心理学有关的主题
[编辑] 外部链接
社會科學的主要分支 |
---|
人類學 | 經濟學 | 教育學 | 歷史學 | 語言學 | |
法律学 | 管理學 | 政治學 | 心理學 | 社會學 | |